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年离去后,郁时抬脚刚要走,脑海中突然闪过陈阿嬷的话——杂货店老板是保安堂的信众,常去上香。
她的脚步瞬间顿住,目光投向已回到摇椅上的阿伯,轻声问道:“阿伯,您是本地人吧?”
阿伯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手指不停滑动,漫不经心地应了声:“那可不,土生土长的。”
郁时走近杂货店,顺势往下问:“那您知道保安堂吗?”
阿伯手上的动作一顿,不假思索道:“知道啦,保安堂嘛,我以前住在毛红港哦,父母就经常带我去保安堂拜拜,后来我也就养成这个习惯了,搬来这边也经常回去上香。”
郁时微微点头,语气委婉:“您知道……保安堂里供奉的是个日本人不?”
“这还用问,当然知道。”阿伯回答得干净利落。
“那……”郁时微微一顿,继续说:“您为什么要去拜这个日本海军?”
“有神迹啊。”
“啊?”郁时一脸疑惑,好奇地看着阿伯,“啥神迹?”
阿伯放下手机,身子坐直了些,开始娓娓道来:“毛红港以前经济没起来的时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渔村。村里渔民出去拉网捕鱼,常捞到些骨头,像头骨、肋骨、大腿骨啥的。”
“这些骨头一看是人的,渔民网到后一般不会乱丢,他们会把骨头拿回去,放在进村口的地方。我们这儿每个进村口都有小的神龛,叫土地公庙。”
“后来这些头骨放神龛里拜了没多久,一个穿日本军服的军官来渔民梦里托梦,说他是一艘军舰的舰长,他们一起的还有一百多号人。”
“他希望当地村民可以为他们建一所大的庙宇,来供奉他们。作为回报,他们可以保护当地百姓安宁。后来当地居民就盖了这个保安堂。”
阿伯说到这儿,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茶,润了润嗓子,慢悠悠地接着说,“阿妹仔你看着年轻,听口音也不像咱宝岛人,可能不太了解。”
“这个盖庙,需要修一座神像,但一个庙的神像不是随随便便摆在那儿就可以的。它需要举行正式的仪式。”
“你知道我们华夏人有个习惯叫封神,就是奏明玉皇大帝,求大帝帮你封神。后来玉皇大帝听了渔民的心愿,为他封神,封为海上大元帅。”
郁时听完,缓了几秒,一脸懵逼道:玉皇大帝……真封了?”
阿伯笑了一下,乐呵呵道:“奏明嘛,仪式完美举行,老天爷没有天降异象,就是答应咯。”
郁时:“?”
合着这海上大元帅的称号是你们自己取的,就象征性做个法事通知一下玉皇大帝,只要成功做完,就算封神了?
按照这个路子,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封神?
郁时红唇张开又闭上,欲言又止一会儿后,出声道:“所以是,华夏的神明封了日本的军官做神?”
“没错。”阿伯点点头,见郁时表情怪异,笑着说:“阿妹仔你别质疑,这日本的历史往前说,他们也曾经是我们华夏人。”
“玉皇大帝身为神仙,看得广,格局大,把大家都看成自己的子民,封海上大元帅也是正常的嘛。”
郁时:“……”
这话说的,直接把玉皇大帝给架那儿了是吧。
郁时抿了抿唇,又问:“那阿伯,您说的这神迹,我也没听出来呀,就托梦吗?”
阿伯抬手挥了挥,缓缓道:“说起来,这庙也是我看着建起来的。”
“那时候托梦说要建庙,但是村里人都是渔民,穷嘛,政府也不会拨款去修建一个托梦来的庙。被托梦的人就告诉海上大元帅,大元帅说没关系,他可以解决这件事。”
“诶,没过多久,这件事还真有了办法。”阿伯感慨道:“当时有一群日本人找过来,说他们被海上大元帅托梦,让他们来毛红港的渔村帮忙修建寺庙。”
“来的那群人里,有个日本人自称自己是这海上大元帅的曾孙子,介绍说这海上大元帅真实的名字叫高田健太,他是被祖爷爷托梦叫来的宝岛。”
“当时这个保安堂整个修建就花了几个亿,里面的一根龙柱就是三百万。后来庙建好了,神像也雕刻完成。这期间当地人拜海上大元帅,非常灵。”
“很多人还会雕刻分身拿去渔船上拜,到后来的养殖业也会来请一尊海上大元帅回去供奉。”
听到这里,郁时皱着眉问:“这个非常灵,具体怎么体现呢?”
阿伯随意道:“就是保你丰收,平安嘛。你也知道我们那边当时是渔村,渔民出海捕鱼还是很危险的。自从供奉海上大元帅后,大家每次捕鱼都有所收获,这不就是灵嘛。”
郁时:“……”
正常出海捕鱼,只要有技术,勤快点,或多或少会有收获。
现在把所有收获都算在海上大元帅显灵上,出事了就说命不好,那这香火也太好赚了吧?
想着,郁时扯了扯嘴角,眼底染上一丝讥讽:“那这么说,这保安堂其实就是个日本庙咯?”
阿伯思索片刻,点头道:“这么说也对,当然宝岛人也在拜,日本那边听说了海上大元帅的事迹,也会有人专门过来拜。”
“如果阿妹你去保安堂就会看见,保安堂外面挂着一排又一排的白色灯笼,一个灯笼表示一个‘英灵’,他们一直在等待被接回去。”
“接回去?”
郁时感觉自己压抑的怒火已经忍不了了,她呼出一口气,说:“阿伯,您知道这些出现在宝岛近海的骨头主人是谁吗?”
“他们不仅仅是军舰海军,还是战犯,曾经伤害过我们同胞的罪人。你们在祭拜时,不会愧疚吗?”
阿伯“诶”了一声,安抚道:“阿妹啊,你这话就严重了。”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他们是神,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神。可不能用民族情结去单一的看待这件事。”
“不用民族情结用什么?”郁时反问:“没骨气没脑子的态度吗?”
阿伯满不在意地笑了笑,似把郁时看作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那阿妹,拜关公你知道吗?”阿伯仰头看着郁时,淡笑着说:“关圣帝君你觉得他是好人吗?”
“关公他在老家杀了人,待不下去才逃窜各地,后来跟随刘备打仗,中途投靠曹操,最后又回到刘备手下。他在魏国角度是招安后又叛逃,在吴国角度就是窃取本国荆州。”
“你认为,关公是不是好人?”
阿伯说到后面,语气严肃起来,似是要郁时认同自己的说辞。
郁时盯着阿伯看了几秒,忽而一笑:“阿伯,您可别混淆视听,关公是不是好人,并不妨碍那一屋子的鬼和我们有国仇家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