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宁想通之后,于是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是她提了一个要求,说是要在家里过完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之后再出嫁。
邹若芙把这个要求传递给转达给邹永平知道后,邹永平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于是张伟和邹若芙夫妇正式写信给邹标和龙氏夫妇,两家正式确定,把邹永平和张婉宁的婚事在今年内给定下来。
处理完卸永平和张婉宁的婚事后。
邹若芙忙着给长子张智达和三女儿张婉如去张罗婚姻大事。
张伟则忙着继续见亲朋好友。
排在邹永平和李宁国后面,张伟见了自己儿时的好友李行道。
自从张伟回京为官的消息传到湖南后,李行道就千方百计的想进京来拜访张伟。
他三月份赶到京城的时候,张伟已经正在贡院里考主持会试和阅卷。
于是他就以于是他就以给张伟之父张伯山老爷子拜寿的名义,在张府住了好些天了,一直等着见张伟。
张伯山,李春花两口子在湖南武隆老家的时候。
李行道一直是老两口府上的常客,每次逢年过节,或者过生日时李行道一直都有送厚礼上门。
老两口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李行道也是逢叫必到。
后面张伟把两老口接了南京旅行,李行道也偶尔托人过来给老两口送一些礼物。
说起来李行道其实有点害怕跟身为官员的张伟打交道。
但是他又想讨好张伟,从张伟这里获得一些官场的保护和支持。
如此一来,李行道把这份讨好的心意用在了张伟的父母亲的身上。
对张伟父母可谓尽心尽力,凡有所求,旅行到都会尽力帮他们完成。
时间一长,张伟父母对李行道的印象好的不得了。
所以张伯山夫妇对于李行道的上门拜访,根本就拒绝不了。
张伯山夫妇也很清楚李行道目的,因此等张伟一回到府上,就把李行道带去和张伟见面。
如今的李行道已经是在湖南,广东,福建三省颇有名气的大商人了。
李行道现在的打扮和气度也有了几分成功人士的模样。
李行道一见到张伟还是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
两人见面后,在张伟的一番引导之下,李行道犹犹豫豫地说出了自己此番来京的目的。
李行道和兄长去年在广东看到昔日的庞然大物皇商霍氏一夜间彻底倒台,心里竟然起了想取而代之,自己李家成为皇商的想法。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自己家的实力还够不上皇商。
李氏兄弟能有这个想法,完全是因为张伟的影响力。
目前在官场一打听,很多人都说张伟对现在的监国太子周诚光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所以李氏兄弟才敢想,那么只要说动张伟找到监国太子讲一句话,让少府给自己家一点行商的权利,李家就能成为正式的皇商。
当然,两兄弟对于怎么说服张伟,心里也没谱。
但是在成为新皇商这么大的诱惑下,李行道放下心中对张伟的恐惧,小心翼翼的对张伟说:\"大人,你看我们李家成为皇商之事,有没有希望?
当然,如果事成,我们李家愿意奉送三成干股给大人家里。\"
张伟看了看李行道,想起两人之间儿时的情谊,想到李行道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父母的照顾。
于是他推心置腹的跟李行道说:“你和你兄长只看到了成为皇商的荣耀。
却没有看到这背后的凶险,每次一旦皇位有变化,皇商们都有抄家灭族的风险。
以我的看法,你们现在的生意就挺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买卖,现在日子不是也过的挺好吗?”
李行道:“大人,我和兄长商量好了,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我们李家一定要抓住搏一搏。
如果真成了,那不仅是光宗耀祖,以后和普通的地方官府和其他势力打交道,我们也有了挺直腰杆的骨气。
尽管有抄家灭族的风险,但至少能让我们李家荣耀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这风险我们李家愿意试试。”
张伟看着李行道真诚的眼神,想了想道:\"行吧,既然有此觉悟,那改天我帮你引荐给太子和少府的府监陈公公,至于能不能成,就看你自己的表现,我也不敢打包票。”
张伟见完这两波住在自己家里的故旧,赶在新科的贡士没来拜见自己之前,赶紧去太子府做一个报道。
张伟来到太子府,太子周诚光不等张伟就说:“先生,你可来了?
你知道吗,你出的会试策论题目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两天朝中有不少人找到孤这里来告你的状了。”
张伟听到太子周诚光轻松调侃的语气,就知道这事引起的风波还在可控的范围内。
尽管如此,张伟还是郑重的回答:\"殿下,臣出的题目堂堂正正,都是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正常题目,有什么可告的?\"
太子周诚光说:\"那些人还不是说你出的题目,是想引导新科的贡士们对祖宗之法进行改革。”
张伟会对太子周诚光说:\"那帮人真是数目寸光。
在那些人眼里,如果不向百姓加税,要想国家富足,那就只有抢夺他们的利益了,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紧张吧。
殿下,您看过臣取的本届会元所答的策略吧?
实际上要增加国家财富的办法有的是。
再说了,咱们现在实行的大夏律还是当初太祖时实行的大夏律吗?
咱们不是一直都在更改和完善吗?
真好笑啊,他们所说的祖宗之法,只是能维护他们的特权和利益的那一部分法条吧!”
太子周诚光说:\"先生,孤正好看了你取中的会元,浙江人,朱光宁的文章。
此人的观点很激进啊,他要限制皇室,官僚和士绅的权利,增加给百姓的福祉,还要加强所谓的国家公共权力,这也是先生自己的想法吗?\"
太子周诚光试探着问张伟。
张伟对太子周诚光说:“殿下,这不是臣的想法,但是这个观点臣是赞成的。
怎么殿下现在就怕了吗?
当年殿下拿着朝廷长长的免税清单来问臣时,可不是这样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