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与董候的失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皇位的空缺,不仅引发了朝堂上的动荡,更在民间掀起了种种猜测和不安。
董卓当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再次施展了他的故技。他从某个角落招来一人,将其装扮成少帝的模样,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这一次,董卓的动作更加熟练,更加自信。他已经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如何操纵这一切。他精心安排了一场朝会,让这个假扮的少帝出现在朝堂上。
然而,朝堂上的所有人已经对董卓这种行为感到麻木。他们知道,曾经的少帝是假的,现在的这个少帝依旧是假的。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但他们无法改变这一切。
这个假扮的少帝,只是董卓手中的一个棋子,一个用来巩固自己权力的工具。他的出现,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压抑,让所有人都感到窒息。
董卓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皇权的亵渎,也是对所有人智商的侮辱。他的傲慢和自大,让他在三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恶名。他的名字,成为了权谋和欺诈的代名词,被后人所唾弃。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袁绍与韩馥等重臣紧急聚首,商讨着国家的未来。
袁绍眼神深邃,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决断。韩馥,冀州牧,面色严肃,他与袁绍曾共同为何进效力,共同策划消灭宦官,如今,他们再次站在一起,面对着同样的挑战。
“我们必须尽快拥立一位新皇,以稳定民心,巩固社稷。”袁绍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韩馥点头赞同:“的确,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需从皇室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
袁绍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他看着韩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文节,你觉得刘虞如何?”
韩馥一愣,随即明白了袁绍的意图。刘虞,大司马、幽州牧,他不仅才干出众,更与袁绍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曾共同为何进效力,共同策划消灭宦官,刘虞的品德和才能,都让他成为袁绍心中的理想人选。
“刘使君确实是一位合适的人选。”韩馥缓缓说道,“他的品德、才能,都足以胜任皇位。而且,他与我们有着深厚的渊源,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治理国家。”
袁绍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断:“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我们拥立刘虞为皇帝,以稳定国家,巩固社稷。”
于是,袁绍与韩馥等人开始秘密策划,准备拥立刘虞为皇帝。
刘虞的功德品行,被誉为天下无双,甚至超越了其他皇室成员。刘虞的第五世祖,乃是大名鼎鼎的光武帝刘秀的第五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而刘秀,曾以大司马领河北军政,以此平定天下,开创了东汉的辉煌。如今,刘虞也以大司马领幽州牧,仿佛光武帝再世,汉室似乎总是逢五复兴,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刘虞的非凡命运。
而此时,有关刘虞将会当皇帝的图谶、符瑞也开始层出不穷。济阴人王定献上一枚玉印,上面刻着“虞为天子”的字样,仿佛是天意所示。这一切,都让人想起了王莽、刘秀以前当皇帝的程序,充满了迷信色彩。
袁绍提笔修书一封,意图得到曹操的支持。然而,曹操接到这封信时,却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讽。
曹操,一代枭雄,心思深沉,岂会轻易为人所用?他读完袁绍的信后,便将信纸随手一扔,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说道:“你要立刘虞为帝,那便立去吧,我曹操可没有兴趣陪你们玩这种游戏。”
语毕,曹操便拂袖而起,那姿态,仿佛是对袁绍的提议不屑一顾。他的步伐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已经将袁绍的请求抛诸脑后。
曹操的态度明确而坚定,他不会为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去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他看来,袁绍的举动不过是一场闹剧,而他曹操,有自己的雄图霸业要谋划,不屑于陷入这场无聊的权力游戏之中。
虽然遭到了曹操的拒绝,但他的野心并未因此而熄灭。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再次提起笔来,这次,他的目标是自己的弟弟袁术。
\"术弟如晤,
近日,兄长我有意推举刘虞为帝,以安天下之心,定社稷之基。此乃顺应天意,合乎民心之举。弟知兄长我素来器重你之才智,今特修书一封,望你能理解兄长之苦心,共襄此举。你我兄弟联手,何愁大业不成?
我和韩馥拥立刘虞,是为了共建永世之道,让海内再见中兴之主。我们就该守住地险,掐断其经济来源,由他们死在那里面。东方圣君一立,太平时代便可立即降临,你还疑惑什么?我们全家遇害,不想想伍子胥的故事,怎能再侍奉仇人?违背天意不吉利啊,希望你再仔细考虑一下。
望弟深思,早日给予回音。
兄绍书。”
对于袁绍与韩馥所宣扬的那套理论不以为然。他虽同其他袁家子弟一般迷信,却有着自己的信仰准则——只信那些对自己有利的预言。正如他的字“公路”,他深信那句“代汉者当涂高”,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辉煌前程紧密相连。
然而,在袁绍等人推崇的刘虞登基之说,袁术却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若刘虞真的称帝,那荣耀与功勋自然算不到他袁术头上,反而让袁绍独占鳌头。这样的理论,袁术如何能信?他心中明了,这不过是袁绍用来巩固地位、扩张势力的手段罢了。
再者,反观当时的局势,反汉献帝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渤海、陈留两地。袁绍亲自坐镇渤海,而他的死党刘岱、张邈、曹操等人则占据陈留,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相较之下,袁术所控制的南阳一带,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这里的百姓对汉室仍有深厚的感情,并无反对汉献帝的群众基础。
面对这样的形势,袁术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对袁绍等人的理论予以全盘否定。在他看来,顺应天意、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英雄之道。而那些企图篡汉自立、谋取私利的行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袁术坐在南阳的府邸中,手中拿着袁绍的信,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他对袁绍和韩馥所宣传的理论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的谎言。
“共建永世之道?让海内再见中兴之主?”袁术冷笑道,“这只是袁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找的借口。他控制着渤海,刘岱、张邈、曹操等人占据陈留,而我袁术却只能守着南阳这个没有反对汉献帝的群众基础的地方。”
袁术深知,如果刘虞被立为皇帝,那么功劳将全归袁绍所有,他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他只相信对自己有利的预言,比如“代汉者当涂高”,这个预言与他的字“公路”互训,让他相信自己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