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多钱建立军队,堆人数都能堆死对面的敌人了,在绝对碾压的实力面前,所谓的战术都是扯蛋。
没有赵宋王朝的统一,哪还会有什么靖康之变的屈辱事件发生。
不过这样也好,这些钱全都便宜了王修缘。
将左耳室里面的金银收起来之后,王修缘继续去其他的耳室、侧室中收取陪葬品。
李昇墓中的陪葬品基本上和李璟墓中的区别不大,数十尊各种款式的三彩俑,各种邢窑白釉瓷器以及越窑青瓷一样不少。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同样弄了个齐全。
其中笔墨纸砚这四样和李璟墓中的没有任何区别,而琴棋书画则略微有所调整。
其中古琴不再是华夏十大名琴之中的春雷琴,而是同样出自大师雷威之手的另一款华夏十大名琴九霄环佩琴。
围棋则是一模一样的,一整块香榧木制作而成的棋盘,加上顶级羊脂白玉和墨翠制作的棋子和围棋罐。
想必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不过这对王修缘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
有两套顶级棋具在手,他应该舍得拿出一套使用了,不过要等到他学会下围棋才行。
其中变化最大的必然是书和画了。
李璟墓中陪葬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写的《帝范》,兼具书籍和书法两种属性。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的书指的是书法,而不是书籍。
李世民的书法水平在历史中是出了名的好,所以把李世民亲手写的《帝范》作为雅人四好中的书放进李璟的墓中陪葬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李昇作为一个皇帝想必肯定是懂这个雅人四好的,哪怕他进入官场之时是武将出身也一样,可是在他的墓中精心准备的陪葬品偏偏出问题了。
原本应该放入书法名家精心书写的书法作品做陪葬的,现在书法变成书籍了。
这些书籍的作者是同一人,而且在华夏的历史中声名远扬,那就是唐朝初期的名将,大名鼎鼎的卫国公李靖。
卫国公李靖可是在死后被民间封神的武将,他在隋朝就入仕了。
经历过隋朝末年的动乱之后,他跟着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击垮了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势力。
后来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平定了南方的萧铣和辅公祏势力,并且成功招降了岭南诸多部族。
贞观三年,李靖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人夜间奔袭定襄,一战击溃颉利可汗的部族。
紧接着奔袭阴山,一战定乾坤,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彻底灭亡。
贞观九年之时再次领兵出征,一战灭亡吐谷浑,死后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名供奉于凌烟阁,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
后来在唐肃宗时期配享武成王庙,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而现在王修缘在李昇的墓中发现了六部卫国公李靖编撰的兵书。
包括《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六军镜》《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在内。
其中《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是卫国公李靖军事思想、谋略的集中展现。
其中涵盖了为将者的军务安排、战斗思想、战略规划及意图、行军要义、扎营、结阵、进攻、防守、军械搭配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着重强调身为一个将领的明察、计谋、战略、战场态势感知预判、军队的训练以及军纪方面的要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这部兵书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洽谈关于军事方面话题的对话,后期被编撰成了一部兵书。
书中李世民和李靖主要探讨了战场奇正和虚实方面的用兵思想。
李靖也正是在这场交谈中提出了【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军事思想,极大地扩充了孙子的奇正理论。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这部兵书在宋朝的时候还被列入《武经七书》之中,是华夏古代的兵书经典之一。
至于《六军镜》这部兵书的主要内容是军队的组织、训练和战术执行。
重点强调军队的灵活性以及战术执行多样化的重要性,现在还有这本《六军镜》的明代抄本珍藏于华夏国家图书馆中。
而《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这三部兵书在五代十国期间就已经失传了。
《宋史·艺文志》中有记载这三部兵书的名字,但是没有具体内容,只有少部分内容片段在其他书籍中出现过。
可是现在王修缘手中有完整的三部《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兵书。
是不是卫国公李靖的亲笔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失传千年的三部兵书现在重新现世了。
王修缘专门打开眼睛的异能检查了一下,这三部兵书还是唐玄宗时期的手抄本,书中内容的准确性显然很有保障。
这下显得更加的意义深重了。
而《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六军镜》这三部兵书也基本上都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手抄本。
看着眼前珍贵无比的六部兵书,王修缘结合李昇的生平思考了一会,突然也能理解李昇把兵书代替书法作品放进自己墓中的做法了。
李昇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肯定是没机会好好读书的,所以他和华夏传统的父母一样,后来好好培养自己孩子文化学习就显得很正常。
这一点从李璟和李煜身上就能得到体现,这两人的文采一代更比一代强。
但是李昇是一个打出来、杀出来的皇帝,就算他被收养后有好好学习。
天赋不是特别强的情况下,书法这种高端玩意,他的欣赏水平后期就算再怎么培养,上限也就钉在那里了。
但是李昇是实实在在上了很多次战场的,兵法谋略对于他来说是一项生存技能。
所以他肯定会重视得多,这样的话,他把兵书善本代替书法作品放进墓中陪葬就很合理了。
另外就是陪葬的画作有比较大的区别了,当装着古画的箱子打开之时,王修缘必须承认他当时懵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