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再度刷新了普通百姓对于朝堂和皇帝的认知。
“这王黼都隐瞒了这样的大消息,竟然还没有受到什么惩处,甚至还升官了?!”不少人直接脱口而出,全因为这个情况实在是太违反他们认知中的常理了。
不是没有见识过那种和上级有各种关系所以受到袒护的人,这种情况也不只是出现在朝堂之中,在民间,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地方,到处都有。
所以,如果说宋徽宗作为一个昏君,袒护一些能够讨自己欢心的奸臣,这并不让人意外;为了袒护这些奸臣,还反过来批评惩处那些好官,这种情况同样在所有人的认知范围之中。
——但,这都是在奸臣还能够讨皇帝欢心,并且没有真正损害到皇帝本人的利益的时候啊!
就像是其他地方,比如,一个酒楼老板袒护自己的亲戚,但是如果这个亲戚让老板遭受了重大损失,不管是干活的时候出了岔子,还是隐瞒下了关乎酒楼经营的重大消息……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再是亲戚,都不可能被放过的。
那可是老板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不是什么其他伙计或者管事的利益,和老板本人没什么关系。
在不涉及老板本人的利益的时候,那当然可以袒护一下亲戚,让别的人的利益受受损,反正那也不是老板本人的利益,而论及关系,还是亲戚和老板的关系更亲近。
可当老板本人的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失……
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好么。
这个道理,即便是放在官场上也是一样的——比如,虽然大家只是普通百姓,但也有人能够举出来某个官员的亲戚捅了大篓子,原本一向愿意照拂这个亲戚、欺压其他人的官员就即翻脸,就算没有翻脸,那也不在袒护照拂这个亲戚。
想来,皇帝也是一样的啊。
这个王黼,都胆敢隐瞒天下动荡的消息,隐瞒数州失陷的消息,这可是关系到了皇帝的切身利益——皇帝还能放过他?
即便他能够讨人欢心的份上,不真的严厉惩处,那至少也要贬职或者免职一段时间吧?
可是,宋徽宗赵佶还真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
即便是对朝堂没有多少了解的普通百姓,也觉得这种发展完全让人不能理解:“这宋徽宗竟然不惩处这个王黼?他还升官了???为什么??总不能是这个宋徽宗觉得方腊起义这件事情只是一件无所谓的小事吧?”
这话一出,周围人都有几秒钟的沉默。
好像,也不是不可能?以宋徽宗赵佶目前为止展现出来的形象?
“……那北宋的百姓也太惨了……”有人不由自主地道,“也不知道接下来那宋徽宗还能干出来什么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然后,不管宋徽宗赵佶能够干出来什么事情,最终倒霉且一定会倒霉的,就是当时的百姓。
所有人都为之叹息。
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许,鼓励当时的百姓全部都去参与方腊起义,看看能不能直接干掉宋徽宗和北宋朝廷?
“算了,这个办法可以试试,但……”但不是现在就能完成的。一个人决定转换一下思路,“原来那些好东西其实也不在皇帝手里啊,都在那些奸臣权臣或者过手这些好东西的大臣手里。”
这个话题选的很好,这确实是一个很能引动众人热情的讨论内容。
——其实,就和王黼竟然没有被惩处反倒还升官了一样,这件事情也是刷新所有人认知的一件事。
“那可不!不一直都是在说皇帝富有天下四海,手里面什么好东西都有……”有人慷慨激昂,洋洋洒洒。
“这上面说的肯定是真的,但这也太,太……大家不都是说有好东西的都是皇帝嘛,而且北宋这个时候也没有之前那种连续几个朝代都存在的门阀士族,皇帝就是最大的,怎么……”还有人联系之前的朝代,颇为震惊,可震惊过后,又仿佛有那么一点“果然如此”的感觉。
“其实也是,就像是‘厨子不偷’这句话一样,这么多珍奇之物,过手的人怎么可能不伸手拿上一点……”有人道,并且非常快速地理顺了这里面的逻辑。
就像是厨子总会顺便拿上一点什么一样,这属于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了——不止厨子自己知道,其他干活的人也知道,主家同样也知道。
所有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众人都默许默认的事情:作为厨子,总是有一点这方面的好处的。
就像是做一些其他活计,也有其他活计相应的能够获得的好处一样。
这个道理,放在官场上也是一样——这一点所有人同样也都心知肚明,就像是找衙门干点什么,最好还是要打点一下一样;也像是每次缴纳赋税,总也要给收赋税的小吏们一些好处一样。
天底下都这样,没道理给皇帝上供东西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虽然那是皇帝……但说到底,那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主家嘛;官员们顺手拿上一些东西,就像是干活的人顺手拿一点一样……
“道理当然是这么个道理,”另一个人没好气道,“就算这上面不说,我们也知道这王黼肯定能够从造作局之类的获得好处……问题是,谁能想到他获得的好处能这么多?大头给自己,剩下的才给皇帝?!”
这才是关键问题啊!
谁都知道经手的人都会过一手,多少看官职大小,想来皇帝肯定也是对此清楚的——如果是正常的皇帝的话,至于宋徽宗到底是不是这个“正常皇帝”,不做讨论。
而就像是其他普通的主家一样,皇帝应该也是默许这种一定限度之内的“拿好处”“过一手”的。
但是,但是谁能想到王黼竟然不是“过一手”,他是给皇帝“留一手”啊!
这两者之间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皇帝手里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九成全在王黼手里……
“我觉得,宋徽宗肯定不知道王黼拿了这么这么多,”有人肯定道,“他最多知道王黼拿了一些好处,不然的话,王黼肯定不可能还能好好地做官,然后还升官的。”
就算宋徽宗再怎么不在乎王黼隐瞒方腊起义这件事情,可再怎么脑子不正常,他也不可能不在乎王黼竟然把上供的九成都划拉到了自己兜里,只给宋徽宗不到一成——这宋徽宗绝对不能忍!
“是啊,宋徽宗这件事情肯定不能忍……”
“不过,这上面说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是我想的那个意思吗?除了北宋宋徽宗这件事,还有什么时候也有这种事情了?”还有人对没有被讲出来的故事报以充分的好奇心。
“……那就不知道了……”
“不如关注一下‘历代’?”有一个同样深深好奇这些事情的人提议,“这种事情,咱们肯定不可能知道,但是那些皇帝们肯定会查,只要他们查出来结果就不可能不处理,一旦处理了,当时的人肯定就会知道,然后就可以发到‘历代’上面……”
这个提议非常具有可行性,于是,所有人愉快地约定,大家轮流关注“历代”上的动静,力求不错过一分一毫的可能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