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死了,明熹宗朱由校就成了明朝第15位皇帝,这皇帝出生于公元1605年12月,光宗朱常洛长子,虽然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历史记载得很清楚,历史上不清楚的,只有三件事,马小帅并开始调查。
皇帝朱由校到底认识字吗?很多人都说这个皇帝就是一个做木匠的,根本就不识两个字,身边的太监魏忠贤,文化程度也不高。马小帅来到这个时代就开始观察,这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万历皇帝就想换太子,但是文武百官不同意,认为嫡长子之多没有什么错,这就是争国本。所有人都忙着攻击自己的敌人,对于皇长孙的教育问题,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毕竟这年头发生的事儿太多了。
无论是梃击案、妖书案、红丸案,东林党这时候已经成气候了,就想把所有的敌人全部干掉。这些官员每天都勾心斗角,真的那是面红耳赤,整个朝廷都是乌烟瘴气,干正事的没有。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由校居然就16岁当上皇帝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他爹能不能当上皇帝?都是一个未知数,谁都不敢肯定的结果,自然是谁也不敢下注。
太子的位置都不稳当,太子的儿子自然就在一边凉快,没人关心你能不能过得好,更不会关心你所谓的教育。
万历皇帝终于凉凉了,经过惊心动魄的斗争,朱常洛终于当上皇帝了,39岁,正忙着处理老皇帝的葬礼,皇帝的陵墓,自己当皇帝的过程,还要给自己选美人,同时处理一下天下大事。
没想到就一个月的时间,皇帝就死了,这所谓的皇长子朱由校,逆天的就当上这个皇帝了。文武大臣眼中,太子殿下的位置还没有明确下来,毕竟皇帝才39岁,理论上还可以活很多年。
教育问题那不用想了,爷爷的时候孙子就不好好学,因为爷爷就不喜欢儿子,就更不喜欢这个孙子了。
这时候文武大臣没有人关心皇帝是什么样子,这猛然才发现,教育真的出了问题,跟自己没关系。
这年头银子才是最现实的,所谓的忠诚,那就是换个人,谁当皇帝也不能阻挡我弄银子。无非就是磕头给皇帝,谁当皇帝都可以,反正我有了权力我就弄银子,别的我并不关心。
养尊处优的皇帝,文化程度确实不高,但是毕竟多少还是认识一点的,为什么喜欢做木匠呢?
万历皇帝光想换掉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毕竟对于这个大儿子就不喜欢,还是喜欢郑贵妃的儿子。
反正大儿子你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孙子,不学就不学吧,跟我有什么关系?正好是个糊涂蛋,我才有理由把你们俩都换了。
朱由校就是在这种不确定的生活当中长大的,每天没事儿干,总得干点什么,既然读书是不行啊,毕竟书本里万一有一个纸条,这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朱由校就开始做木匠活了,木匠这个东西在中国,尤其是明朝的时候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有个祖宗鲁班。
朱由校做木匠的水平,那是非常的高明,如果放在现代社会的话,那绝对是一个手艺人,而且是一个艺术大师,能工巧匠。
甚至达到了木工工程师的水平,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会做木匠,这绝对不是好事儿。人的兴趣也就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马小帅敏锐的观察,朱由校简直就是一个人生的悲剧。
朱由校的爹本来就不被自己的爷爷喜欢,他爹当太子的时候,位置就非常的不稳定,不敢乱说话,也不敢乱动。
朱由校作为太子的大儿子,必须跟自己的爹保持一致,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为了不掩人耳目,毕竟太子殿下给自己的儿子寻找一个老师,那就无形当中,在朝廷当中开始动手了。
太子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干脆就不给自己的儿子找老师了,你就自己想干点什么干点什么吧,反正你爹我这个太子的位置也不稳当。
朱由校只能跟着太监认识几个字,多少有点文化水平,好像一直关在笼子里的鸟,刘备只能种菜,那自己可以当木匠,立即当木匠,谁也不妨碍。
太子在自己的东宫里不见人,太子的儿子就只能在这儿生活,虽然我不能做别的,但是我可以干活。木匠活一个人慢慢欣赏自己的艺术水平,这样的兴趣爱好,和人见面的机会非常少。
太子看到自己的儿子朱由校,不读书,只做木匠活,非常喜欢,勿扰,非常好。对于当时的万历皇帝来说,皇太子,你是教子无方,你的孙子简直就是嬉戏玩,太子是个窝囊废,孙子就是一个废物,你们两个彻底废了,我就刚好换个太子,我还怕你们不胡闹。
文武大臣捂着嘴笑,毕竟如果未来的皇帝天天这个样子,那就特别容易糊弄,这就是一个泥菩萨多好。木偶一样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力,所以那是乐见其成。
皇宫里的太监更是无所谓了,皇帝都不重视你爹这个当太子的,又怎么会重视你这个孙子?这俩皇帝完全全被自己的爹,还有文武大臣,加上太监给坑死了。
但是,朱由校后来在后宫里自己学习,写字写得非常漂亮,根据北京某个坟墓出土的文物,是当时的皇帝朱由校亲笔写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总共写了39个字,在书法家看来,可以说不错。
这就证明了一个事实,皇帝朱由校刚开始的水平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到了天启五年的时候,朱由校写字写得非常漂漂亮亮,而且是写给一个太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