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大朝会,秦王坐在龙椅之上,威严庄重地俯视着群臣。他的手中拿着一个薄薄的白色物件,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大臣们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王上,这是何物?”
秦王微微一笑,将白色物件递给身旁的宦官,示意他们传阅给众臣观看。众人接过物品后,仔细端详,却依然摸不着头脑。这时,李斯很有眼力见地站出来,恭敬地向秦王行礼后,解释道:“此乃纸,可用于书写字。”
听到这个答案,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些大臣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样轻薄的东西怎么可能用来写字呢?然而,秦王微笑着点头,表示认可李斯的说法,并亲自拿起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群臣见状,纷纷惊叹不已。他们意识到这种新型的书写材料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取代竹简和木牍等传统的书写工具。于是,他们开始对纸张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询问秦王关于纸张的成本以及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秦王昨日就将纸张的制作流程告诉给了王绾、李斯等重要人物。听见大臣问话,王绾出来耐心地解答了群臣的疑问,并表示纸张刚制造出来,还没有很成熟的技艺,但是可以先使用,然后再给工匠一段时间,先信到时候,一定可以大规模生产。他还强调,纸张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书写和文化传播,对于大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王绾的讲解,群臣对纸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秦王推广纸张的使用。一场关于纸张的讨论在大殿内热烈展开,大臣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最后,秦王决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纸张的生产和推广。
这次大朝会上,秦王成功地展示了纸张的魅力。秦王宣布纸张现在先用于书写奏章等朝堂之用,待到朝堂大臣都适应后在普及至全大秦。众大臣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窃窃私语起来。有的大臣表示赞同,认为用纸写奏折更加方便快捷;而有的大臣则担忧,纸相对竹简来说更容易损坏和丢失。
此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举虽有利于提高效率,但纸张昂贵,恐增加朝廷开支。”
秦王微微一笑,答道:“无妨,寡人已命人研究造纸之法,日后成本必降。”
见秦王已然决意如此,那些持有异议的大臣亦只能缄默不语。
待散朝之后,数位儒生相聚一处,其中一人言道:“不知秦王从何处获此物件,于我等儒生而言,实乃一场劫难!”另一人问道:“淳于兄何出此言?”
那人答道:“叔孙通,此事你难道看不出来吗?大秦这是要断我儒生之生路呀!你且试想,倘若这纸张得以推广,若将书本之知识皆誊抄于纸张之上装订成册售卖,定然比竹简更为便捷且廉价,如此一来,岂不是人人皆可读书,我等儒生岂不是与乡野村夫无异了?”
叔孙通看向另外一人问道:“孔兄有何高见?”那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淳于越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以为诸位不必过于忧心。”淳于越问道:“孔兄何意?”那人说道:“我祖上乃孔圣人之后,藏书颇丰,诸位亦皆是我儒家弟子,学识之渊博、底蕴之深厚,岂是乡野村夫所能比拟的?况且即便纸张再如何便利,若无人抄写,缺乏足够的孤本,仅指望秦王宫中那少许存书数量,根本无法让普通乡野村夫有读书的机会,故而我说诸位静观其变即可。”
闻此,淳于越与叔孙通相视一眼,皆面露喜色。叔孙通沉思片刻,方道:“孔兄一言,令我等醍醐灌顶。”淳于越亦点头道:“孔兄不愧是孔圣人之后,学识之渊博,我等实难望其项背。”众人遂又一番相互谦逊。
看到淳于越等人儒生聚在一起,法家的几人围在一起说道:“这下儒家这帮酸儒生,怕是也着急了,哈哈!”李斯冷笑一声,说道:“儒家一直以来凭借着对经典的垄断,掌控着知识的传播。如今纸张面世,他们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我们应当借此机会,推动律法普普及。”一人提议道,“以往律法繁多,难以普及。如今可以将律法誊抄在纸上,分发至百姓手中。”“此举甚好!”另一人同道,“如此一来,百姓知法守法,国家方能安定。”众人纷纷附和,决定着手推行此事。
与儒家和法家不同,墨家对纸张的出现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墨者们认为,纸张的发明虽是一项伟大的技术革新,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若是用纸记录秘密,也存在泄密风险。
为此,墨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他们想要研究改进造纸工艺,使其更光滑轻便。此外,墨家还主张加强保密措施,如加密文字、特殊墨水等,以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在墨家几个人的商议下,他们决定上奏章提出对纸张可能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方案,一并写进奏章给秦王过目,几人商议一番也各自离开去写奏章了。
而此时,道家的几位坐在一起讨论纸张的问题,这一任道子听说后微微一笑。他认为,这是天道运行的一种体现,事物皆有两面性。纸张既能传播知识,也能引发问题;既能带来便利,也能带来挑战。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使之趋利避害。于是,道家几人也书写奏章,奏章中表述了道家如何看待纸张的作用,以便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正当诸子百家为纸张的出现而争论不休时,一个神秘的人物悄悄离开了咸阳城。他就是赵高,赵高接到命令让他去找一个叫徐福的人时,整个人都处于懵逼当中,然后听说徐福找到了仙山,赵高就会心一笑,他觉得王上这是在重用他,是对他的信任,于是赵高丝毫没有迟疑,他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了点银子就离开咸阳城去找徐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