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山县被收复,可大军进城之后的善后事宜依旧不少,打扫战场、清点缴获、安抚百姓等等,可谓是相当之繁琐。
好在如今有了戏志才和徐庶两人,更是有朝廷派来的县令也随军出征,如今正好直接上任。
这么多的文臣辅助,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已,自然是难不住他们,都不需要叶白操心什么,就已经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不光是叶白轻松,王翦也很轻松,他不需要再被赶鸭子上架,处理民生事务,只要负责军务就可以了,这才是他最为擅长的。
善后的工作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的,以戏志才和徐庶两人的细致,忙活到大半夜,才总算是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了,本想立即向叶白汇报,不过天色太晚,索性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翌日,叶白刚刚吃过早饭,戏志才就主动前来拜访,说有要事禀报,门外负责守卫的铁鹰锐士不敢怠慢,立刻为其通禀。
在书房中见到戏志才,叶白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戏志才就主动说道:“将军,请尽快派遣一名大将领兵北上,突袭天庸关。”
“天庸关?”
听到这个地方,叶白微微一愣,他倒不是对这个地方陌生,相反,他对于天庸关相当熟悉,或者说整个左武卫以及西北三郡的府军对于这个地方都很熟悉,那是属于他们的耻辱。
西北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多以丘陵、黄土地以及平原荒漠为主,但并非没有高山峻岭。
宁山县往北大约800里左右的地方,就有一条延绵数千里的山脉,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虽然给周边的百姓提供了不少的资源,例如药材、野兽等等,养活了一方百姓,但却也阻碍了交通。
在山脉之间,有一处险要的峡谷,夹在两山之间,中间有一条官道贯通南北,是蜀国与秦国的边境线。
位于国境之地,只要脑子不傻,就会将这等峡谷地形充分利用起来,修建了一座关隘,其名天庸关,堪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天庸关的修建者为秦国,靠着这等险关,秦国根本不担心蜀国的入侵,驻扎边境的卫军反倒利用这等好机会不时地侵略蜀国国境,劫掠百姓、袭击驻军,搞得蜀国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本来有着天庸关在,秦国边境可谓是稳如泰山,只需要驻扎一两万兵马,就算蜀国出动十万大军,也只会碰个头破血流。
大约百年前的一个冬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因为缺粮,东进劫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西北地区陷入到了战火之中。
秦、蜀两国都与广袤的大草原接壤,也都遭遇到了游牧民族的劫掠,作为太始大陆上的强国,自然不会没有反应,纷纷调集主力卫军抵挡游牧民族的侵略。
作为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比不上农耕民族,可在骑兵方面,却是农耕民族拍马不及的,尽管他们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是以部落为主的体制,可综合实力并不比秦、蜀两国要差。
一场大战就此爆发,面对上百万东侵的游牧民族,秦、蜀两国也是发了狠,调集了大批的主力卫军,与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展开了血战。
战争持续了三月之久,三方都损失惨重,光是阵亡的都超过了30万人,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整个西北三郡之地几乎都要被打烂了。
本来这场战争到此就该结束了,三方都算是达成了各自的目的,可谁也没有想到,蜀国竟然会有这等心气,在面临数十万草原骑兵入侵的情况下,冒着战败的风险,刻意保留了一支10万人的主力卫军。
在秦国、草原民族因为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的关键时候,这支10万的主力卫军突然杀了出来,并没有攻击给蜀国边境地区带来大量死伤和危害的草原骑兵,反倒是是猛攻天庸关。
天庸关的战略意义太过于重要,秦国自从建成以后,就始终在关内驻扎了一营精锐,就是为了封堵蜀国南下侵略的通道,保护了西北三郡不被战火波及。
只因这一战太过惨烈,秦国调集的主力卫军死伤惨重,兵力近乎被用到了极限,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竟然从天庸关调兵支援,使得天庸关的驻军从原本的2万兵马下降了不足5000人。
事实上,这个建议并不算错,毕竟当时的情况紧急,前线急需援兵,若是前线战败,整个西北三郡都将会成为草原骑兵的跑马场,后勤线被切断,天庸关的2万守军将会被活生生饿死。
更何况蜀国也同样遭遇草原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劫掠,处境与秦国差不多,兵力也是被用到了极限状态,不可能在这种情况攻打天庸关。
以草原民族的庞大兵力以及强大的骑兵力量,秦、蜀两国虽然没有签订盟约,成为盟友共同抵抗草原民族的入侵,可相同的处境,让他们彼此心照不宣。
若是秦、蜀两国打起来,最终只会白白便宜了草原民族,两国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那位提议的将领,才最终说服了其他人,将天庸关的驻军调走了大部分,只留下了5000老弱病残。
蜀国的袭击很是突然,让秦国和已经开始后撤的草原民族都没有反应过来。
10万蜀军不惜伤亡代价,整整猛攻了2个月,终于赶在精疲力尽的秦国援军赶来支援之前,彻底攻破了天庸关,守关的5000秦军无一生还,这座阻挡了蜀国南下通道上百年的险关终于落入了蜀国的手中。
为了夺下天庸关,蜀国可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前线要牵制草原民族的骑兵,数十万蜀军不要命地猛攻,死伤10万余人,吸引了草原民族和秦国的注意力。
不惜代价地强攻天庸关,10万蜀军死伤过半,只剩下了4万余精疲力尽的残兵。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的损失,导致蜀国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周边的其他国家看到有机可乘,纷纷出兵侵略,使得蜀国丢失了数郡之地,军事力量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原本与秦国不相上下的国力、军力,在这一战之后,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经过了上百年的休养生息也没有能够缓过劲来,如今的蜀国已经比不上秦国了。
就为了一座天庸关,或者说为了彻底打开南下入侵的通道,蜀国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导致国力受损,一直没有缓过劲来,到底值不值得,谁也不清楚。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成功掌握了天庸关,蜀军却是军力损失严重,除了偶尔的小打小闹,派出小股部队进入秦国国境搞事之外,竟然是从来都未曾大规模的入侵过秦国,白瞎了天庸关这等天下雄关。
脑子里快速地回忆了一番有关于天庸关的情况,叶白脸色露出一抹惊讶,开口问道:“戏主簿,突袭天庸关?这怎么可能,当初蜀国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靠着偷袭拿下了天庸关,对其有多重视,我们都很清楚。”
“我军目前不过3万余人,就算是全军北上,猛攻天庸关,也不能拿得下来,反倒会损兵折将,白白损耗自己的实力,太不值当了。”
天庸关有多么重要,叶白当然清楚,若是能够拿下天庸关,自然好处不会少,甚至能够引起朝堂轰动,收复沦陷上百年的天庸关,这等战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收复整个西城府还要大。
多少曾经在西北地区驻防的将领们,心心念念地就是想要收复天庸关,可谁也没有能够成功。
戏志才的这个建议,固然让叶白心潮澎湃,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也知道现在想要拿下天庸关,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戏志才的提议。
“将军,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蜀国入侵之后,曾经多次从天庸关抽调驻军,加入南侵的主力大军之中,如今驻守在天庸关的蜀军最多不超过3000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眉头微微一皱,叶白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3000人?这怎么可能,之前锦衣卫的情报中不是说天庸关还有万余兵马吗?怎么突然少了7000多人?”
锦衣卫的情报,叶白当然知道,在武安军成军的时候,叶白可是给锦衣卫补充了大批人手,让毛骧扩充情报网络,其中有不少人都潜入到了蜀国境内,传递了很多重要情报。
蜀国后方兵力空虚的情报,就是锦衣卫搜集到的,也是叶白和王翦等人敢于大举北上收复失地的原因所在。
只是天庸关是一座纯粹的军事关隘,除了蜀军的驻军之外,连一个老百姓都没有,锦衣卫就算是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潜入天庸关,对于天庸关内驻军兵力的情报,都是通过其他方面的情报猜测、分析出来,并不准确。
虽然是猜测和分析,但是叶白相信锦衣卫的能力,出入一两千人或许有可能,但相差7000多人,这个缺口实在太大了,锦衣卫不可能也不应该犯下这等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