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月一边听着宋砚介绍,一边跟着他一块进宫。
因为是第一次进宫,江清月还有些好奇,但等她走进去了才发现,如今宫内的情形并没有比顾家好上多少。
那些宫内的人在逃跑的时候,将能装能带的全部都打了包,这些带不走的都尽可能地被砸被毁,亦或者被火烧了。
所以如今的皇宫看起来十分的荒凉。
然而,吴王进宫几日后仍不曾安排人开始修葺,而是一心扑在了安定民心之上。
见此情形,江清月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同时更加认真对待这次的召见。
待见了吴王,对方果不其然开口便问两人对赈灾粮的发放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江清月和宋砚相视一眼,见他暗示自己来说,便主动将两人路上商议的对策给说了出来。
“回殿下,方才我们进宫前在宫外看到了赈灾粮,发现士兵们即将运送出城发放的救济粮是直接从粮仓拉出来的。”
吴王听后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这有何不妥吗?”
江清月顿了顿继续开口,“京城内的粮食品相过好,对于眼下能吃上饭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如果用这样的粮食直接赈灾,只怕所有人都会抢着去领,如此一来,便没办法将粮食给予真正需要的人。”
吴王沉思片刻,随即赞赏地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那依你之见,怎么才能不大动干戈就把这粮食分给真正需要之人呢?”
江清月深呼一口气,“眼下赈灾迫在眉睫,来不及从南方调粮食了,恐怕只能往粮食里掺石子和泥巴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纷纷愣住了。
那么好的粮食,竟然要往里面掺泥沙?
这样一来,岂不是会被百姓们骂死?
见大家不解,宋砚便从旁解释,“虽然这样的粮食品相不好,但起码可以筛选掉那些压根就不需要粮食的人。”
对于真正挣扎在死亡线的流民来说,泥巴树皮也啃得,这样的粮食不可能会嫌弃。
会嫌弃的人,本身就不需要救济。
听完宋砚的解释,众人纷纷回过神来,一改方才的态度。
确定好赈灾粮如何发放,紧接着大家便又开始商量起春播来。
赈灾只能解一时之困,若想长久解决问题,只能抓紧时间让百姓有地可耕。
眼下地是不缺的,只要拟定好章程分发下去便是。
最重要的是,地里要种什么?粮种从何而来?
吴王已经安排人从南方调了稻谷种子过来。
只是北方毕竟少雨,这水稻本就不是北方大范围种植的作物。
而北方常种的小麦,眼下无论如何也是赶不上时候的了。
听吴王这般说,江清月便瞬间明白过来他的用意。
原来请她们来商议赈灾粮只是其中一件事,更重要的还在这后面。
虽然吴王这么做的确有些厚黑,但毕竟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也算是用心良苦。
更何况,她们夫妻二人早就商议好了。
想到这,江清月便给宋砚递了个眼神。
只见他微微点头,随即朝着吴王拱手道:“前几日我们已经写了家书回去,号召族人收集红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快便能送达。”
至于土豆和玉米,这两样之前尚未在江都府大面积种植,眼下所得良种估计也只够江都府春播用的。
暂时支援不了京城。
即便如此,听到两人已经写信回去要把红薯运到京城来,吴王还是大为感激。
当即便激动地站了起来,开始着手安排人组织春播耕地。
安排好春播事宜,城内的房屋也要陆续开始修葺起来了。
吴王得知顾家被毁,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当即便安排人手先去顾府修缮,并赏赐了不少的家当物件,尽可能地让顾府恢复过往的模样。
而这帮跟着他进京立了大功的人,虽然还没到正式赏赐的时候,但是吴王也开始分配房屋,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如今京城那些王孙贵族的宅子几乎都空了下来,照吴王的意思,这些都可以随便选。
但江清月和宋砚商量过后,还是想选在顾家隔壁。
一来,两家人住在一处,往后也好照应。
二来,顾家隔壁的宅子虽是个三进的大宅子,但是相比京城其他宅子,已经算是比较低调的了。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
太过富丽的宅子,他们住着也不习惯。
宋夏江和宋冬梅也都举双手赞成。
赵元明见状,也顺势选在了宋家的隔壁。
这样等日后他和宋冬梅完婚,也方便她回娘家。
更方便蹭饭。
选定好宅院之后,大家便在空闲之余开始慢慢收拾了起来。
赵元明如今是孤家寡人一个,平时在家时间也不多,只需要先收拾间卧房出来便可,倒是简单。
至于宋家这边,江清月和宋冬梅之前也都随意惯了。
便也先收拾了几间睡觉的卧房,以及做饭要用到的厨房。
至于院子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便都放任其生长,并不多干预。
不仅如此,两人看到后院那么大一片空地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开垦菜园上去了。
江菀每次过来,就看到两人哼哧哼哧地在后院忙碌着拔草种菜,便觉十分心疼。
之前在乡下和江都府就算了,那是生活所迫没办法。
如今到了京城,女儿还是保留着这么艰苦的品性,不由得让她深深自责起来。
自责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没做好,所以女儿才这么辛苦。
于是,当天晚上,江菀便找了个理由带着女儿悄悄去了尚未修葺好的顾家后院。
江清月见她神神秘秘地拉着自己往后院走,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
哪知道一问才知道,她是要给自己看样东西。
望着空空荡荡的后院,江清月疑惑不已,“娘,咱们家的东西不是都被之前的人搬空了吗?”
江菀听后只是冲着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跟我来便是。”
说着,便拉着女儿朝着她原先住的卧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