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民听到自己和全家的性命保住了,除了几个自作孽不可恕的儿子侄子之外。
其他家人甚至不用坐牢,他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心里升起了几分窃喜。
至于家产被抄,马明一点也不害怕。
所谓狡兔三窟,这些年来,他分散在其他各处的财产,也够全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并且他由于守住了自己的秘密,回到老家肯定还会受到一定的保护。
随着太子的话音落下,太和殿里的侍卫上来扒掉了马明的官服官帽,又摘除了他身上的一切佩饰和官方印章。
于是上一刻还是威风凛凛,权势涛天的内阁大臣的马民一下子成了一个苍老的,无助的罪臣,只能被宫内的侍卫押解回家。
马民看到太和殿内已经无人在意自己。
自己十多年的科考,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就这样一切成空。
刚刚升起的窃喜之情,又变得莫名悲伤起来。
大殿之上确实已经没有人在意马民。
对太子周诚光来说,马民只是一个讨厌的臣属,他走了就走了,正好把位置空出来。
对于李明道谷少海张伟等人来说,现在马民的落马离开也没有让他们感觉到欢喜,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自己扳倒王楠的目标。
对于王楠,郭义正来说,马民已经是过去的盟友,不再值得关注的。
双方现在的目标就是要把马明留下的吏部左侍郎官职拿到手里。
由于两派对这个左侍郎的位置争吵不休,太子周诚光也没有马上下定主意。
于是太子宣布散会,谁来担任这个职位的事情留到下次会议时再定。
会后,众人散场时,王楠看到张伟又被太子周诚光留了下来进行单独谈话。
王楠看着转身跟在太子身后进入太子东宫的张伟。
心里想了很久,最后他眉眼一闭,似乎下定了什么主意。
到了太子东宫,太子问张伟:\"先生,你对这个吏部左侍郎有没有什么想法?”
张伟说没有想法,那肯定是假的,这吏部左侍郎不仅是明确的内阁成员,还捏着吏部的用人大权。
虽然说四品以上层官员的任命,吏部只有建议人选的权力,正式任免都要经过御前会议或者小朝会讨论,由皇帝或监国太子殿下决定。
但只说这份建议权,就已经决定了很多高级官员的升迁与否。
除了高级官员,吏部对大多数五六品中层官员,都有着决定性的考核权和任免权。
因此,这个位置的实权可以说仅在首之下,和两位副相不相上下。
但张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争这个位置的时候。
一方面自己要担任太子詹事府的詹事和教导太子世子的重任。
特别是教导太子世子这一项,现在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前途,还费心费力的苦差事。
但从未来前景来看,这个才是重中之重。
还有就是自己对吏部事务完全不熟。
虽说自己去当左侍郎,可能不需要了解具体业务,但自己在吏部一点根基都没有,很容易被人下绊子。
再说了,自己的准盟友洪涛在吏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待了十多年了,就心心念念等待这个位置入阁。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跳出来挡了准盟友的路,那么两人可能立马化身成最大的仇敌, 这样张伟在吏部就更加待不住。
再说了,现在官场大家都知道洪涛和自己是一派的。
如果是自己出来抢了洪涛的位置,那么自己的政治声望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将来做起事来可能功半事倍。
张伟看着太子周诚光用探寻的目光问自己,心想太子现在掌握着厂卫机构,他或许对这个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
于是,张伟选择老实的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回复太子说:\"殿下,如果是臣不想升任这个职位,那肯定的骗人的。
毕竟吏部左侍郎这个职位一升上去,就可以入阁,这可以说是文臣们最终极的梦想了。
不过臣认为从朝廷大局出现,目前最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的就是吏部右侍郎洪涛了。
洪涛在吏部这么多年,对业务非常熟悉,他现在接掌吏部是最有利于稳定吏部形势的。
微臣没有吏部工作的经验,一下子挑不起这个大担。
再说了,现在臣现在辅佐殿下和教导世子殿下也很重要,所以臣就没有必要去参与这个竞争了。\"
太子周诚光轻笑道:\"先生,机会错过了,可就不知道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咯。\"
张伟这时恭维道:“臣相信殿下不会让臣失望的。”
太子周诚光哈哈一笑道:\"先生现在也学会在孤面前耍滑头了。”
张伟之所以说,现在吏部需要洪涛这个老臣来接管。
这个还要从现任的吏部尚书李默说起。
这位担任太常寺卿多年的李默,自从王楠由吏部尚书直接升任首相之后,就一直占着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
这位李默李尚书,可谓万事不理,只是占一个位置而已。
但这就是大顺帝特意挑选的结果,他害怕再来一个强势的吏部尚书,会干扰到内阁的决策之权。
所以吏部左侍郎马民这么多年来,就是吏部实际上真正的主官。
吏部明面上的一把手主官不管事,现在实际上的主官马民又突然倒台了。
如果不是洪涛这个多年的右侍郎出来收拾局面,那么吏度大大小小的官员肯定会惊慌一阵子。
所以说现在洪涛是最适合接任吏部左侍郎的人选。
即使在太子强力的支持下,张伟抢了这个位置也不一定能坐得稳。
太子周诚光见张伟并没有要借这个机会担任吏部左侍郎并进入内阁的意思。
他欣慰中带点失落的对张伟说:“先生的意思孤明白,先生真是功忠体国识大体。
那天朝会之后,朝廷上又进行了一场针对洪涛的攻防之战,
保守派学着改革派攻克攻击马民的例子,也找出了洪家人和洪涛本身不少的错误和问题。
由于洪涛对此早有防范,对家里人和自己的管理也远比马民要严格,保守派的攻击基本上都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