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议事厅前,冯英已集结好士兵。
八百人众,弩兵、步卒各四百,都只穿了半甲,分别拿着弩弓和长矛。
虽然有铁厂和高炉,可以直接浇筑铁器,制造铠甲的效率高出了无数倍,但毕竟产能有限,还得照顾火炮和各类兵器以及工农器具的生产,所以暂时无法给所有士兵配上全甲。
方选来到阵前,见士兵动作划一,军容严整,心中又不由得赞叹冯英的治军能力。
刘坦之骑着一匹白马,来到面前道:“报主帅!步军已列阵完毕!”
方选被他一身金灿灿的铠甲晃得眼花,急忙扭过头,命令众人开拔。
众人一同相送,很快离开乌山城,赶到渭河边,就在过河水埗下游不远的位置,已经建起了码头和船坞。
码头上停有船只数十艘,大部分是渔船,少部分是近期新建用于运输的船只。
船坞内则有十多艘在建的大船,用的就是从景城运回来的木料。
船上的货物都已经清理完毕,只等众人上船。
起初方选还担心船只运力不够,但在老黑的协调下,小船乘坐一二十人,大船乘坐四五十人,三十艘船便轻松承载了所有士兵。
方选和刘坦之等人走上码头,在老黑的指挥下,船队旗舰来到众人面前。
这艘船长度不到十丈,宽度大约两丈,因为体格最大,自然而然被当做旗舰使用。
渭河泾阳段水流较浅,只能行驶普通的小渔船。
随着渭南县和雍州郡的支流汇入,奋威段的水流明显增加,吃水更深的大船也就能走了,只是过去一直没有航道,直到最近奋威郡造了大船,才开始使用这条水运路线。
趁着士兵上船的功夫,方选和前来送行的众人在码头上闲谈。
奋威郡地势比渭南县要低不少,所以渭河在两地交界处颇为湍急,来到渭河水埗下方才得以缓解。
看着滔滔不绝的河水,方选询问李思惕:“如此水流,不加以利用着实浪费,可否在此建一些水碓房?”
“正有此意。”李思惕急忙点头,“不过以我之见,奋威郡之水利工程应由二者组成。”
说着就组织语言,开始细细讲述。
首先是要挖一条运河,经由城东谷地通往泾河。
运河规模不需要太大,先挖个两三丈宽,能够并行两艘小船即可。如此一来,工程量不至于庞大,正好可以在垦荒的同时完成。
运河的两头分别连通渭河与泾河,既可以灌溉两岸土地,又能充当水运航线。
运河一旦挖通,前往东境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上午把货搬上船,中午就能到达泾河,再利用泾水的航道,不论去往夏国还是越国,都会非常便捷。
听到这里,方选意识到一个问题,急忙询问:“泾水地势与渭河地势,二者孰高孰低?”
如果两地落差太大,会导致运河水流湍急,极不利于行船。
“我早有妙计。”李思惕嘿嘿一笑,说出了他所设想的第二部分。
单论地势,泾水东境段高于渭河黄土城段,如果直接挖运河,就会把泾水引过来,且水流也会比较急。
那样的话,行船前来黄土城会很快,但是反方向的船只可就遭老罪了。
要想得到稳定的运河航线,水流就不能太急。
顺水时利用风帆和船桨,可以得到较高的行船速度。反之,逆流时在只依靠风力和船只自身动力的情况下,行进速度也不能太慢。
而泾河的水流量很大,想要建坝拦河太不现实。
没有水坝,就难以控制水流量,也就无法维持运河水位的平稳。
为此,李思惕想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在渭河上建坝,位置就选在黄土城东侧的过河水埗位置。
这里的水流量不算大,河床也比较窄,建造水坝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只要大坝建成,就能将水位抬高三丈,进而超过泾水,如此一来,下游就变成了上游。
以后不论是运货还是用兵,都能够顺流而下前往泾河。
因为大坝的水位是可以人为调整的,只要控制好水面高度,就能保持运河水流的稳定。
同时水库也能带来诸多好处,储蓄河水预防旱灾,调节水流防止洪涝,还能将河水引向黄土城,用于给水碓提供动力和灌溉周边农田。
而且泾水那头虽然建不了水坝,却可以挖一座围堰分流,将来万一碰到旱灾,渭河蓄水减少时,可以立即调转上下游,将泾水通过运河引到渭河来,既能够保持运河水量,又能灌溉沿途农田,可谓一举多得。
“有格局!”方选听完,连连点头,“不愧是给两千人公司写十万人ppt的男人。”
在农业时代,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此前搞土地改革清查田产户口时,方选和李思惕就探讨过,以奋威郡的领土面积,极限条件下只能承载不超过十万人。
首先是已有的耕地,城西和西北方向到渭河的这一大片平原,城南丘陵以及夹杂的小片平原。
这一片区域共有一万顷土地,其中良田比例接近八成,产出了刚好够全郡四万人口的粮食。
后来方选收拢流民,在城东开荒,根据李思惕的预测,花费三年左右时间,可以将整个谷地开辟成耕地,大约会有一万顷的面积。
一般而言,一顷土地勉强够一户人糊口,但方选主政以后,推行联产承包并且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让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再加上郡府专门设置了农事机构,推广曲辕犁等等举措,这些都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如此一来,又能多养活不少人口。
但是满打满算,即便是没有天灾的丰年,奋威郡也只能养活十万人。
过去奋威郡一年种两茬粮食,秋天种植小麦,来年春夏之交时收获,然后立即种植黄米或者粟米,等到秋天收获,接着又得赶时间秋耕,种下来年的小麦,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建成运河后,情况可就完全变了。
有了足够的水源,春播就不必再种植耐旱作物,而是可以种植水稻。
水稻的产量比粟米高出五成,即便是去掉麸皮,依旧比粟米的采收量大不少,而且口味上也是大米占优,只是加工起来会更麻烦,不过到时候只要建造足够的水碓,这就不是问题。
如果这个工程顺利完工,那么奋威郡就有一半多的耕地可改为水田,立即就能多养活几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