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人对京城之中的百姓们可能的遭遇既同情又恐惧:“你们说,就是这些吃饱穿暖又高又壮的禁军,都估计不是起义军的对手,那这些瘦瘦小小的临时被买来顶替的人,又怎么可能打得过?”
而要是打不过的话,那么这些京城百姓的性命也就握在了黄巢的手中——如果黄巢能够善待这些百姓,那当然是最好的,说不定日子还能比朝廷在的时候好过一些;
但要是黄巢并不愿意善待这些人,那……
家破人亡、生死别离、欺辱殴打、衣食无着等等等等,就是这些百姓的结局了。
“是啊,这到时候的日子,可就难说了……”
“其实也不是不能指望朝廷打回来吧?”
“指望朝廷打回来?你在说什么疯话!”当即有人讥讽道,“朝廷当然有可能打回来,但是朝廷打回来这些人就能过得好了吗?朝廷会怎么对待这些在起义军攻占长安期间还活着的百姓可不好说。”
又不是没有这种事儿——明明百姓们也并没有战前投敌,只是朝廷战败,城被人夺走了,百姓们当然是要活命的,于是就这么勉强地活着,就等着朝廷有朝一日打回来;可是朝廷后来是打回来了,却觉得这些百姓不是子民,因为他们竟然接受了另一方的统治……
这种见鬼的事情,谁能保证朝廷做不出来?
“就算朝廷不这么做,可在朝廷打回来之前,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死了。”
这话说得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没错,谁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死了呢?
“只能盼着这些百姓们都机灵一点,能看出来情况不对,尽早寻个机会跑了吧……”最终,有人只能说出了这么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指望百姓自己聪明一点。
因为朝廷肯定不可能组织百姓逃走的。
这些神策军素日里高头大马,趾高气昂,现在惊慌失措到处买人顶替自己——这钱对于贫苦人家确实非常值得,毕竟总归要死,要是死还能换来一笔不菲的钱财,那这条命就不算白活。
而这样的情况,肯定也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聪明一点、脑子灵活一点的,想来是能感觉到不对劲的,只要能抓住这种感觉,想办法找机会看能不能有个安全的地方……
“那,要是咱们这边也有这种事情,”一个幼童问自己的长辈,“我们能往哪里躲啊?”
“咱这周围都是山,当然是去山里啊!”不等幼童的长辈回答,周围听到的人就纷纷道。
他们这边多山,虽然太平世道之下,这山也有许多是有主的、不能随便进山去,可要是到了这样不知道能不能活命的时候,那当然就是往山里面跑了啊!
至于说山里面的危险,那已经是次要的事情了。
【而张承范面对唐僖宗的丰厚饯行,并没有怎么动容,而是说了另一件事:粮草。】
【他对唐僖宗道:“臣听闻黄巢坐拥数十万的兵马,一路向西,声势浩大;齐克让如今现在带着数万名饥卒驻守在关外,现在臣又带着两千余人屯守在关上,可臣却没有听说关于粮草补给的章程,就这么前去应对黄巢,臣恐怕军中寒心。”】
【随后,张承范又道:“只有臣和齐克让的兵马,如何敌得过黄巢的数十万之众?还望朝廷能够尽快调集诸道精兵早日增援。”】
【张承范能选在唐僖宗等人原本乐呵呵做面子的饯行时刻说这些话,当然是因为这完全就是他的真心话。】
【齐克让原本就在催促粮草物资,并且郑重声明他麾下的士卒已经有了溃散的风险;现在,朝廷是要派遣自己去支援了,却一点没提粮草物资的事情——这是怎么说,是要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还是指望他们自己筹集粮草?】
【当然,这话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如果没有粮草,我和齐克让都不可能守住潼关。】
【唐僖宗听完张承范的话之后,只是一味搪塞:“朕知道了,你就放心前去吧,援军这些随后就到。”】
【张承范于是就率军走了,但是他对于真实情况心知肚明:不会有粮草,也不会有援军。】
【于是到了华州(陕西滑县)之后,他便带着士卒们进入了城中,在官府仓库中寻找粮食——华州刺史刚刚被调走,当地百姓知道战争来临,都早就躲进了山中,只余一座空城。】
【虽然这样可以让士卒们随便翻找,但是各处都已经没有了粮食,最终,众人只找到了一千斛米,相当于张承范所部三天的口粮。】
“没有粮食也没有援军,这就只是在尝试拖延时间罢了。”刘秀摇头。
这唐朝朝廷的做法,根本不是什么正儿八经想要守住潼关的样子——从一开始,从知道黄巢向着长安进发,知道朝廷需要做出应对的那一刻起,朝廷就没有想过要守住潼关。
甚至,不要说想着守住潼关了,就是连多守上个几天世间、让黄巢起义军的行军速度慢上一些,估计都没有想过。
朝廷想的,恐怕只是让这些士卒过去,稍稍拖延上那么一天半天的,给皇帝、权贵们争取上一丁点的时间差就足够了。
至于说什么守住潼关,什么和黄巢的大军拼死搏杀、拉锯作战,什么让黄巢的步伐被拖住不能继续前进……他们大概是根本没有这个打算的。
守什么守?潼关?守不住就守不住了呗!
反正我们也没有打算接下来还留在长安,我们早就做好了出逃蜀中的准备——就是在等一个出逃的时机罢了,时间一到,大家就纷纷跑路了,潼关守住没有根本不重要。
要不是现在直接出逃实在是有伤体面,有损威望,不利于日后的继续统治,恐怕唐僖宗和田令孜这些人现在就已经跑路了,根本不会还派什么神策军出去镇守潼关、支援齐克让。
而既然只是纯粹的面子工程、应付天下,并不指望有什么实际效果,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给张承范所部提供足够的粮草了,齐克让之前上书要求的粮草、物资、援军等等,那更是没有的事儿啦。
要不然,神策军军中上下都在忙着在京城中花钱买人代替自己前去出征,朝廷中会没有耳闻?
唐僖宗这么个皇帝可能真的不知道,但是如田令孜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对京城中的这样的大事毫无察觉的。
但是谁也没有管这件事情,而是坐视这件事情发生——继而,坐视张承范带着一批老弱病残,根本不可能与人作战的士卒前去潼关,支援齐克让。
这不就是根本没打算守潼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