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令何雨柱倍感喜悦。能被鲁省人士称赞他的料理,这岂不是对他厨艺的最佳肯定?于是,他笑颜展开:“您的夸奖了。”
李博以极其认真语气说:“这话可是我真心所想呢。”他看见何雨柱专注烹煮刚放入锅内的菜肴时继续笑道,“我就不再多耽搁您了,等会再聊。”
说完没过多久后,首道菜已完成。何雨柱随即没有立即将菜呈上餐桌。
此时,他也注意到了,此次受到李博邀请共聚首的六位领导,皆与他同辈分;部分面容温煦,另一些则庄重肃穆。不过,自当他将菜品送入室内起,众人才终止聊天,并将视线转向他和手上拿的美味佳肴。何雨柱不动声色将菜放置稳妥,然后迅速返回厨房准备下一个作品,并持续如此操作。在大约十分钟后,丰盛十足的八大盆料理悉数登场,而之前端上桌首两味已吃剩无几了。
当何雨柱说明所有菜肴已经上齐,若有需求可以随时找他后,正打算返回厨房时,被在主座上的中年领导留住并夸奖几句,这也让他知道这名领导原来是重工机械厂的刘书记。
何雨柱不清楚的是,在他独自在厨房等待大约一小时的时间里,客厅里的李博等人不仅把桌子上的菜肴吃完了,同时也讨论了很多公事,讨论气氛也随之放松,然后话题渐渐转回到了何雨柱身上。
“今天我们借助李工程师聚会的机会,不单统一了大家的思路,并且享受了一顿稀有的佳肴,真称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特别是这位年轻的何师傅,年纪仅二十二,厨艺就已如此出众,尤其是那些川菜让我想起国宴的水准。
不可否认,京都确实汇集大量的人才,我们应该在未来的工作中多多注意挖掘新人才,发现好的人才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升迁机会。
拥有更多优秀的人员支持,才能让机械厂更强大,进而使重工机械厂发展成全国规模最大及最为核心的制造厂。”
众人士听了刘书记的慷慨陈词,在产生钦佩的同时也不禁激发出来一股想要加倍勤奋的心情,随后一个个发言表决心。
接下来,分管后勤事务的宋哲副厂长看刘书记显然十分认同何雨柱,不禁带着微笑补充说道:“刘书记, 对于这位何雨柱,我还是挺了解的,他就住在北京的老城区,是一名以举办大型宴席知名的厨师。
如今在南部市区,许多人组织宴会时都会寻找他来担当大厨。最近他的声望尤其高涨,邀请他也更加频繁起来。”
「为什么?」
“原本,这位何雨柱专精川菜制作,然而一段时间前突然展露制作山东菜的能力,而在北京,山东菜的爱好者比四川菜的更多,所以请他去料理宴会的数量因此大幅提高。
而且,许多人感觉如果请到何雨柱,则菜式组合会更为丰富,也能迎合更多人偏好。
听了宋哲的说法,刘书记不由自主发出感叹,“嗯,像这样同时精通川菜和山东菜烹饪的年轻人我还是头一回碰到, 特别他还如此年轻。
经过此次的经历, 以后我要筹备活动肯定也不会忘记找何师傅来操刀。”
其他人虽没有言语,但他们心里同样产生了同刘书记类似的看法,如果他们在举办活动时邀请何雨柱烹饪,那么受邀嘉宾肯定都会非常开心。
此时,与宋副厂长相邻而坐的机械厂长忽然开口:“老宋啊,我们几个人当中,好像也只有你早就在北京居住了,我们都是这一年内从其他地方调来的,
既然你已经认识何师傅和他的手艺,为何之前一直没有介绍给我们? 前个月我在办酒席之时完全可以把他推荐给我呀?”
见刘书记等人都注视着自己,宋哲急忙端起酒杯,面带歉意地向在座的人连声道罪。
「并非我不开口说明,只因近来工厂事务繁重,我一时之间未能想起此事,那么,让我自我惩罚,干一杯以示道歉。」
于是宋哲饮尽了杯中的酒,然而他又听到了刘书记笑着说,「仅仅一杯远远不够,起码得三次才够意思。」
在众人的附和中,宋哲笑着回应了一句「好吧」,旋即快速又干掉了两大杯,换来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而李博目睹此情此景,则忽然出言道:「书记,我还想起了几点,想要发表一些意见。我们今后的主要方向应当是稳固生产,扩大经营,并且建新的车间接纳来自老友的设备支持。
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设备并不算顶尖,但对于我们的技术人员来说则需进行一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够使用。
当然, ** 亦考虑到这一点,计划请曾经服务于东三省的专家们来北京为我们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训练。但问题在于此次并非只分配给我们一厂设备,还有像是钢铁压造等重要制造基地同样会进行扩增改造,如此众多工厂均需受训的情况下,这些专家们的安排问题就会出现。
以个人推想,应该有两种可能性,一方面 ** 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轮值到各个厂房进行辅导。但这会导致所有的工厂都期望自家能成为最先轮到的那一部分。
如此一来,届时各厂家肯定会为此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会让 ** 难以抉择。
另一种则是每间厂家各自获得一名专家,虽这样做,可能短期不能训练过多的员工、可能延误厂房的建设和启用进程,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之后的任务执行。但从公正角度来看,这是最佳的分配方案,毕竟握在手里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即便只有一个,也好过苦等数月无人指导来得好。
若再有一两个厂的领导表示能独力克服困境、即使只有一个专家也能按时完成后续 ** 下达的工作任务,则其他人肯定不愿居人后。
此种情境下,高层多半只好默许这一做法。」
说到这里,赵厂长赞同道:「李技术师分析的十分准确,要是 ** 真的把专家分组来轮流的话,我可以肯定自己绝不愿意看专家先去了别厂。即便到时候每天都上门拜访老上司,也要尽力争取我们成为最早获得帮助的那一份子之一。」
除了刘书记之外,其他人在场的人也纷纷表示:\"确实如此,我们工厂不容迟缓。目前,我们重工机械厂在规模上和其他工厂大致相当,此时比拼的是谁更快抓住机遇。这机械设备自然是关键,但现在看来,最关键还是这批来自东北的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