东北。
徐达此刻是十分地高兴,因为总算是完成陛下的嘱托,将东北占领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需要守住东北才是。
“魏国公,陛下将筑城的材料运来了,现在更快了。”
徐达听后,有些疑惑道:“什么意思?”
手下人就笑着说道:“魏国公,国师已经让人开始全国修路,其中一条,就是从京师应天府直通北平,接着连接山海关,形成一条通天大道。”
“如此一来,运输到这里就方便很多。”
徐达听后,不由得惊讶起来了:“难道已经修建好了?”
“不不不,自然没有这么快了,但各地富商富户抢着修建,在主要的险峻之地开山造路,遇水架桥,这些地方都是需要时间建造的,不过一些地方已经好了,所以也缩短了一些时间。”
徐达听了下属的人,才知道原来如此,看来国师果然是大才之人,厉害。
如此强大,就是无比的惊人效果,这一点上,可以更加惊骇。
缩短了时间,对于任何一件事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好处,可以说赈灾加速了,或者支援加速了,不管哪一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些关键点上,都是需要有人把持,那么就更加安全了。
不得不说国师就是一个天才想法,也是只有他可以做到,也只有他可以完成。
不管如何,现在的情况,由不得他多想,先筑造城池再说。
“好,你派人马上汇报陛下,吾等就这里先筑造城池,顺便通知山海关一声,派人来驻守。”
“是,国公大人。”
很快山海关一边的统领知道了,心中是不由得惊讶,但不敢怠慢,马上派兵支援驻守。
与此同时,送信的人快马加鞭地朝着应天府而去。
朱元璋接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批准新一任科考人员的去向。
简单来说,即分配工作。
一些有勇气的人,还真得敢去边疆任职,对于此,他是毫不犹豫地批准了。
毕竟有勇气的人不多呀。
毕竟再怎么说边境是危险的地方,一着不慎都会死亡的危险,这可不是说笑话的,而是事实一个,要不然的话还真的麻烦不小。
这一点可以更加清楚,也无需否认其中的意图。
不管多少,只要能力在这里,就足够了。
想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要有足够的本事开辟出来,否则一切都是消化而已。
不清楚其中的意义,更要有自身的胆魄,否则遇上一些难事,就会退缩的,如何做得好。
朱元璋看着不由得满意着点头,不错,一个个都是很有精神。
起步都是六品的,无论是县令还是同知都一样,因为地方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朝堂之上,自然是没有意义,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毕竟县令甚至可以说更靠近边界一带,所以七品县令都升为六品,不过仅限于新人。
也就是这一次的科考人员,其他的可不算。
着实按照危险来安排的,这一点是无需否认。
陈久对此也没有太在意,有本事,可以继续努力,要是不够努力,就是早晚玩完。
“好,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原因,就这么办。”
朱元璋一脸开心着发下圣旨。
此刻正好徐达的信兵到了。
“什么,来消息了,快,传上来。”
传信兵到了金銮殿后,就直接拿出徐达写的信,就说道:“参见陛下,魏国公已经拿下东北,随后开始筑城,请陛下安心。”
朱元璋听后,那是连连点头,这样就好,同时内侍已经送上信函。
看完徐达的信后,他是安心了不少。
“好,非常,不过筑城需要的材料不少,国师,你看这一钱财的问题?”
陈久听后,就直接行礼道:“陛下,财力不是问题,这一月的商税,已经初步统计和收缴,现收到白银四十万两,剩下的还有六十万两在路上,可以先用这笔钱购买水泥送去。”
朱元璋刚听着点头,忽然反应过来,惊愕道:“国师,你说什么,商税这个月就达到了一百万两?”
陈久郑重着点头道:“是的,陛下,确实是如此,这才是一开始而已,很多方面还没有理清,相信下一月可能更多一些,今年内,再创新高不是问题。”
这下朱元璋是咽了咽喉咙了,心中暗骂那些个该死的腐儒,就是他们阻止自己提升商税,说什么与民争利,都这么多了,比起粮税都是多多了,这么一对比,更是知道他们的恶心。
一个个都是黑心肠的。
“好,就按照国师的意思办,咱相信魏国公一定会处理好的。”
竟然有钱了,就不用这么在意了,只要是用在了刀刃上,就是最好不过。
至于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已经明白了,这事瞒不住了,陛下已经盯上了商税,无疑是想要再隐瞒都是不现实。
再说了,眼下的大明还需要努力,更需要实力成长,不能小觑了。
这样一来,才能有更长久地发展动力。
“陛下,既然这一次科考圆满功成,那么为四品以下的官员提升俸禄一事?”
随着陈久的提及,其他的官员都是竖起耳朵了,就等着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此刻财大气粗,实在是自己的小金库中,有不少钱了,自然不用这么小气。
于是他就说道:“国师,你看升多少适合。”
陈久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说道:“那就直接各自升两石吧,免得让人说笑话。”
两石大米换算,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杜宇底层是不错了,一两银子可以花费不少日子。
朱元璋听后,就一拍大腿,笑呵呵着说道:“好,就按照国师的意思,此次科考圆满结束,咱说过的话,自然那是算话,四品以下官员从下月初一开始,一律增加两石俸禄。”
随着朱元璋这么一开口,众臣齐齐喊道:“吾皇圣明。”
朱元璋听着那是满意,随后朝着刘伯温说道:“刘爱卿,你去起草吧。”
刘伯温急忙应声道:“是,陛下,臣下朝后,立刻起草。”
这么大的好事,他可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