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德。”朱元璋的语调变得郑重起来,很罕见地带上了一点请教的口吻,沉声问道:“横跨大陆,直通欧洲,听上去很美,但具体怎么做,你仔细想过么”
这时候,反应稍慢的,也渐渐跟上了朱元璋的思路!
首先是从小就被教导了无数帝王之术,文才武功无一不精的朱标,忽然吐出一口浊气,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瞥了一眼徐达。
徐达正是他武略方面的老师,从小耳濡目染,早就对这位魏国公钦佩不已。
但是没想到,到了真正关键的时刻,自己跟这位国公大人,还是相去甚远,尤其是经验的积累,气魄的远大,都有所不及。
朱棣的反应也只比朱标慢了一线。
这位四皇子殿下,眉头一挑,虽然不见得跟朱标心中所想完全一致,但至少从军事的角度,看到了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巨大意义。
其余众臣子,对于徐达提出的这条方略,虽然未能猜透全部奥妙,但或多或少也能体会到其中的重要之处,纷纷露出钦佩的神色。
不愧是魏国公啊!
倘若国师在这里,能够提出更好的方案么
现在,太子,四皇子殿下,再加上魏国公徐达,已经有了三条截然不同的想法。
海图就是这么个海图,那秦枫再强,恐怕也不能超出这三条的范畴之外吧。
众目睽睽之下,徐达目光炯炯,面对朱元璋的追问,他显然也是胸有成竹。
“启禀陛下。”
徐达伸手一指海图上某个不起眼的方位,直接开口道:“要实现海陆并进,掌控欧洲,我认为一共要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便是稳固印度洋的霸权,在这里,也就是索科特拉岛,建立我大明的西洋水师衙门,至少部署五十艘装备了洪武大炮的宝船,巡海震慑。”
啊。
众人微惊。
这个思路,倒是跟之前太子朱标所言,不谋而合。
印度洋果然是一个重点,是大明远航的根本之所在,不容有失。
“第二阶段,可以尝试从非洲沿岸渗透。”徐达继续说道:“我们在莫桑比克海峡设置转运司,用白银换购战俘,从而扶持当地的城邦联盟,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就可以尝试舰队绕过好望角,在开普敦建立起重要的淡水补给站。”
呼……好细致!
众人不由得相顾骇然。
这位魏国公,仅凭一张详细的海图,竟然就仿佛已经可以决胜千里之外。
这就是当世第一的名将,拥有的底蕴吗
“第三阶段。”徐达不顾身后的微微骚动,看着面前的朱元璋,最后说道:“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我大明海军,将在勒班陀海域,歼灭威尼斯主力,随后借道莫斯科公国,在诺夫哥罗德设立北境都护府。”
“至此,欧洲尽数落入大明掌控,必将尊大明为宗主国,承认自己的藩属地位。如若不然,也可以将其直接灭国,如几年前的安南一样,设立交趾布政司,成为大明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徐达的计划说完了。
偌大的御书房内,再次变得寂然无声。
这个计划,的确是太宏大了。
眼界之广,格局之大,气魄之强,当世恐怕也只有这位大明魏国公,能够想出来了。
倘若大明的国力真的可以支撑,那么毫无疑问,徐达的这个横跨大路,从海陆两路分兵,一举拿下欧洲的大战略,可以说将之前朱标和朱棣的方案都囊括其中,是真正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战略方案。
然而现在,最终拿主意的,当然只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此时,距离朱元璋深夜召见群臣,已经过了几个时辰,天边已经泛起清晰的鱼肚白,天都快亮了。
不知不觉间,众人已经在这御书房里讨论了一夜。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陪衬,真正提出了未来战略方案的,唯有三个人,一个是太子朱标,一个是四皇子朱棣,最后则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的当世名将,魏国公徐达。
皇上,会作何选择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仿佛已经胸有成竹。
正要说话,门外忽然匆匆走进一个小太监,躬身禀报道:“启禀陛下,国师大人到了。”
哦
哄孩子结束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一方面,羡慕这个秦枫的圣眷之隆,实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另一方面,大家这一夜都对着这张详细的海图,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哪怕是不需要自己提出足以说服众人的见解,但至少也要跟上太子或是魏国公他们的思路啊。
人家都已经条分缕析地把战略摆在面前了,这要是听都听不懂,还有什么资格做大明的股肱之臣,有什么资格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现在,绘制这张海图的人到了。
群臣心中第一时间泛起同一个念头:倒要听一听,这秦枫对于我们大明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有什么高见
或许!
真的能跳出太子、四皇子、魏国公三个人的思路窠臼,另有全新的战略部署,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不知怎地,就很期待!
于是,众人翘首期盼,将目光纷纷掠向殿外,等待那个年轻人的身影。
哈哈哈,有趣。
朱元璋见状,不禁表情莞尔。
看来,秦枫在这些人心目中的份量之重,甚至都不亚于自己这个当朝天子了。
唔,说起来,也的确有很多日子没见到秦枫了。
这家伙,说是不理政务,告老还乡,但实际上人在淳化县,也从没放下自己身为国师的身份和职责。
摆在书案上的这张海图,便是秦枫的手笔。
倘若没有如此详尽的海图,没法知道大洋的彼岸都有什么,是否有人类存在,是否有国家政权的存在,一切都是一团黑的话,或许大明向外探索的脚步,还需要更谨慎一些。
只此一项,不论未来大明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秦枫的这张海图,绝对是居功至伟!
不过,说起来,刚才的那三个方案,已经让朱元璋十分赞赏,以他的战略眼光,也认为很难跳出这些思路以外了。
毕竟地图就这么大,外面的国家也就那么多,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在他和徐达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军事家眼中,可以说是一望而明。
就算秦枫来了,难道还真能提出不一样的思路,是我们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无法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