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
夏良骏生辰当日,一纸调令下来。
指派其担任当地县衙的抄胥之职,主要负责文书的抄录、整理等工作。
这是一个相对清闲稳定的官位,无需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纠葛。
夏家乐呵呵谢恩,在外人面前还算泰然自若。
关起门来庆祝时,差点没把屋顶都给掀翻了。
晚间,夏良骏把几摞账本往洪和昶怀中一塞,再也不装他要忙生意了!
屁颠颠同娘子一起测算他在官场的注意事项。
几日下来,
将自己打理得年轻好几岁的模样。
连同娘子田朝雨,也是光彩照人。
这份热闹与闲适一直持续到九月。
夏有晴即将临盆。
在外人看不见的地方,田朝雨鱼夫人两位一日一小吵,三日一大吵。
将所有人脑中那根弦绷得紧紧的。
尤其是,她们开始争论姓名归属。
起因是鱼夫人瞧见小儿子的态度,估摸着,不会如当初期许的那般,多生些娃娃,你家几个,我家几个。
若是只有这一胎,还是女娃的话。
鱼家,便一定要争取到这孩子的姓氏归属。
她那不争气的儿媳们,接连生的都是孙子,家里闹哄的,老伴常常半夜睡不着觉。
一有动静,就想着要不要搭把手。
鱼夫人私下找人算过,她家的劫难或许就源自男丁太多,扰了运势。
若得一女,方可破劫。
即便没有这神棍的话,面对自己悉心照料,期盼了好几个月的孩子,也舍不得让给田朝雨。
田朝雨的心思更简单。
你儿子住我家,入赘,孩子便一定是姓夏。
只有我家愿意让的,没有您家强行要抢的。
这番争斗,
在不影响夏有晴时,会被大家默契地避开,任由她们发泄焦虑情绪。
最后的定夺,
还得看夏有晴自己。
......
九月初。
秋日的精灵降生于这个家庭。
看着新生命,所有的躁动都渐渐被抚平。
产房内,夏有米为夏有晴轻轻做着推拿,瞧着她兴致不高,便有些疑惑地问道:
“大姐姐,何事扰你?不能憋在心里。”
“我,说不清......”夏有晴头戴抹额,浑身没有力气,任妹妹给自己放松着身体。
“跟我说说你不想看到的画面。”夏有米抚摸着头部,给夏有晴轻柔地理顺发丝。
只见她张了张嘴,望向门口的方向。
一个身影奋力挡着不合时宜的探视,那人是夏有恬。
她被夏有米安排了门神的工作,任务是阻止聒噪涌入产房。
就连鱼凌陵也不许进。
孩子被包裹着带出去瞧了一圈,而后很快被安置在偏房的奶娘接过去细心照护。
奶娘是经过了层层筛选留下的,健康还很有眼力见,并不会打扰夏有晴的休息。
身旁跟着两名侍女,一个帮忙,一个监督。
房间也做好了隔断,吵闹声不会传入产房,也能让人不见风地直接去探望孩子。
饮食和药方都妥帖,是大家商讨后敲定的。
心理上,也按照最成熟的方案开解,从角色转变到自我认同,失落到恐惧消除。
按理说,已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这会儿,还真摸不清夏有晴的苦楚。
夏有米只得一个个询问,观察她神色变化。
“孩子姓名一事?”
“不是。”
这孩子的确是个女娃娃,可鱼夫人的争抢闹腾还未开始,便被鱼凌陵压了下去。
“门外可有不妥?”
“没有。”
“米丫,别猜了,我很快就会恢复。”夏有晴无力地搭上夏有米的手腕,晃了晃。
“好,不过,凡事都可以跟我们说。”
“嗯。”夏有晴往门的方向推了推人,示意她准备休息一阵,都出去吧。
无奈,夏有米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房外,
宅院里热热闹闹,都在说着喜庆话,谈论着自己升了辈分,孩子像谁,未来要如何如何。
房内,
黑暗中冷冷清清,不言不语不睁眼,泪水不自觉蜿蜒而下,可悲的是,她不知道怎么了。
夏有晴知道大家仍然爱她,关心她。
可就是有些属于她的,无形的东西,悄然流逝了。
而这份情绪只能自己消化,就如同伤痛在她身上,任何人也无法代替。
而不久后,这份空缺也会随着与孩子的相处,慢慢被新的牵绊填补上。
又是一年除夕夜。
孩子刚刚满百日,名字也已经由夏有晴夫妇定下。
此刻,
当夏有米再次提起产房里,那没有解开的心结时。
夏有晴忽然说她记不清了。
还道,许是当初痛意未消,有些回不过神吧。
这让摩拳擦掌,准备当作心理学课题好好研究一番的夏有米愣在原地。
再细看,夏有晴面色红润,神情放松,甚至,还有很明显的母性光辉。
她伸手捧过夏有米的脸颊,捏了捏道:
“你个小懒猪,多关心自己吧!”
“姐,窝!”夏有米的脸颊肉被夏有晴往中间挤了挤,让嘴巴嘟成一个圆,跟逗弄小孩子似的“窝窝”对着她笑。
鱼凌陵也适时把小不点儿抱到一旁,发出同款声音,让娃娃“咯咯”直乐。
此后,
这个小娃子大名叫什么都不重要了。
大家伙都跟着夏有米取的小名,称呼她为“夏窝窝”!
......
在夏窝窝三岁时,
她迎来了一个叫鱼头头的小妹,头头总爱黏她,叫人吃饭都不能专心了。
可没办法,
这妹妹是自己指名找娘亲要的,若不更爱惜些,爹爹一定会被娘亲惩罚。
那时,爹爹又要来找自己哭诉。
男人,可真麻烦。
等夏窝窝五岁时,她的二舅舅给她生了个弟弟。
面对这个可爱的,很像漂亮香香二舅母的娃娃。
夏窝窝还是抱着一丝丝期待的。
希望不会如堂哥堂弟那般狂野。
得是个斯文俊秀,将来跟二舅一样读书考功名,然后骑大马的威风弟弟。
祖父说,
这样才是家族兴旺。
夏窝窝本不太赞同,她听小姨说女孩不能科考,但,也并没有因此气馁。
她打算督促所有弟妹努力读书。
他们考了,就等于自己也考了。
大家努力,那就是她也在努力。
这可是二姨告诉她的至理名言!二姨是家里最开心的,信她的一定没错!
后来,弟弟没考,他也学自己去督促小的。
于是,
最后反而是小姨生的妹妹做到了功成名就、荣耀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