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胡大愚和秦随的疑惑,高策沉声回答道:
“北疆军、镇海军、南征军还有咱们西戎军,皆孤悬在外,为大燕守卫边疆。”
“这四军皆是我大燕强兵劲旅,却因远离京城,朝廷之令有时难以推行。”
“所以朕打算组织枢密院,负责四军对外作战事务,四军调动必须经过枢密院的同意。”
“二位以为如何?”
听到这句话,众人方才明白皇帝此番出行的真实意图。
皇帝原来是要通过组建枢密院,加强对四军的控制,防止四军坐大,威胁中央,重蹈前魏藩镇割据的覆辙。
如今的四军无财权,所需粮草皆由朝廷提供,四军守将无调兵权,若要调兵则需要皇帝的圣旨和虎符。
再来一个枢密院,凌驾于四军守将之上,可谓是牢牢的控制住了这四军。
而在场众将无一人提出质疑。
当初军队改制便是高策主导的,正是因为高策才有了西戎军的存在。
凭高策的军功和帝王之威,他想做什么都无人敢反对。
果不其然,胡大愚立刻抱拳说道:
“陛下要组建枢密院,末将双手赞同,四军是朝廷的军队,是陛下的军队,必须受朝和陛下的节制!”
秦随也连忙回道:
“臣也认为设立枢密院很有必要,陛下英明!”
此言一出,其余众将纷纷附和道:
“陛下英明!”
高策微微抬手,轻声说道:
“好!”
“既然你们都同意了,事情就这么定了。”
“诸位都免礼吧!”
“谢陛下!”
众人纷纷直起身来。
这时胡大愚又问道:
“陛下,组织枢密院的事情其余三军的主帅知道么?”
高策微微一笑,淡然说道:
“这是自然,朕巡视其余三军的时候,已经和他们说了,他们也都同意了。”
胡大愚这才放下心来,抱拳说道:
“陛下思虑周全,末将佩服。”
高策摆了摆手,淡然说道:
“好了,马屁就不要拍了,把西戎军整顿好才是正事!”
胡大愚暗暗瞥了一眼马异,抱拳说道:
“末将明白。”
高策微微颔首,又看向秦随,轻声说道:
“秦将军,三日后你就拿着朕的圣旨到西境上任吧!”
秦随连忙拱手说道:
“末将领命!”
高策郑重的看着他,正色说道:
“秦随,西境乃是我大燕的一部分,这件事你要谨记!”
秦随重重的点了点头,抱拳回道:
“末将知道该怎么做!”
“请陛下放心!”
高策微微颔首,对着众人说道:
“诸位,明日朕便要返回京城了,望尔等不忘今日所言,尽忠于朝廷!尽忠于朕!”
众将齐声喊道:
“臣等谨记于心,为大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高策笑了笑,最后又冲着马异说道:
“马卿,明日便要随朕回京了,今日要好好收收拾,别落下什么东西!”
马异干笑一声,抱拳说道:
“微臣遵命!”
处理完这些事情,高策便回到了营寨休息,而这八万西戎军在众将的带领下,也回到了营寨。
此番人事调动并未在西戎军中掀起多大了风浪,毕竟胡大愚和秦随都是西戎军中的老人,他二人上位西戎军中无人敢不服。
而且在外人看来,高策待马异是十分恩厚的,入内阁,加封为上柱国,还是国公爵位,这在群臣中也是史无前例的。
但是马异明白,这些头衔都是虚的,内阁以于明阳为首,自己根本插不上手,至于上柱国还有国公爵位都是名头上的东西,没有实权。
高策这是把马异捧的高高的,让外人挑不出毛病,但就是不给马异实权。
…………
到了第二日的早上。
西戎军营寨之外。
护卫高策出巡的禁军和御林军整装待发。
西戎军在胡大愚的指挥下为皇帝饯行。
一番礼仪过后,高策便要走了。
临行之前,他还暗中嘱咐胡大愚,把该清理的人都给清理了。
胡大愚虽然性子憨直,但他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高策话中的含义。
他知道高策一直不相信马异,但是马异行事稳妥,善隐忍,让高策找不到理由杀他,只能不断压制马异。
马异执掌西戎军这些年,军中自然有不少人亲近他,昨日皇帝收缴他兵权的时候,就有不少将领站出来为马异鸣不平,高策想让胡大愚把这些人都解决掉。
对于皇帝的命令,胡大愚肯定是遵守的。
他要替皇帝、替大燕看好西戎军,更要守住大燕的西疆。
说完这些话之后,高策驾马回转,朝着禁军和御林军而去。
身后的胡大愚等西戎军将领纷纷下跪行礼,齐声喊道:
“臣等恭送陛下!”
此时马异骑着马走在高策身后,他趁高策不注意的时候,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西戎军的营寨。
他为西戎军苦心经营多年,真没想到功亏一篑,落到如今这般狼狈而走的境地。
同时他还明白,自此以后,他恐怕再无掌兵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马异好想长叹一口气啊!
但是他不能,因为他知道高策一直盯着他呢,他不能露出马脚,他不能给高策杀他的理由。
就这样,马异老老实实的跟随圣驾往燕京而去。
…………
此番出巡四军,高策收获颇多,不但巩固了四军的军心,还为枢密院的组建打好了基础,同时还剥夺了马异的兵权,减轻了他的疑心。
或许正是因为重要的事情都办好了,高策的心一时松懈下来,身体便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一路长途跋涉返回燕京,高策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快要承受不住了。
他自幼习武,更是在沙场上征战过的,他经历过长途跋涉,但从未有过如今这般虚弱的感觉。
可是他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马异还在他身边。
所以高策这一路上都在强撑着自己的身体,他不能让别人发现破绽。
…………
终于,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路程。
在大燕治平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高策的圣驾终于抵达了燕京城外。
与此同时,皇后邓鸢抱着小皇子高继尧,率领文武百官,在燕京城华胜门外恭迎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