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国子监
谢清提出来一件事:“国子监中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如今国子监已达九千九百余人,盛况空前,我们若能收些女监生,民间或会依葫芦画瓢,再行推广女子书院一事,难度或会小许多。”
迎程程深以为然:“好是好,只是国子监中本就有近万名监生,若再加女监生,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桩桩件件都需重新考量。”
“迎大人考虑得极是,凡开辟先例,皆虚陛下全力支持,少不得要让户部拨一笔款项,用以专项开支,女子读书求学本就难,总该要有一些国策上的扶持才是。”
她这样一说,迎程程就大概心中有数了,谢清大概率已经有了初步构想,毕竟先前陛下的计划中,迎程程是要去西北的,谢清才是女官制推行的主要负责人,歩言也只是替她打下手而已。
以谢清的处事风格,必定早有准备。
只是想到这里,迎程程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从前的西南军主要以单廷昉为主,步盛多年来都只是副手,就算是这样,单廷昉过世之后,步盛也会觉得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会在迎程程面前心里不大舒服。
更何况是谢清这种本应该为主,却莫名其妙变为了副手的情况呢。
易地而处,迎程程自己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
因此当天下值之后,迎程程就主动邀请:“谢大人不知是否有空,来我府上小叙?”
谢清没有丝毫要拒绝的意思,一口答应下来:“那就叨扰了。”
她们二人作为女官,在当值的时候,与其他官员本就格格不入,武将打不过迎程程,素来对她没什么好脸色;谢清这边就更尴尬,文臣从前都将她当做皇后,更是礼数有余而亲切感不足。
这样一来,谢清和迎程程在当差的时候几乎除了彼此,就只能自己一个人杵着,谢清还好,有许多公文要处理,也有许多资料可看,迎程程就无聊了,她恨不得找几个武将过过招。
好不容易等到下差,迎程程根本不想坐马车回府,还好一出来就看到单子寅牵着两匹马,谄笑地等着接她。
迎程程顿时眼睛一亮,但随即又说:“谢大人恐怕不适应骑马……”
“此言差矣,”谢清含笑打断她,“我骑马的时候,你与子寅尚且不认识。”
她利落地翻身上马,意气风发地坐在马上俯看着迎程程:“迎大人还是想想,如何带上子寅一同上马罢。”
迎程程嫌弃地看了单子寅一眼,只能自己先上马,再朝单子寅伸出手。
单子寅接住了迎程程的手,借力才上马去,双手搂住迎程程的腰,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谢清在马上朝他眨了眨眼。
回的自然是程府而非将军府。
因为迎程程差事的变化,不必去西北了,单芯因此也不必再入宫,陛下体恤,仍许他们一家团聚,但两个孩子都被接入宫中开始上学堂。
陛下大婚在即,也需要喜童,便选定了程牧和单芯两姐弟,待日后有了皇子、公主,这两个孩子必定也会是伴读。
这也是个好去处,恰巧迎程程不必操心两个孩子的学习了,她高兴得很。
这时辰两个孩子也下学了,见到单子寅争先恐后地扑上来,程牧见到谢清,下意识就去汇报功课了。
单芯缩在迎程程身边,有些怯怯地看着谢清。
迎程程奇道:“你这孩子,平日里也没少调皮捣蛋,怎么见到你大姑姑就一副耗子见了猫的神情?”
“芯儿随你,不爱读书,见长姐考牧儿功课,生怕自己也会被点中罢了。”
单子寅替单芯解围,单芯就看着谢清笑,谢清百忙之中后抽空看了她一眼,还很给面子地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
迎程程很快把两个孩子赶去了迎璜那边:“你们大舅太闲了,去给他找点事儿干。”
单子寅就去亲自安排晚膳,给她们谈话的空间。
“长姐,我想着还是得找陛下出面,让户部出银子,”迎程程想了想,还是直说了,“但此事一直都是您在掌手,我才刚领命,如今还一头懵呢。”
“我知道你在顾忌什么,”谢清笑了笑,“步将军与单老将军从前之事,我也有所耳闻,当初再如何并肩作战,老将军也已经不在了,让步将军轻易服旁人,的确也有些强人所难。”
迎程程只能尴尬地“呵呵”两声。
谢清继续说道:“我是历经三朝的人了,又曾经当过皇后,也算是见惯了荣辱,若我有心争权,陛下不会容我至今日。”
她这是在打消迎程程的疑虑。
你不必担心我会因为你夺了女官制发起人之名,而对你有所龃龉,事实上,陛下根本不会容我立下大功,却又需要用我,才会有今日的局面。
你的战场本应是在西北,也是帝王权衡之下,才会成如今局面,陛下不会容我在女官制上立下大功,也不会允你在西北再立奇功了。
本质真相是,你我都不过是帝王棋子而已。
谢清还提点了一句:“陛下大婚,你与子寅该备两份大礼,陛下心性本就深不可测,这么些年,也只有子寅能窥得一二,你放心。”
你放心,单子寅不会让你吃大亏的,陛下也是不愿太拂歩言的面子,又要顾全单子寅对你的真心,才会有今日的安排,你只管在女官制一事上大展拳脚,陛下不会亏待你。
迎程程听懂了谢清的未竟之言,但她仍有自己的困惑:“那长姐做这么多,又是图什么呢?”
“从前在宫中,我替先帝处理国事,为的是经年苦学不至于白白浪费,”谢清从容答道,“如今亦是。”
“但建功立业也为挣得名声,绝不可能一无所求。”
“程程,你要明白,我若终身只行辅佐之事,而不去贸然贪功,陛下不会亏待我,但我若是要自己去争去抢,结果就未必了。”
陛下的心思是,朕可以给你,但你决不能自己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