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新成立的潜火军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灭火这种事情,是没有明确标准的。
无论是工作再怎么尽职尽责,依然会有人说,潜火军灭火不力。
一连串的纵火事件,让整个汴梁陷入了淡淡的恐慌之中。其实不止是平民,那些达官显贵更加是战战兢兢,因为这几场蓄谋已久的火灾往往都是在官宦们的府邸烧起来的。
现在很多人怀疑这是有人专门制造的恐怖事件,用以左右朝局,甚至是扰乱汴梁。
所以开封府知府何栗在李建文走后,也开始亲自掌舵,命手下左右军巡分头调查。
至于潜火军,浪头已经涌起,下一波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了。
高俅的宅子起火之后,李部童便被太子叫去了,一整天不见回来。
他走时,表情十分凝重,像是霜打的茄子。
真金也难免前思后想,这一天,他其实思考了很多的问题。
从始至终,汴梁的防火系统根本就不完善,首先就是没有预警系统,等到哪里着了火,官府收到消息的时候火势往往已经烧起来了,到了现场之后如同睁眼瞎一样。
真金回想起还在民间打火队时,往往是着火之后,各坊的民间打火队先行赶到现场,之后再派人前往官府报信,等到消息到了左﹑右厢公事所,厢巡检再带着厢兵赶过来,一来一回,时间耽搁太久了。
久而久之,民间也开始有句谚语流传,说是小火不用官府救,大火官府救不了。
真金在打火队时听到这种说法,起码还会觉得这是对民间打火队多少的肯定,心中尚有一丝丝欣慰。
不过,如今他身在潜火军,却也不得不面对和承认的是,这种说法的背后是民间对官方打火力量的不信任。
这也是民间打火队长久存在的缘由所在。
再者,城内各地方的救火资源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潜火铺,而广大的平民区,主要是靠民间打火队和厢兵,不过这还是在地段相对富裕的地方,事实上在像是真金家所在的苦水坊和苦井坊等穷苦一些的坊,连民间打火队都没有的,原因也很简单,养不起。
汴梁人口百万以上,平民区往往居住拥挤,大多数百姓人家,一间房便住下了整户人家几口人,放眼整个汴梁,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这些地方,住房往往也是木质建筑居多,房顶多用廉价一些的茅草铺盖,遇到火情,见风就长,一烧起来就是一大片。
真金回想起来,自从他开始打火起来,遇到的火情也不在少数。
凡是发生在平民百姓区域的火灾,火势扩散往往极快,并且一般都会出现人员伤亡。可是发生在大宅院里的火灾,高墙大院往往能够阻隔火情的扩散,不过同时出现人员伤亡的概率也要低很多。
种种问题,长远来看,弊病肯定会日益严重。
李真金权衡很久,突然想到,或许这次的连续纵火事件不仅仅是危机,也更是机会,不如趁着朝堂民间人人惶恐,唤醒朝廷对防火救火的重视。
李部童回来之后,李真金便与他细细说了上面这些想法。
本来李部童回来后整个人垂头丧气,听了真金的想法,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真金,你当真能有这样的想法,太难得了,我没有看错你。”
李部童说完又为真金倒了一杯茶,看样子是想要认真聊一聊,他接着又说:“预警系统,各个地方打火力量不均衡,这些都是弊病。之所以要成立潜火军,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没有你想得深,这些具体的法子需要你来想一想。不过依我看,还有最后一项弊病,也很重要。”
“什么弊病?”
“打火责任不清。”
真金想了许久,点了点头。
李部童的话他听明白了,往日起火,各厢巡检、左右军巡使、都巡检都有责任救火,以至于民间打火队同样也当冲在救火一线。按原则来说,一般是谁近谁就要先救,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要是火情扩散,以上各方都有责任。
不过起火大小不同,火势情况不一,一旦起火,现场往往是前前后后来了几队人马,容易一片混乱。要么就是在现场,谁官大听谁的,难免出现外行命令内行的情况出现,起火之内的一个时辰乃是灭火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人命财产往往难保,因此对于救火来说,令出必行,事权责三方面的统一更为重要。
要想做到事权责三方面的统一,那么就需要一支专门的防火打火力量。
潜火军便是这样一支力量。
“你说得很对,潜火军便是一支这样的力量。没有人比潜火军更适合来做这件事,不过潜火军目前仅有三百余人,力量根本不够。”李部童说道。
“要在全城建立起预警系统,并且在各厢坊派驻潜火军小队,起码还要再增加三百人。”李真金粗略估算了一下。
“三百人不够,五百人以上才好。”李部童微微叹气道。
“有没有什么办法?”真金又问。
“办法倒是有,你说的思路我很赞同,我们化危机为机会。”
“你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太子找我何事?”
“何事?”
“太子领下了这个差事,破案,纵火案。”李部童又道。
其实李部童刚刚得知太子接下了这个差事之后,愁眉苦脸,万一潜火军破不了这个案子怎么办?怎么向朝廷交差?
太子对李部童说了同样的话:“化危机为机会。”
高俅的宅院起火了,其实官家也知道了。
皇城司耳目众多,这点事情还瞒不了他。
高俅此人,虽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不过他是从官家的王府里跟出来的,多年来替官家做过不少事。
因此,官家对高俅倒是多少有些宠爱,甚至连大名鼎鼎的蔡相也要卖高俅两分面子。
上朝时,高俅没有发言,不过李建文上奏了最近起火的事情,提出要带着禁军联合开封府彻查。
官家听了纵火案的前前后后,十分震惊,同意了。
赵桓见状,主动请缨,说既然这件事跟火有关,那么潜火军也有义务调查,也要有个机会历练一下,更不能让有心之人轻看了潜火军。
这下命令到了潜火军这里,李部童的肩上也顶起了压力。
李部童又问真金道:“现在我正式向你转告太子的话,破获纵火案,由你牵头,能不能破案?”
“潜火军,李真金领命!案子能破也要破,不能破也要玩命破。”李真金行了个礼,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好,要的就是你这股子劲,增兵的事情交给我了。”李部童说道。
真金答应完之后,又意识到了这个案子的复杂性,几乎全无头绪。
这个时候,马步飞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