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赶紧让开,问道:“什么事啊?神神秘秘的。”
王有志说:“就是耿京的事啊。按说他应该快死了。”
高全愣了一下,说:“这还真是大事,多亏你提醒。他现在占了东平路,三十万人马。虽说战斗力不咋地,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我最近就不给辛弃疾安排活了,再准备一支队伍随时待命。”
高全准备把魏胜调去跟辛弃疾搭档。魏胜出身宋军,长期留在海州,跟宋军直接挨着,高全不大放心。
高全还是有点不放心王有志,又跟他说:“你回到江南,千万别去赴宴什么的。赵构很狡猾,招你到皇宫里,你也别去。”
王有志有点感动,又自吹道:“兄弟你放心,你还不知道我吗?智勇双全。赵构他再狡猾,能比我还狡猾?实话告诉你吧,皇城司现在都被我买过来了。
赵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就他那怂货,青壮年的时候,连秦桧都不敢杀。现在老了,还敢杀我?我这次一回临安,就把里面的禁军都换了。
你原来说‘能同甘共苦者为名将’,后来我越想越有道理。我现在每个月,也去跟当兵的一起吃几顿饭。当兵的都很感动,都说我好。
另外还是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放心,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起来,除了自己的话,谁的都不听。
赵构这家伙不愿吃苦,放不下架子自己拉队伍。原来让岳飞替他拉队伍,后来又杀了岳飞,搞得本来自己的嫡系都防着他。后来靠西军,结果被西军出卖。
李显忠来了,两眼一抹黑,他就让李显忠跟着他当禁卫军。李显忠当然不会出卖他,但李显忠一心北伐。他不让北伐,我支持李显忠北伐。
光复汴梁洛阳旧都的大功,李显忠不可能不要。那赵构手下最能打的部队,就留在汴梁了。而这边周围都是你的地盘,过了淮河,就是我的地盘。
这样,赵构就指望不上李显忠了。得了克复故都的大功,李显忠实在也不好意思跟我们打仗。他一中立,赵构还有什么像样的武力?说不定他还要用我四十万大军来吓唬别人呢。”
王有志说的不错。赵构看看王有志和虞允文一直没有回音,真的又发十二道金牌催促。他又打感情牌,把刚提升为总管的太监张庆派了过来。
张庆现在的身份可以叫太监了,春风得意。现在皇帝提拔他,他还到处吹嘘自己是王相公的朋友,患难之交。大家见了他都很客气。
张庆在兰陵摆钦差架子吃过一回亏,知道王有志不是岳飞那样的忠臣,非常客气。他带来了赵构的密信,王有志这才知道,赵构可能不是要把他叫回去杀了,而是叫他回去给自己撑腰。
这次金兵南侵,赵构判断错误,要不是虞允文和王有志力挽天倾,南宋就亡国了。赵构于是受到朝野一致声讨,好多人逼他退位。
没错,就是逼他退位。宋朝的皇帝没有那么强势,大臣喷皇帝一脸唾沫的时候都有。他这次的表现实在太差,不但主张北伐的北方士族对他失望透顶,南方士族也觉得他是个无能废物。
只是后来北伐势如破竹,南方士族才又觉得他有用了。江南士族的目标是维持现状,既抵抗金兵南侵,又反对宋军北伐。但目前的大胜,让很多江南士族的热血分子也很激动。朝堂上,主战派明显占上风,所以赵构压力山大。
吴皇后还是信任王有志两口子,劝赵构把王有志叫回来。一方面满足大部分江南士族反对北伐的要求,另一方面用王有志的大军来震慑“倒构派”。
赵构也知道王有志跟岳飞不一样,但现在他只有这么一张大牌了。看到王有志见了圣旨不回来,他担心王有志误会了,赶紧又派张庆来解释,其实是求救。
王有志半信半疑,他虽然嘴上说赵构不可能比他更狡猾,但他也知道自己也就是一般人,搞阴谋诡计比赵构差远了。不过他想,如果自己不管到哪里,周围都是自己的兵,就不会有危险。
王有志又跟虞允文商量,问他愿不愿回去?虞允文却问他:“当年淝水之战,谢安挟大胜之威北征,却功败垂成,王相公以为是什么原因?”
王有志心想,早就知道你们这帮主战派都倾向于太子,现在就来试探了,于是他笑着说:“彬甫兄天下奇才,一定有高见,还请教我。”
虞允文心想,这个王有志年纪不大,却油滑得很,不过他觉得已经了解王有志的想法了,不妨说得直白一些:“在王相面前,何干称奇才?高见更谈不上。请让我试着讲讲一愚之得吧。
说来说去,还是君臣相忌,司马曜并非明君,觉得谢氏功高震主。谢家叔侄为保名节,只好辞官归隐。”
王有志呵呵一笑:“彬甫说的是啊。要是皇帝不愿北伐,做臣子的再拼命也白搭。”
虞允文一听有门,赶紧又问:“要是皇帝一心北伐,谢家叔侄多半就能打到幽燕,收复长安,海内一统了。所以,要想北伐成功,一定要皇帝打心底里就想北伐,王相以为然否?”
王有志盯着虞允文的眼睛说:“那是自然。陈相是否也这么认为?”
虞允文却不慌,他微微点头:“那是自然,陈相做梦也想北伐成功。王相也不愿重蹈谢氏叔侄的覆辙吧?”王有志微笑着点点头。
虞允文的话已经很明白了,这帮主战派大臣想逼赵构退位,推太子上去。自己这个后党领袖,皇帝亲信,南宋最大实力派的态度就成了关键。
王有志想趁机了解一下主战派现在已经拉拢了多少人,于是突然打断虞允文:“吴郡四姓也看好太子吗?”
虞允文面无表情地说:“他们没有表态,不过有些四姓子弟在位置上待得太久了。”没有态度就是态度,就是保持中立。
不过拥戴之功谁不想要?老皇帝在位时间太长,大臣提拔的机会就少了。如果换个皇帝,拥护新皇帝的人都会受到提拔。
王有志商人出身,现在势力强横,也不怎么怕事了,干脆问:“若皇帝放手支持北伐,朝堂之上如何安排?”这等于赤裸裸要官了。换皇帝我不反对,但我有什么好处?要是还当参政,我还不如支持赵构继续当,让他提拔我当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