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铁城还是在中午下班前赶到木见林的办公室。
“铁城同志,快请坐,杜秘书,给宋书记泡茶。”木见林忙招呼着。
宋铁城五十二三岁,中等个头,一张国字脸上剑眉倒立,不怒自威。
“木书记,我老早就想过来向您汇报工作了,这段时您一直忙,所以拖到了现在!”宋铁城从烟盒里拿出一支烟递给木见林。
“现在也不晚嘛,这样吧宋书记,你简要的向我介绍一下绥安州纪委和监委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实事求是的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木见林抽着烟缓缓地说道。
宋铁城喝了一口茶,然后将这几年州纪委监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向木见林简要的作了汇报,木见林认真听着,重要的地方还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
“木书记,我看过您的履历,在盈江时您一身兼三职,当了三年多的市纪委书,将盈江的官场治理得井井有条,政治生态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真是让我这个科班的老纪委感到汗颜呀!”宋铁城不忘吹捧木见林两句。
木见林一笑,“铁城同志,既然你知道我干过几年的纪委书记,那我们之间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了,你就别违心的吹捧我了。说实话,在盈江当市纪委书记,我是赶鸭子上架,工作上也没什么章法,让你见笑了!”
“木书记也别谦虚,你已经做得很好。在绥安,我也想重拳反腐,下决心推进官场不正之风的治理,但是阻力太大。您看,绥安三任州委书记和三个州长次第落,只从这一点上看,您应该知道绥安乃至清江官场风气有多恶劣了吧!下边的官员大肆贪腐,向上搞政治攀附,上级组织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把关不严,带病提拔的官员一批接一批。如此下来,绥安官场发生塌方式腐败就不意外了。”宋铁城痛惜地道。
木见林很清楚,如果没有州委书记的支持,宋铁城想要在绥安拿出成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木见林对官场上那些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绝的,绥安的三任党政主官虽然进去了,但肯定还有很多漏网之鱼,这种时候,宋铁城一直按兵不动,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想看看新上任的州委书记是个什么货色;二是想看看新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强力推进反腐工作的态度。
如果木见林和前几任州委书一样说套做一套,估计由宋铁城领导的州纪委监委也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不会掀起什么风暴。
“铁城同志,你相信我吗?”木见林突然问。
宋铁城直言道:“木书记,直到目前为止,我并不相信您。至少现在从表面上看,您和前几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木见林笑了,他笑得很开心。
“木书记,您为何发笑?”宋铁城迷茫地问。
木见林忙收住笑容,“铁城同志,你敢说出这番话,至少可证明你不是阿谀奉承之辈,我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纪委书记。你说吧,要我怎样支持你?”
“很简单,不管是党风廉政建设也好,还是强力反腐工作也罢,您作为州委书记必须站到最前边,要做到言行一致。州纪委和监委是州委的下属单位,我敢保证您指哪我打哪,纪对不会让您失望。”宋铁城道。
木见林喝了口茶,“直爽,就这么干。现在就有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您说!”
“前段时间,我率州调研组对绥安的八县一市进行了暗访调研,在每一个县市都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州调研组已经责成属地县委县政府整改。但是,从目前搜集上来的情况,个别县对调研组反馈的问题不管不问,有几个县虽已整改,但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次的解决问题。”
“铁城同志,这些懒政不作为的县该不该整治?”
“当要整治,而且是出重拳整治。”宋铁城坚决地道。
“好,宋书记,你派人去州委副秘书长颜宁那里领取各县的问题清单,州纪委要在每个县市派出一个秘密工作组,对照问题清单给我一项一项的查。你只记住一句话,你们纪委只管查,不管涉及到谁,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来兜底!”木见林面无表情地道。
“我是中央派到绥安任职的,来绥安的任务很明确,一是彻底整治绥安官场的政治生态,强化州委州政府对地方的治理能,重新把绥安带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轨上来。二是打掉既得利益集团对绥安的垄断,恢复绥安的市场经济秩序。三是扩大招商引资和调整农牧产业规划,激活乡村多元经济发展,脚踏实地推进乡村振兴。”木见林道。
“木书记,只要有您的支持,我的底气就足了。纪委这边已经摸排到很多线索和收到群众举报,省管干部、州管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不在少数。您放心,州纪委监委会马上行动起来,顺着每一条线索深挖细查,找到证据。”
木见林点了一下头,“好,你去忙吧,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来找我,我木见林是能扛事的人,不会让你和州纪委受委屈的。”
“谢谢木书记,我回去后马上安排落实。”
宋铁城离开后,木见林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看了一眼时间,正好是午饭点上。
杜方林推门走进来问道:“木书记,您的饭菜做好了,您看是让人给你端来办公室吃呢,还是去食堂里吃?”
木见林站起来:“我有手有脚的,我自己去食堂。对了杜秘书,食堂是凭票取餐还是现场付费?”
杜方林低声道:“木书记,您吃饭不用付钱,您是州委书记,有专门的小食堂,走吧,我带您过去。”
“给我开小灶?谁批准的?”木见林忙问道。
“木书记,邵书记任州委书记时定下的规矩,州委书记和州长的工作压力太大,营养要均衡,必须要有专门的厨师和食堂,已经实施了四五年了。”杜方林解释道。
木见林最恨的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吃顿饭是多大点事呀,可个别领导就是喜欢搞特殊,把自己当成封建社会的官老爷了。
他的心里想着:机关食堂必须改革,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同餐同价!
木见林虽然很不满,但还是跟在杜方林后边去吃了到绥安后的第一顿“特殊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