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郡县都有官员招待所,所以杨晓婷是跟着大哥回了驿馆。(在古代,供官员住的酒店主要有两种类型:?驿?和?亭?。
这些设施主要分布在各郡和重要交通要道上,供过往官员和驿使休息使用。具体来说:
?驿?:每40里设一个驿站,主要用于接待过往官吏和驿使,提供食宿服务?。
?亭?:每20里设一个亭,除了供过往官吏食宿外,也开始对百姓开放?。)
杨晓婷告别众人,随大哥离开。
李宏望着杨晓婷远去的背影,目光久久不能收回。
回去的路上,杨晓峰对妹妹说道:“今日那李公子,宛如一只饿狼,对你可是虎视眈眈呢。”
他妹妹向来有自己的主见,犹如那傲雪凌霜的寒梅,思路清晰得好似那明镜一般。
今儿这一出,他只希望妹妹自己心里能有个警醒。
不管心中是否有想法,都得有个万全的心理准备。他坚信妹妹定能如那搏击长空的雄鹰,处理好这些琐事,而自己只需在旁边默默陪伴即可。
杨晓婷满脸疑惑,不解道:“大哥莫要打趣,你何时看出他对我上心了?
肯定是你看错了!我只想扑在那如诗如画的农事上。”
然而,不知为何,李宏那口洁白如雪的牙齿,还有那如孩童般纯真的笑脸,却如那挥之不去的画卷,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她用力地摇了摇头,心中暗想,定是自己大哥多想了。
自己还有许多农事要学,可不能如那随风摇曳的柳枝般分心。
在随后的时光里,杨晓婷依旧如那辛勤的蜜蜂,全身心地投入到她那忙碌且充实的工作之中。
与此同时,李宏也会时不时地前来,每隔几天就会来到这里,跟随着王春花一同钻研和交流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熟稔起来,杨晓婷也对李宏这个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尽管李宏身份尊贵,乃是堂堂一国之储君,但他身上丝毫不见,那些居于高位者常有的嚣张气焰,以及骨子里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相反,他宛如一个质朴纯真的农家少年一般,拥有着开朗豁达、活泼俏皮的性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一颗玲珑剔透的仁爱之心。
渐渐地,杨晓婷不由自主地被李宏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心中对他萌生了喜爱之情。
然而,当她将这份感情告知自己的双亲时,母亲肖明华却不禁忧心忡忡,持反对意见。
因为她深知自家身世平凡,门楣低微,恐怕无法给予杨晓婷一个高贵显赫的出身背景。
若是女儿真的嫁入宫廷,进入那复杂诡谲的后宫世界,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权贵世家的排挤和欺凌。
如今,太子李宏即将继承大统,此事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位太子殿下生得一副好皮囊,不仅相貌堂堂,更是气质出众,其风采犹如明月当空,令人难以忽视。
可以想见,一旦他登上皇位,那些士家大族家的众多女子定会如潮水海浪,争先恐后地想要嫁入皇宫,成为他的妃嫔。
而自己的宝贝女儿却如同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自幼生长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中,对于宫廷内斗和后宫争宠的种种手段可谓一无所知。
光是想想前两位帝王后宫中,记载在册的那些陨落之人,肖明华就惊惧的彻夜难眠。
她所知晓的此类勾心斗角之事简直多不胜数,就算是掰着手指头数都数不过来。
一想到天真无邪的女儿,可能会在那深不见底的后宫中遭遇不测,甚至香消玉殒,肖明华的心就紧紧揪成一团,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因此,无论如何,她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陷入如此险恶的境地。
可是,杨晓婷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她坚定地认为,自己绝非那种离开情爱和男人,便无法生存下去的柔弱女子。
自从她遇见王春花开始,她就在寻找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
她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与王春花是一类人,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也明白了自己接下来需要走哪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渴望能够如同王春花那般,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广大女性同胞争取到,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她深知,在这纷繁复杂、风起云涌的世间,总需要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去承担起那份责任与使命。
而绝不能一味地蜷缩于阴暗的角落之中,痴痴地守望着那遥不可及且虚无缥缈的幻想。
因为她已经清楚地知晓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和奥秘,所以更应当鼓足勇气,毅然决然地站立出来。
不仅是为了自己能够挣脱命运的枷锁,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自由;更是要为普天之下所有的女性发声,奋力争取那本该属于她们的权利和地位。
否则,自己以后就算,走寻常女性的路,也会后悔。
因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如今,既然王春花已然勇敢地为弱者崛起之路,撕开了一道口子,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让大家瞥见了希望的曙光;与此同时,官家也展现出了难得的宽容与仁慈,为其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
那么,此时此刻的自己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王春花独自一人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孤立无援吗?
倘若真的选择袖手旁观,当有朝一日自己遭受伤害和欺凌之时,再来抱怨他人未曾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援助,岂不是为时已晚?
到那时,即便懊悔万分,又能如何挽回多少局面呢?
是自己,没有去为自己争取过呀!能怨怪谁呢!
去怨别人没有帮助自己吗?
那自己当时为什么袖手旁观?
不出意外,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
那时的自己应该被当时的环境与人性,磨掉了该有的清明,甚至还会跟反对者一起阻拦加害王春花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