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站在在一个较高的土垒之上。
他俯瞰着下方,八百骑兵如钢铁洪流般为主力,旁边还有之前赫阳棠为他补充的两千多名手持长矛的士兵,以及刚投效的李虎和身后的一千多猎户(流民)。
马岱沉声道:“你们起义是为了什么?”
此时,他的语气犹如低沉的雷鸣。
稍作停顿,他又吼道:“为了报仇?为了博取荣华富贵?为了自己青史留名?或者封侯拜将!”
此时,下列的士兵如坠云雾,满脸困惑,难道不是这样吗?
随后,马岱厉声道:“不,不是,这些都不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这些泥腿子而言,犹如遥不可及的星辰。’’
‘‘我们唯一的渴望,就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对关怀备至的父母亲,有一个每天准时呼唤你吃饭的妻子,过上日作而息、日落而归的生活,每天都能填饱肚子!”
随后,马岱怒发冲冠,怒吼道:“但是,由于这个腐朽的王朝,这个黑暗的时代,腐朽的规矩,这些外来的列强和地主官僚,沉重的赋税如恶魔的枷锁,让我们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我们要革命!”
马岱高举手中的长剑,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什么是革命,就是我们要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我们要革掉这个腐朽王朝的命,革掉这些反人类封建规矩的命,我们要革掉地主官僚,恶霸恶绅的命,反封建,反压迫,让我们平等地站在一起,迎来太平盛世,共享大同!”
随后,下面的士兵如同一群被点燃的烈火,怒吼道:“太平盛世,共享大同!”
‘‘太平盛世,共享大同’’
‘‘太平盛世,共享大同’’
‘‘从今往后,我们这支部队就叫革命军’’
随即召集六名营官和李虎说道‘‘要想建立大同盛世,必须要有个根据地,如今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千阳县城,因此先拿下此地,此地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也是秦省和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以此地为根基,向西继续发展,拿下这里的全部山村,并且我估计秦省起义军马上就要溃败了,在这里招募溃兵,进行发展,山里暂时大量种植土豆番薯之类的耐旱作物...............’’
此时,土豆已经在清朝普遍种植了。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土豆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8000 年到 5000 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6 世纪中期,土豆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一开始,土豆并不被欧洲人所接受,因为它的外观和生长环境与欧洲传统的农作物不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土豆具有许多优点,如易于种植、产量高、营养丰富等。
18 世纪,土豆在欧洲得到广泛种植,并成为欧洲人的主要食物之一。
在这一时期,土豆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高。
19 世纪,土豆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土豆最早是在 17 世纪由荷兰人传入台湾,随后在福建、广东等地种植。
19 世纪中叶,土豆开始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并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总之,土豆的引进历史可以追溯到 明朝时期,它的引进和推广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各营兵马,随我攻打千阳县城’’马岱下令道。
‘‘得令’’众将齐声应道。
......................................................................
马岱率领着军队一路浩浩荡荡,向千阳县进发。
千阳县县长得知敌军来袭,心中忧虑万分。他立即召集城中官员和守军,商议应对之策。
“各位,反贼人多势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保卫千阳县!”县长神色凝重地说道。
官员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抵抗,但他们也知道双方实力悬殊,心中难免惶恐。
县令决定组织百姓协助守城,同时加强城防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城关镇,千阳县治所,县城高度七米,城墙用黄土,石头,糯米浆和青砖建造而成。
城墙上的县令看着下面马岱率领着四千人的队伍,转头看看身后的百名衙役和五六十号驻军士兵还有三百名团练和几百名农夫,并且驻军士兵还有几十支火绳枪他的心中不是那么惶恐了。
随即只见马岱军中一名士兵策马而来,喊道:‘‘我等天军到来,何不打开城门速速投降’’
县令站在城楼上,义正言辞地回应道:“吾等身为朝廷命官,岂能轻易投降?尔等乱臣贼子,休想踏入此城一步!”说完,他转身命令城内军民准备抵御攻击。
随着马岱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打响。
士兵们推着简易制作的云梯车,向着城墙冲锋。
城上的守军则用弓箭、石块,火枪等武器奋力还击,试图阻止敌人靠近。
而在这短短的五十米内,竟然损失高达上百号士兵。
看着步军营终于将云梯车搭到了城墙上,一名步军营官喊道:“跟我冲!”然后背着大刀,一手持盾,一手抓着云梯梯木,向上爬去。
随着营官带着亲卫队加入攻城行列,后面的士卒大受鼓舞,纷纷奋力攀爬云梯。
然而,就在这时,清军的驻军把总和县尉冲了过来。
驻军把总怒目圆睁,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声呵斥道:“大胆贼子,竟敢攻城!”县尉则手持长剑,紧紧跟在把总身后,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营官毫不畏惧,继续向上攀爬,同时大声回应:“今日必破此城,尔等休要阻挡!”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
营官身先士卒,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他的大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无尽的力量,让清军士兵不敢轻易靠近。亲卫队的士兵们也紧紧跟随在营官身后,奋勇杀敌,为攻城的士卒们开辟了一条血路。
在营官和亲卫队的英勇奋战下,清军的防线逐渐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步军营的士卒们趁机涌上城墙,与清军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战斗。
战斗异常激烈,城墙上下火光冲天,杀声四起。
县令身先士卒,带领众人坚守城池,毫不退缩。
然而,起义军人数众多,攻势如潮,形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