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王老大人与夫人在灵堂上对着皇后牌位一语不发。
王夫人轻声啜泣,烧着草纸的动作不曾停过。
王大人红着眼眶道:“女儿啊,别怪为父。这是保全王氏一族最好的办法了。你放心去吧。待为父百年后,自会去地底下同你赔不是。”
另一边,燕皇帝来到启阳宫,硬着头皮对太后道:“母后,如今百姓怨声载道,儿臣以为需开仓放粮,解百姓燃眉之急。”
太后柳眉竖起:“开仓放粮?那可是储备物资,怎能轻易动用!那些刁民,不过是想趁机闹事罢了。”
皇帝急道:“母后,如今雪灾严重,百姓死伤无数,若不救济,恐生大乱。”
太后冷哼:“皇帝,你莫要被那些流言蛊惑,哀家的事轮不到他们置喙。”
———
襄城郡守府,
澹台舟同乔菁菁正在烤火,乔菁菁拿了一个烤好的小蜜薯递给他:“新棉衣都发下去了吧?”
澹台舟接过蜜薯,点点头:“发下去了,”
乔菁菁尝了一口,空间出品果然不错,又甜又糯,好吃极了!
吃完一个蜜薯,她拍了拍手道:“我看郡守府有两座库房,倒是可以拿来用一下。”
“你是想放点粮食,给襄城百姓开仓赈粮?”
“不错。以后说不定都是大梁子民了,你觉得可行吗?”
澹台舟思索片刻,说道:“可行是可行,但对外咱们的粮食有限,只能解一时之急。而且开仓赈粮需得有个由头,不然容易引起猜忌。”
乔菁菁眼睛一亮,“咱们就说是从别处买来的粮食,再加上郡守府本来就存放的一部分。这样既显得燕国朝廷有粮不救的昏庸无道,也能让襄城百姓度过难关,同时还能彰显我大梁爱护百姓之心。”
澹台舟点头赞同,“好,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人手,把库房清理出来,准备接收粮食。”
“对了。”乔菁菁抹上护手霜搓搓手道:“那七万俘虏你打算怎么处置?”
澹台舟刚要开口,门外玄一的声音传来:“殿下,有三份奏报请您过目。”
澹台舟应了一声,对乔菁菁说道:“我先看看奏报。”
他接过玄一递来的奏报,迅速浏览起来。
眉头逐渐皱起,看完后他面色凝重地说:“一份是燕国国都传来的消息,拓跋俊带领5千人马有异动,似有南下之势;”
“南下?这不就是冲我们来的?可是5千人够干啥的,这其中有问题吧。”乔菁菁眉头微皱,她觉得这南下的举动有些蹊跷,五千人的兵力对上数万兵力,远远不够。
澹台舟略一思索, 便道:“从国都南下一路可经过三座城池,玄一,给这三座城池的人去信,最快速度查清楚拓跋俊的行踪和动静。”
“是!”
第二份是京城来信,澹台舟看完眉头舒展,他将信递给乔菁菁,轻声说道:“皇后没了,梁从文告老还乡。你觉得这算不算好消息?”
乔菁菁看完信,笑道:“当然是啦。还要恭喜皇贵妃很快就是皇后了。”
她的笑容很快就被一丝疑虑所取代,“只是没想到,王家竟然让皇后的侄女入宫,同时皇后暴毙,这也太巧了吧。”
对于宫里的这些手段和把戏,乔菁菁并不陌生。毕竟,她在现代看过太多的古装剧,对宫斗的情节可谓是了如指掌。她心里很清楚,这一连串的事件绝非偶然,
“那第三份奏报说了啥?”乔菁菁好奇地问道,目光落在了澹台舟手中的最后一份奏报上。
澹台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缓声道:“燕太后自掘坟墓,咱们得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他将奏报内容说给乔菁菁,同时又表明这不是他的人所为,
“嗯。”,乔菁菁摩挲着下巴,“如果不是你的人传的流言,我倒是更想知道此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