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之后,田处带着1000个鸡蛋离开。
农场里有640只母鸡,每周可产大约4200个鸡蛋,已经定好给收购站3000个。
剩余的一千,一部分供给兵团部分留作己用。
现在价格也有所提高为3分5毛,这也是按收购价卖。
赵峰山上收到了来自干妹妹的消息,“大哥,写的是姐妹两个上了初中当了好学生。”
干妹妹俩人在假期参加训练与军训活动无法过来。
现在7月初,收获季节临近,他觉得这个时节很充实。
第167章 榨取油菜
今年有300亩的油菜种植地,收成看起来非常不错,饱满圆润的油籽让他认为将迎来大丰收的一年。
很多农场也都忙着准备收菜籽的活动。
“妙蕊,这工作我自己处理就好,不用担心。”
他们很快就要收割油菜,然后重新种植芝麻。
饭桌上,陈峰山仍在思考着农业事情,而妙蕊却迷恋地看着他思索的样子。
广播正在宣布最新的政策,提到干部简化部署至乡村地区,以及调整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信息,虽然这对农场实际运营并无直接影响,陈峰山还是认真听了一耳朵。
妙蕊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听着就像是看戏剧一般不解其意。
至于钢产量降低的事情,赵常山只是想,吃得不多当然得减少工作时间和生产目标。
总体来说这些政策变化对他个人及家庭生活的安排影响不大。
其他东西不用考虑,那就不符合原来的规划原则了。
只要有钱就能买,如果不提价,谁能买到还是未知数。
但即便提了价,资源数量仍然有限,虽然钱赚得多,消耗也会增加。
鼓励农村集市贸易是个好办法。
不知道这个政策是否也在北大荒施行了。
李明打算去附近的农贸集市看看。
不过这得等到油菜收割后再说。
时间飞逝,很快到了7月13日。
李明凌晨三点就起床了。
筹备这么久不就是为了今天收获油菜吗?
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用意念操纵更多工具,比如两个两米长的割具,合计四米。
多几个当然效率更高。
油菜收割后打算去城里,找一个钢铁厂或机修厂就行。
这次收割依然是骑着摩托车以45公里的速度行进。
更快的话锯齿会因摩擦发红,只能间歇浇水冷却。
300亩地,在林芳喊他回家吃饭时,已经收割了一大半,收割后的油菜都堆在晒场,头部朝上。
这样的做法使晾晒时间缩短很多,只用两天即可脱壳。
林芳做了手擀面条、香菇鸡汤。
面条捞出放到汤里拌一下,美味可口。
李明吃饱了一碗,还亲吻了林芳一下,结果她的脸沾满了油。
李明拿出两瓶可乐,但林芳不喜欢喝,所以都是他的。
下午没有休息,一直工作到5点半终于完成了收割任务。
李明感觉大脑过于劳累,额头一阵跳动。
接着开着拖拉机耙地,将油菜秆连根拔出。
300亩地中有些残根没关系。
拖拉机加两块200多斤重的石头,碾过去,所有秆全都被拔出,比想象中容易。
耙完后将根部清理干净并收进空间内堆放。
最后将其烧为灰烬,留下肥料。
种植方面,李明仅需一趟走完整个过程,在夜幕降临时300亩地全部处理完成。
脑力付出使得当晚头有点热。
靠着林芳的安抚和冷手指的轻抚慢慢恢复。
有时轻微头疼也不是坏事,李明就这么依偎一晚。
第二天一早他又精力满满起床干活。
种上了120亩芝麻、180亩白菜。
下一次收庄稼将在8月收割小麦。
觉得有必要去鹤岗煤矿机修厂看一看。
先把油菜籽处理好,妻子一人没法独自处理这么多东西。
于是,他把油菜秆一起晒干,这样秸秆水分蒸发掉,豆荚自然开裂。
然后把所有的杆都堆放在晒场上翻动晾晒,算是处理完。
每天照看小鸡喂食草籽虫子,收取鸡蛋等。
7月16日星期日要交给收购站的鸡蛋,到时候再问问刀锯的事宜。
**第168章 刀锯的消息**
汪汪声打破了寂静。
小狗发现了动静并通知主人。
李明出来开门,看到门口有辆汽车。
林芳也在走廊看着,身旁的八月静静地卧着。
“杜哥辛苦,您亲自跑这一趟。”
“哈哈,赵兄弟,这是我的责任。
领导指示我要亲自负责这批鸡蛋。”
“谢谢,车可以开进来,一切都准备好。”
门被打开了。
“嗬……你看你有多少菜籽?已经有买主了吗?”
“你也需要?”
“当然。
我们来者不拒,价格按市面,每百斤14元,比去年上涨四毛钱。”
李明同意,“好啊,反正都要卖出去。”
杜主任表示下次会在下周过来拉鸡蛋和菜籽。
“明白了,到时候一起运过去。”
小货车上铺好了麦秸,用来放置鸡蛋再盖上一层,确保安全运输。
这次依旧是3000个鸡蛋,合同已签好,明年可能增加更多数量的协议,李明则暂时签订了今年一年的协议。
不论未来接手谁来收购,最终都要上交国家粮库,因此无需多顾虑。
杜主任看了割刀,对制作细节有所了解。
2公分厚2米长的钢刀,开了斜角并加上了锯齿结构,内部弹簧使其能快速回位,用意念就能驱动割刀进行交叉切割,任何非树状物质都能被切开。
最后加工的问题他们还需商量具体工厂,杜主任表示会尽力协调解决。
### 第七十二章
说到钢铁材料,优质的就行。
钱的事,陈主任拍着胸脯说先垫付,反正也不担心钱款问题,每个月都有结账的安排。
陈主任留下了收条,并带上小货车离开了,割刀则需要照此仿制。
长度可以稍微加长,但绝不能缩短,这是刘师傅的具体要求。
他一下子订了10套,若有额外的存货当然更好,甚至30套到50套都不会嫌多。
他的作业区域是以230米为半径,直径为460米的地方,所以这五十多套对于他来说非常合适。
以当下的钢材价格,10套确实花费不菲。
就算按照一斤钢一块五算,一套割刀约重65斤,单是材料成本就达到97.5元。
再加上加工费用,总价轻松过百。
而五十套的成本更是超过了五千块钱。
既然刘师傅特别要求使用优质的钢材,自然成本更高,但刘师傅手头的资金并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