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被格罗斯命名为「希望」的城池的围攻是没有任何章法的,按照梓晴的理解,既然是围攻,要么就全然包围住,要么就围三缺一,结果那些城池是会合了才来进攻,没起到半点围城的效果。
在了解到对方的行进路线后,格罗斯笑着说:
“看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发动过进攻,甚至连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都不太清楚了。而且,就他们这样的行军和队列,只要我们能够攻击他们的侧翼,他们就会四散而逃。”
尽管话语里对来犯者不屑一顾,但真到决定反击策略时,格罗斯却表现得很是小心谨慎,仔细查看最近实地探查来的地图,并对敌方的行动做了多种假设,最终拿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
迂回偷袭自然还是要的,但正面的接触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还要料敌以宽,防止对方的偷袭。
看着手头的方案,格罗斯苦笑着说:
“还是没有经验,搞出来这么多的应对措施,里面肯定有些是没必要的。”
“经验都是慢慢累积起来的,而且多做些准备总是没错的,毕竟,我们的资源是足够的。况且,我在别的地方听过一句俗语,叫作‘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因此,我认为准备周全不算是一件坏事。”
梓晴摇头,她见识过许多因为大意或者认为无需准备周全而失败的案例,所以对格罗斯的这番安排并无任何异议,唯一她需要提醒的是:
“我见识过一些人,在大军出击后,总要以自己的判断来干扰前线的将领。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毕竟前线的将领要更加熟悉情况,后方还是不宜太过来妨碍前线将领的行动的,即便有了最新的情报,也该把情报通知前线将领,然后一起商讨才是。当然,如果你要亲临前线,就当我没说吧。”
“我倒是想着去前线,但战争时期,我还是要留在城中以防万一的。毕竟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能真正培养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我们唯一的城池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交给他们来锻炼。所以,我想着就是我们之后要攻下一座城后,就可以用这座城当作培训的场所,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去进行管理,我们随时进行纠正,这样是否可行呢?”
格罗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早就出现了,但此前因为比较忙碌,他一直没机会提出来,如今既然敌方来进攻,梓晴正好在此讨论战局,那么他就趁机将这个想法提出来,听听梓晴的意见。
梓晴点头:
“我认为是可行的。不过,你觉得我们应该首先攻下哪座城池呢?”
既然格罗斯这么说,就证明格罗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格罗斯拿出地图:
“距离我们最近的是一座边城,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当尽快将这座边城取下,不然待到异兽进攻的时候,那些家伙可能会弃城而逃。”
“攻下边城没问题,对方大概率是没有什么抵抗心思的。那么,之后呢?我们是一字排开,还是选择抱团?”
梓晴好奇格罗斯的下一步行动,毕竟,看地图上城池的排列,优先顺序只能有两个:继续向北攻占边城,或者以两座边城为基础向内扩展。
格罗斯指着最近的几座城池说:
“我在来这里的路上是调查过的,越是接近边城,守备力量越是薄弱,与内陆之间的联系越是稀少,因此,在攻克两座城池后,我们其实可以尝试着用劝降的方式看看。当然,我们也是不会停止进攻的。”
“是的,没有大棒只有胡萝卜对方是不会明白的。”
总能从梓晴口中听到些没办法理解的话,格罗斯也算是习惯了。
尽管说完后晓得格罗斯大概没办法理解,但梓晴也想不到该怎么解释,只能是说:
“我认为你的办法没什么问题,就按这么去做吧。”
——
回到自有空间里,梓晴苦恼地对雨晴说:
“有些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说些从别的世界学来的话,结果就是别人听不懂。雨晴,你说我要怎么办啊。”
“保持住就好了啊,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会认为你说得有道理;就算听不懂,他们也只会怀疑是自己有问题。”
雨晴对此不以为意。
梓晴则是摇头说:
“我是希望他们能够反驳我的,不能是我说什么,他们就认为应该是什么。他们总该有自己的认知,拿出来讨论也是好的。”
“或许是你在别的世界接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会对这种事感觉苦闷。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思考方式是没有问题的。”
雨晴晓得梓晴有些钻牛角尖,于是宽慰她说。
“要想让他们接受你的思想,总该有个过程的。不是你今天这么说了,他们马上就能认同。”
“你说得对。我之前就说过自己要好好思考,结果到头来还是需要你来提醒。”
梓晴想起,之前似乎就有过类似的对话,那时候,也是雨晴点醒了她。
看来,现在的她,果然还是需要雨晴留在身边啊。
又与雨晴说了些话,她们就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发生的战役——她已经答应了格罗斯,在局面无法控制之前,她都不会出手。
毕竟,他们不可能永远在梓晴的庇佑下活动,也是需要锻炼的。
——
战役的开始是迅速的,而结束也是迅速的。
被招来参与进攻的所谓「士兵」,其实也不过是些做工的,那些真正有些战斗力的,才不会被派出来;可是,这样的「士兵」,如何会有什么斗志,侧翼才刚刚被冲击,就都是丢盔弃甲,四散开逃窜了。
这时候,就正面有人冲了过来,喊着“投降不杀”一类的话,这就有不少人给跪下投降了。
这场战斗就这么草草落下帷幕。
而格罗斯晓得,对方显然不会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