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房地产的高收益,本质上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能够将房子卖出去,将这个具有风险的“花”传递给下一个接盘的人,才能够获得收益。
但是这样靠购房者看涨市场营造起来的泡沫,终究存在一个价格上涨极限。
当房价与居民收入、房屋实际使用价值等基本面因素严重背离时,就缺乏支撑房价继续上涨的动力,一旦购房者或者说投资者情绪发生转变,对房价能否持续上涨持怀疑态度时,房价就会应声下跌,导致泡沫破裂。
简单一点来说,因为每年都会有大量新建住房涌入市场,但是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刚需远没有那么快,新建的住房越来越多,哪怕是优质地段的房子也会随着城市的基础建设扩张出现更多新的优质地段住房。
稀缺性越低,那些买了房子的人就越难将房子卖出实现预期获利。
如果是刚需住房,那卖不出去也影响不了实际生活,但如果是投机行为手中有多套住房,每月承担着高额利息,买房就是冲着获利去的,那就只有降价卖才有可能让其他人为了可观利益冒风险接盘。
如果降价成为普遍现象,那么以投机为目的的刺激因素就会荡然无存。
当然好地段的房子保值率更高,但挤出水分回归至房屋实际使用价值的合理价格依然是必然。
届时被哄抬虚高的巨大房地产泡沫破裂,会连带着因房地产泡沫繁荣发展的相关产业链也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因为受刺激而扩大的市场缩水了,那些建筑、建材、家居、钢铁等相关行业也会大量减产、裁员乃至破产。
因泡沫而繁荣的经济也会因泡沫破裂而衰退至本应该的水平。
但是归根结底泡沫的繁荣从何而来?
是千千万万贷款买了房子,掏空家底去支付首付,用一家人未来几十年的收入剩余去支付利息的黎民百姓。
如果是投机,企图哄抬市场吸他人的血汗肥了自己,投机失败也自然不值得同情。
但受累最深重的是那些不管房地产有没有泡沫都会为了生活刚需而努力攒钱买房的人。
为了在城市工作安家立业、为了娶妻生子、为了孩子能在城市入读、为了父母引自己为傲。
他们承受了本不应承受的泡沫,多支出了远超正常住房的价格。
他们多支出的不单是钱,还是未来几十年的轻松快乐,是家庭的美满和睦,更是自己存活于世最值得在乎的一切。
而要阻止市场改革所带来的金融活动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阻止这样的泡沫发生,就只能在改革的过程中以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去极尽负责地规划完善制度。
哪怕经验不足,也当在泡沫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远见卓识,及时调整政策。
不幸的是中国发生了这样的泡沫,有幸的是中国正在通过限购、限贷、提高首付比例、调整贷款利率等宏观调控阻止泡沫继续扩大。
不论泡沫的形成是否存在经济上的取舍,刺破泡沫向可持续发展前进的步伐仍然值得庆幸。
高速增长的经济当然令人向往,但褪去虚浮的表象脚踏实地才是古往今来不论为人还是持国不变的正道。】
时代的变迁一直在变着,但不变的是人的共情。
后世人受过的累,又何尝不是古人们受过的。
高息放贷、滥铸铜钱、通货膨胀,城中的住房永远集中在权贵富人手里,他们一间府邸就值当千金,却还要变着法的将城内城外的地都弄到自己手里。
城外的农民要租地务农,城里的百姓也得租房干活。
好像什么都在变,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当看到后世的政府愿意在经济和民生上做出有别于历代的选择时,深知那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也是他们所盼望的。
“以前看后世的繁华会觉得那是科技推动了物力产出的功劳,但现在却算是看出来了,物力就算再怎么富饶,只要剥削还在劳苦百姓就必然还会劳苦,穷人永远都是大多数。
美国就算再富有,但只要那些工厂主还往沟里倒牛奶,他们的百姓就永远都还是被剥削的对象。
中国就算曾经再怎么穷,可仍然尝试过创造一个衣食住行包分配,没有贫富没有阶级的大同世界。
就算试过一次没走通,可终究试过,且以此为目的依然在走着,过程中虽有做得不够之处,但至少会去改。
如果咱们朝廷也有这样的心,哪怕没有头顶上的这道天幕,这天下也散不了人心,亡不了国。”
“旁的都太远,但说现下过的日子。
我和自家婆姨、爹娘、儿女一家子七口人都还挤在不过七八步长宽的屋里,一个月光是租子就得刮去我大几百文。
除去吃喝糊口,一年到头攒的钱全喂给房子了。
眼看儿女都要长大成家了还住在一间屋里像什么话?要是朝廷不改,不给咱家分个房子这日子怎么过?”
“嘿,还想朝廷平白分你房子?你一辈子纳的税够值当这一间房子吗?朝廷能把城墙拆了建房子便宜租给你都是见青天了。”
“虽说将城里的地像乡间的田一样分了肯定行不通,但至少将地价房价压下来是朝廷能做的。
大可以效仿后世那个限购政策嘛,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两间宅子,多了的宅子就叫朝廷收他们重税。
要不了几年,甚至只要这个政令一发出来,今后城里的房价立马就能骤降,那些权贵富人就再也不能靠攥在手里的宅子吸咱的血了。
咱也就有钱过日子买物件,朝廷的经济不就能向后世说的那样长起来吗?”
“要是真有朝廷向后世一般将百姓当子民相待的一天,咱这辈子也算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