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山大队来说,六七十年代虽然算是辛苦的,但也不是完全一直都是痛苦的。
那个年代大家基本上都没什么钱,也都只有一把子力气只会努力在地里面刨食,知青下乡这个事情看起来对他们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他们这头地广人稀,多种点养活这些手脚不行的知青那还是妥妥的。
当然也就是养活,而不是养好。
但自从陈宝珠下乡之后,他们青山大队很快就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觉得林家这个没过门的儿媳妇是个能折腾的。
当时也没少有人说闲话呢,毕竟田地都是公家的,她折腾起来大家都怕会损失他们的利益,但等到后面的时候再谈起来,那就是折腾的好,折腾的特别好!
早早地给他们找了出路不说,又早早地搞起了大棚种植,这让他们青山大队在分产到户的时候,家家手上都攒了一些钱,也有了大棚种植的经验,接着开始搞起了大棚种植,冬天的时候那几家人家集中拉一车到城市里面,直接市场上一摆摊,那叫一个畅销。
林家那更是先锋,大棚种菜,陈宝珠那头上了大学毕业之后没去分配的工作而是转头下海经商去了。
青山大队的人原本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还是有人说陈宝珠这女人见识浅薄,这会的大学生那出来都是能当官的,结果她放着好端端的铁饭碗不要,去做生意。
但等到分产到户开始搞家庭承包制的时候,陈宝珠回了青山大队一趟,还买了一辆货车回来给家里不说,还在省城和市区那边都买了房子,这房子都是连着店面的,有两间就借给了老林家开铺子,鼓励老林家搞种植呢。
还在靠着上点的地方买了临街的铺子,开了专门卖服饰的店面,里面的衣服全都是从广城那边来的时鲜货,生意好的不得了。
而且陈宝珠不单单是开铺子,更是开了服装厂,出的衣服那叫一个好看。
林福贵和林福顺两个人都是老实人,虽然林福贵当了好些年的大队长,但本质上也还是一个老实人,但他们两人就是能听劝。
陈宝珠让家里有钱就在京城买房的时候,二老也没有迟疑,都是听了陈宝珠的话,家里其他人那压根都不带怀疑的。
怀疑个啥。
说能耐,能能耐得过陈宝珠么,反正跟着跟着她走那是绝对没错的,以后肯定不会后悔。
尤其是到分产到户开始自己干大棚事业之后,家里人对陈宝珠那更是信奉,毕竟如果不是宝珠当年的提议搞大棚,那他们也不会提前积累了大棚技术,现在谁家不是有点钱就一定要搞点大棚,不种菜那也得种点灵芝啥的。
而且采购一类的,当年陈宝珠也都已经给他们拉好了网,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以前是集体干,现在是单独干了而已。
分产了之后,其实也是有一点问题的,毕竟当初公社还存在,几个大队那都是听大队的领导,再加上个体户是不能有的,大家搞的都是集体经济,现在一朝公社解散,那他们大队现在基本上也都是靠自己。
这香菇木耳的买卖,也就彻底地分散开来了,但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大体都是掌握在陈宝珠和青山大队手上,这会要靠自己去搞关系网,那可就费劲的很了。
不过这事儿也算很好解决,陈宝珠就在公社这里开了个小厂子,主要搞的就是采购、烘干还有包装。
这厂子的规模算不上太大,但在这小地方也算是个很大的事情了,毕竟在才改革开放这会,就已经能够积攒到一笔可以开厂的钱,这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撼了,更别说还给买了卡车。
经此一役,林家这会也算是出了名了,这不,只要是沾亲带故点的那都上门来询问,悄悄地打边鼓询问陈宝珠到底攒了多少身家了,这下海经商就真的这么挣么?你们要是有啥发财的消息可一定要说一声啊,不管咋说都是亲戚一类的。
这闹得林家也是又无奈但又觉得有些骄傲。
林家上下也都还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出的时候呢,毕竟陈宝珠在乡下的时候,那大家都能见得着,说她不错的也有,但也有在背地里面说闲话的,反正一个人一旦优秀起来,那背地里面说闲话的那也是不会少的。
但现在就是优秀到这种赶都赶不上的程度,那就只能仰望了,然后巴望着人能捎带上一手带着自家能一起发家致富,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么。
像是林家其他三兄弟,陈宝珠不就给他们帮着想好了以后的出路么,最小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业了,留在京城工作不说,听说京城的房子都买了,其他两兄弟呢,也是京城那边有了房子了,虽然人不住在哪儿。
也有人就是想要进厂子工作的,虽然这厂不算特别大,但对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人来说,不管是什么厂,只要能进厂那就代表着铁饭碗,总不会有错的。就算真的厂子有事,她陈宝珠也还是林家的儿媳妇呢,能眼睁睁地看着人丢了饭碗不成?
陈宝珠在办这个厂子的时候也都已经预想过这个问题,有这种情况其实也都有预料过,解决的方法也是十分简单,反正厂子就这么大,招的员工也不会太多,所以一切也都还是能掌控的。
这厂长的人选呢,也很好选,就让大伯林福贵上就行了,反正大伯对这种事情干的也是十分的熟练,招人的时候也让林福贵把把关,平常的时候只要林福贵看着点,厂子的财务没有问题,其余的也就只剩下货运的事情了。
这基本上也都不用太操心,现在能拿工资还能学会开车这种事情,这简直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陈宝珠以前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做到什么程度,一开始只是想让自己日子过的轻松一点,后来呢,是想着家里人日子也能过的轻松一点,再后来的时候就想着都已经到这个世界了,都已经站在风口上了,她也想要体验一下那被形容成“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是个什么感觉。
这基本上都已经是穿越人士的必备技能了。
在风口上北上广随便买点旧房子往后都能等来拆迁,服装电子产品那都是挣钱的行业,这个时候虽然不少人都还看不起做小买卖的,但做了小买卖的基本上就没有不乐意的,因为一个月下来有可能挣的比在厂里上班还要多。
最早的时候还没改革开放的时候,做点小买卖那都是依托在黑市为主,零散的也都是眼观六路有点风吹草动立马撒丫子就跑,但改革开放之后小摊子也就多了,灵活的还知道上大巴站点还有火车站点那头兜售的。
而陈宝珠作为一个知晓未来的人,自然知道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财富迅速扩大化,早年的时候还想着买房等拆迁当个包租婆,但现在的她现在都不用等拆迁就已经足够当个房姐了。
高向红和周子霄大学毕业之后一开始也是上了两年班,但再看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两人骨子里面也是有一股敢想敢拼的韧劲,干脆就从工作单位出来开始自主创业了。
两人也不愧是一本小说之中的男女主角,也很快就积攒起了一笔财富,因为高向红一直都和陈宝珠有联系,从九十年代陈宝珠从上海股市大赚一笔之后,双方开始合作进军房地产行业。
陈宝珠在前期的时候也还是干过不少实业,但后期的时候更倾向于当天使投资人,不管是国内国外的企业,有不少都有她的投资。
有时候回想起来的时候,陈宝珠也还是觉得这作为先知者有时候还真的是蛮爽的,至少看到金钱的积累速度,就十分的痛快。
感恩当年写小说没少查资料的自己,否则还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就是记个福利彩票的号码赚个五百万然后慢慢还的可能都没有。
陈宝珠在挣钱之后也不忘记回馈社会,捐款和国家的合作也是一直都没中断过,也因为这个关系,原本就前景挺好的林兴言的晋升速度也更快了,当然这和他原本的能力也是不差有关系的。
时光飞逝,到08年奥运的时候,国内的建设已经日新月异,老城改造,记忆之中的模样一点一点地改变,甚至到最后的时候只剩下记忆和照片了。
陈宝珠和林兴言手挽着手,准备一起去看这盛事。
这会的她也已经不年轻了,林兴言的鬓角也有了些许白发,但两人牵在一起的手依旧没有放开,就像是多年前的时候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