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任以虚大概讲完,这历史五大皇帝后,朱元璋有一点不服,但又不能闯进去反驳。
毕竟这样做实在是有失身份!
不进去反驳,好像对名望损失更大?
于是乎,他整个人在窗外急得是来回徘徊。
毛骧见状也是不敢招惹,只能默默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静静站在不远处,当一个不会说话的石头人。
然而,他那些皇孙们,听到任以虚的讲述后,却是认可了这个排名。
秦始皇和李世民这几个人,确实更优秀。
貌似,朱元璋很受伤。
问题倒是不在任以虚这个排名。
关键是乖孙朱雄英,竟然都不反驳的,难道自己这个皇爷爷,在孙子心里,地位下降了?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以他目前的文治武功,确实排不上前三。
“先生。”这个时候,朱雄英忽然询问任以虚。
朱元璋眼睛一亮,以为朱雄英会替他说话。
“先生,您还能讲两个三国演义故事吗?”
然而下一刻,朱雄英就请求任以虚讲一下三国。
他是真的喜欢三国演义。
“对啊!任先生快些说书吧!”
此言一出,众皇孙也是连声附和,他们显然都爱上了任以虚说书,这种精彩节目确实少见!
可不能就这么放过!
闻言,窗外的朱元璋更受伤了。
他几乎听到了自己心碎成裂片的声音。
见状,毛骧噤若寒蝉,一言不发。
“没问题。”任以虚笑了笑。
毕竟栾彬在最开始说书的时候,很多话术和台词,都是他亲自教授调整的。
所以,现在对付这帮小皇孙也是得心应手。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称帝,改元黄初,第二年四月,刘备称帝,改元章武。”
“那这个时候,孙权也可以来啊,反正大汉没了,曹丕也当皇帝了,刘备也当皇帝了嘛,大汉已经亡了啊,不是君就是臣嘛,不称帝就只有称臣。”
“此刻有两个皇帝了,向谁称臣呢?”
“孙权的选择是在刘备称帝四个月后,向曹丕称臣,接受曹丕的封号,封为吴王,这是他第一次,放弃了称帝的机会。”
“任先生,孙权为什么要放弃呢?”朱允炆出声询问道。
他觉得皇权若有机会掌握在手,那就要牢牢把控,绝对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
怎么孙权有了这种机会,还会选择放弃呢?
他有些搞不明白。
“很简单啊。”
任以虚开口答道:“孙权他夹在曹魏和蜀汉之间,总觉得自己危险,但这两家,他又不能不翻脸,那怎么办呢?”
“他的办法是又翻脸,又不翻到底,你去看一看,孙权跟曹丕翻脸了以后,改的那个年号叫什么,黄武。”
“就是曹丕的黄初,加刘备的章武,在曹魏和蜀汉的年号,里面各取一个字,好玩不?”
“好玩!”
朱高煦也是没想到孙权还有这般故事。
之前看历史书都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就行,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的细节!
一个小小的年号,都能透视出这么权力因素,还真是不简单!
“有意思。”
朱允炆也是沉思了起来,原来还有这么个细节,他之前真是没有留意到。
见众皇孙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任以虚继续说道:“由此我们就知道,孙权的道路是什么样子。”
“正因为沉得住气,所以曹丕称帝,孙权上表称臣,刘备称帝,孙权不为所动。”
“因为孙权知道,以当时孙氏集团,和他个人的能力,他需要韬光养晦。”
“当时魏蜀吴三足鼎立,曹魏对江东是虎视眈眈,蜀汉对江东也是不怀好意,光靠沉得住气,孙权还做不到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除了沉得住气,孙权还做到了什么呢?”
“孙权前半生和刘备,原来是盟军,盟友,亲密无间,还把妹妹嫁给他,嫁了没多久,就去打人家去了。”
“他和曹操本来翻了脸,在赤壁之战拔出刀来,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后来又通婚了。”
“他是联刘又袭刘,降曹又背曹。”
皇孙们皱眉沉思,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顿时一个个感觉有几分怪异。
这个孙权好像真是有点制衡的味道啊!
“孙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任以虚微微一笑,解说还在继续:“曹操来势汹汹的时候,他抵抗,赤壁之战后,曹操攻势锐减,他投降。”
“关羽在襄樊威震华夏时,他去偷袭,等到刘备兵败夷陵,他派一个使节求和去了。”
“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一招,弄得曹刘两方,晕头转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那个时候是曹刘两家,都要忽悠,也都要变脸的时候,一家取一个字,叫做黄武。”
“现在叫黄龙了,意思很清楚,朕鲤鱼已经跳了龙门,是真龙天子了。”
“请问,他为什么又敢称帝了呢?”
任以虚带着疑问的目光看向众皇孙,作为先生,自然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反馈。
就连窗外的朱元璋也陷入了思考。
这时候,朱雄英站起身回答道:“莫非是曹丕已经逝去的原因?”
他对历史也是很有兴趣的,因为不少当代的难事,都能在过往找到标准答案。
平常无事的时候,就很喜欢读历史书,任先生的问题,正好问在了他擅长的领域,所以一时间,也是鼓起勇气作答。
“没错!”
任以虚点了点头,露出了赞赏的目光:“曹丕这时候已经死了,孙权是不大看得起曹叡。”
“孙权有一个评价,曹操没有人比得上,曹丕比曹操差很远,曹叡比曹丕差得更远。”
“蜀汉这边掌权的诸葛亮,一直主张,吴蜀联盟。”
“与此同时,东吴政权内部,江东化完成,陆逊是上游统帅,顾雍是当朝丞相,什么事都做完了,不但皇袍可以正穿,天下也可以瓜分了。”
“诸葛亮派蜀使到吴国后,孙权就跟他们商量,说咱把曹魏分了吧。”
“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我们东吴。”
“充州,冀州,并州,凉州归你们蜀汉。”
“当中还有个司州,咱一家一半。”
“这就是孙权的坐断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