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希望季宇宁来翻译这本书,他倒是一点儿也不惊讶。
从今年2月份报到,他就知道因为高考准备仓促,在学校里很多系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教材。
而且很多教材的质量特别差,据说前一段时间学校里面征询学生的意见,他们西语系的一个学生,直截了当的说某某教材就是垃圾,这学生就当着编这个教材的老师说的,这个老师当时满脸通红,还无言以对。
前世77级、78级、79级这三届学生是很牛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是真正考进来的。
这三届学生很多人在学校里,就可以公开臧否老师,甚至联名让老师退下讲席。
季宇宁前世是见过很多当时的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类似的故事。
那些年学校里招的学生是推荐入学,学生很差,同时,那些年进入学校的老师也有很多不行的,可以说也很差。
那些年,学生荒废了,那些年轻的老师们其实也荒废了。
季宇宁之所以不愿意上本科课程,其中也有这样的原因。像李老师他们那样的50年代就在学校当老师的,那些人的水平是没问题的,但60年代中期以后进学校的很多人,水平是真差。
“行,那张主任,我就试试。我写过英文小说,但翻译作品还是头一次。
到时候翻译完了,您再看看。”
他们这届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很多人都翻译过科技文章或者着作。
像那位川省的张老哥,就为相关部门翻译过几个学科的英文文章。
不过季宇宁要翻译,他是准备出版的。他是准备要拿翻译作品的稿酬的。
这个时候翻译作品的稿酬是每千字一块钱到5块钱,相比较于文学作品的每千字两块钱到7块钱要略少一些。
这本书他估计翻译完了也得20万左右,如果按翻译作品的最高稿酬算,那也差不多2000块钱呢。
而且他记得,明年的夏天,京城大学出版社就会恢复,到时候也可以拿到学校的出版社来出版,当然如果他翻译的比较快,其他出版社也未尝不可。
到时候他翻译的c语言,就会成为国内的第1本c语言的翻译着作。
也许这一世,从70年代末开始,国内所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会拿着他这本翻译的书来进行学习。
11月22日,周三。
季宇宁下午回家的时候,收到了建军来的信。
这让他很是开心。
不过看完建军信里写的一些内容,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建军信里说的滇省的那些知青,真是可怜。”
季宇宁把信递给旁边的朱琳,说道。
“建国建军当年插队,就是把他们哥俩儿发配到了西南地区最西南的那个角。再往西南一点儿,就出了国了,那是滇省的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太艰苦了,而且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很多亚热带热带地区应该物产丰富,但那个地方也真是见了鬼了,没什么可吃的。
当年,要不是我贺叔的老战友,把他们哥俩强行弄到部队,这哥俩儿弄不好都活不到今天。
唉,如果我爸妈去年没有恢复工作,我估计去年的高考我根本过不了,分数再高也没用,因为政审过不了。
今年的高考倒是宽松了,估计到时候我是能考上七八级的本科了。
那样我现在很有可能是刚刚夹着尾巴到大学报到才两个月。”
季宇宁情不自禁想起了前世有一部着名的知青小说。就是80年下半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
那部小说应当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的作者姓叶,是沪上人,当时插队就是在黔省。
小说的背景也是写的黔省山区农村,是那里发生的故事。
这篇小说就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最初连载于《收获》1980年第五、六两期。
登载之后,一时洛阳纸贵,《收获》第五期印了50万份,第六期加印至创纪录的110万份,就这样还不容易买到。
自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初版《蹉跎岁月》单行本以来,这本书不断再版,后来有了23个封面不同的版本存世。
季宇宁想起要抄这篇小说,一是他从去年那首歌《一直难忘的歌》里就提到蹉跎岁月,歌词中就有蹉跎岁月这个词。今年9月份《中.国青年》复刊号上,他那篇文章的标题里也出现了蹉跎岁月这个字眼儿。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这篇小说的作者,这位叶作家前世可是出了名的抄袭者,当时这个人的抄袭还真是与众不同。
比如季宇宁写小说,这是网文,这是同人小说,这种文抄是在虚拟世界里。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故事。而且小说中很多国名地名人名都按照网站的要求也做了修改。
而这位叶作家则是在真实世界里明张胆的抄。前世季宇宁见过被抄袭者起诉这位叶作家侵权的民事判决书。注意,是抄袭侵权,而不是改编权纠纷。
当时这个叶作家是应邀到滇省下面的一个市里,为当地创作电视剧剧本,他到了当地以后,要求当地政府为他提供一些资料,当地政府就给他提供了几十本书,是已经出版了的书,结果叶作家要求当地政府搞定版权,然后他就照着一本书明目张胆的抄。
他不是注明改编,而是他原创的。仅仅是书名改了。
后来人家起诉他,他非得说当地政府没有搞定版权,这不怪他。
季宇宁当时看了判决书,也觉得居然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小说《蹉跎岁月》虽然影响比较大,但实际上这篇小说的文学性并不强。只是靠着故事吸引人,吸引当时那些有同样经历的知青。
另外这篇小说缺乏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只能算是一种比较通俗的一个故事性的读本。这篇小说曾经进入过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范围,但根本不可能最终入选。
而小说的作者,那个叶作家,后来几十年也没有跳出知青小说这个范围,始终沉溺其中,他后来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没有超过这篇《蹉跎岁月》。
这本小说原着是将近28万字,季宇宁要抄,他会加强小说的文学性。
从后世人的角度看,那篇小说除了故事感人,情节不错,但文笔则是比较差的。
另外,这本小说故事背景在黔省,季宇宁准备放在湘西那个三省交界的地方,也是挨着黔省,这样那些方言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也比较容易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