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深知,这样的调查,只能悄悄地一对一地进行,而且要速战速决,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邹为汉的警觉,不仅调查会受到阻扰,而且可能引发邹为汉新的打击报复,给工人造成新的伤害。
所以,张聪立即确定了调查策略,由向国生私下联系厂里的工人,一个一个地叫到招待所房间进行询问,将调查时间放在中午和晚上进行,整个时间控制在两天以内,重点采访十名一线工人和五名中层管理人员,内容集中放在邹为汉独断专行,对厂里实行家天下式管理,稍有不服就打击报复;违规招收亲友进厂工作的事实。
调查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了解和掌握情况的深入,邹为汉违法乱纪的事实触目惊心。
这些职工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工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邹为汉不仅独断专行,将工厂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对任何稍有异议的声音都进行残酷打压,而且他还利用职权之便,违规招收亲友进厂工作,这些人大多能力不足,却占据高位,严重扰乱了工厂的正常管理秩序。
在招待所那间略显狭小的房间里,灯光昏黄而温暖。工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助,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正义的渴望。
他们向张聪讲述着邹为汉的种种恶行,有的被克扣工资,有的被无故开除,还有的甚至被毒打得遍体鳞伤。
每一句话都像是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张聪的心上,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这些工人讨回公道的决心。
张聪在听取了工人们的控诉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与悲痛。他愤怒于邹为汉的肆无忌惮与草菅人命,悲痛于这些工人的无助与绝望。
他深知,仅凭这些口头控诉还不足以将邹为汉绳之以法,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于是,他开始引导工人们回忆并提供更多细节,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中找出邹为汉违法乱纪的蛛丝马迹。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张聪和向国生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邹为汉违法乱纪的线索。但这些线索还不足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
于是,在第二天,他们继续按照计划对剩下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询问。这些询问更加深入细致,不仅涉及邹为汉的管理方式和对工人的打压报复,还涉及他违规招收亲友进厂工作的具体细节。
在询问过程中,张聪发现邹为汉的违法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工厂内部的腐败现象相互交织。
一些中层管理人员为了巴结邹为汉,不惜违规操作,为他谋取私利提供便利。而工人们则成为了这场腐败游戏的牺牲品,他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工作负担,还要忍受来自邹为汉及其亲信的欺压与侮辱。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张聪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不仅要为工人们讨回公道,还要揭露工厂内部的腐败现象,净化企业的政治生态。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要将这次调查进行到底。
在紧张的调查过程中,张聪和向国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知道,邹为汉在工厂内部拥有强大的势力,一旦调查暴露,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邹为汉及其亲信的打击报复。
但正是这份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们明白,只有勇敢地站出来,才能为那些无辜的工人争取到应有的权益。
经过两天艰苦细致地工作,张聪和向国生终于完成了调查取证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材料,包括工人的证言、相关文件、账目记录等。这些证据足以证明邹为汉违法乱纪的事实。
张聪深知这份调查报告的重要性,他必须确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于是,他连夜赶写调查报告,将自己所了解的一切都倾注于笔端。
经过一个通宵不眠不休的连续奋战,《沅水的控诉——关于邹为汉打击报复工人违法乱纪的调查报告》这份一万二千字的调查报告,终于完稿,这是张聪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他详细地描述了邹为汉的种种恶行,列举了确凿的证据,并深入剖析了工厂内部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正义的呼唤和对邪恶的控诉,让人读后不禁为之一振。
张聪在撰写报告时,不仅注重事实的描述,还注重文笔的犀利与正义。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剖析,将邹为汉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他深知,这份报告不仅要为工人们讨回公道,还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对类似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整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邹为汉的问题不是才发现的,已经积累了多年。每年都有职工上告举报,但由于邹为汉树大根深,上有保护伞,下有亲戚心腹为其遮掩。不仅每次不了了之,还让举报人受到新的迫害。
张聪在调查报告结尾时写道: 邹为汉作党的领导干部,完全无视党纪国法,将工厂当作自己的封地,实行家天下式的管理,视工人为奴隶,打骂肆意,开除随意,稍有不满,便会实施更加残酷的打击报复。
于是邹为汉更加嚣张跋扈胆大妄为。
这样的领导管理,与旧社会的资本家、地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还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继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