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乙侯墓出土的青铜编钟,还是王修缘现在在孙权墓中发现的青铜鎏金编钟。
它们都是华夏目前发现的保存的最完好、音律最全、编钟数量最多的一套编钟。
它们的存在代表着华夏礼乐文明和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王修缘脸上高兴的笑容根本压制不住,眼睛都笑得快眯成一条缝了。
谁敢想啊,这么一套超级重宝就这么轻易的给他遇见了。
哪怕这套青铜鎏金编钟在华夏境内根本就卖不出去,在国外他也不敢买卖,但是能拿回去收藏在家里欣赏下也好啊。
最关键的是,他要是把这套重宝从国外运回来捐给博物馆。
即使到时候犯了一点性质、影响不是特别恶劣的小错误,他这个行为就相当于是一张免死金牌,可免一死啊。
想到这里王修缘淫荡的笑了起来,有这种重宝在手真好。
千万不要低估这种重宝的影响力,关键时候真能救命的。
要是他能够找到武则天九鼎甚至是传国玉玺的话,这么说吧,王修缘的子孙后代只要不是犯大错,基本衣食无忧了。
收起青铜鎏金编钟后的王修缘来到了左侧室,除了这间墓室就只剩下后室了。
这也是最后一间能给他惊喜的墓室了,要是他在这间墓室里面再找不到满意的宝贝,那基本上就没戏了。
还没走到左侧室的门口,王修缘就远远地看到左侧室内堆满了各种珍贵的青铜器。
这下他悬着的心彻底放进了肚子里,看来各种重宝一定不少。
望着满墓室的青铜器,王修缘顿时心花怒放,因为这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实在是太珍贵了。
首先一进门看到的是一尊青铜八牛贮币器,在华夏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之中,耕牛和老虎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题材。
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尊青铜八牛贮币器高度八十厘米,底部直径三十五厘米,重二十三点三公斤。
青铜八牛贮币器顶部的盖子上装饰着八头神态各异的水牛,其中包括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
大牛位于青铜盖子中央的鼓型基座上,牛角蜿蜒粗壮,身上的肌肉线条清晰、
其余七头小牛或是低头垂尾、或是闭眼侧耳、或是凝望远方,神态各不相同的围绕在大牛的周围。
青铜八牛贮币器的腰部有两只虎形耳,青铜虎造型威猛、十分霸气。
王修缘用异能看了下这尊青铜八牛贮币器的经济价值,根据光圈的颜色强度显示,这尊青铜八牛贮币器起码价值四亿多人民币。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用眼睛的异能检查了一下,顿时发现青铜八牛贮币器内部放满了金饼。
粗略估计有上百块之多,每一块金饼上都标记了铭文【吴国五十两金】
这个铭文的意思很直观,吴国生产的金饼,重量是五十两。
三国时期的重量标准是沿用的东汉标准,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十三点九二克,五十两重也就是六百九十六克。
听上去感觉很重,但是以黄金的密度来说,也就比奥利奥饼干大一丢丢的样子。
此外青铜八牛贮币器的内壁上还篆刻着大量的铭文。
铭文大致的意思是这是为庆祝吴主孙权喜获第七个儿子时命人制作的纪念礼器。
这确实是个值得纪念的好事,所以青铜八牛贮币器上面一大七小八头牛,象征的就是孙权和他的七个儿子咯!
也难怪做成贮币器,储存福气嘛,这孙权也算是个有心之人了。
除了这个青铜八牛贮币器之外,还有?兽形水滴、?青铜三足盘、?铜鸠车、??鎏金铜镇、?青铜双鱼洗、?鱼鹰衔鱼铜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等等青铜礼器一一在王修缘眼前略过。
这些重宝无一不是珍贵且稀罕的宝物,不过即使他们再贵重,也比过王修缘眼前的这两尊大家伙。
一个是云纹铜禁、一个是东吴皇家青铜龙柱。
“卧槽~这俩大宝贝真牛逼啊,实在是太牛逼了,孙权你够牛逼啊!干得漂亮。”
王修缘围着墓室中央的云纹铜禁和东吴皇家青铜龙柱一边打转一边感叹。
不是王修缘没见识,而是这两件青铜器实在是太精美、太震撼了。
云纹铜禁主体长一百五十五厘米、加上底座通宽一百七十八厘米,宽六十九厘米,加底座通宽九十二厘米。
通高四十六厘米,整体重达一百八十四公斤,呈长方形。
云纹铜禁禁体四周有十二条龙形座兽昂首翘尾站立于边缘,兽首头戴冠饰面向禁体内部吐出舌头,似乎在垂涎放置在禁体中央的美酒一般。
其中铜禁两侧各有四条龙形座兽相对而坐,前后两端各有两条龙形座兽。
这十二条龙形座兽与云纹铜禁的主体是采用榫卯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而这个巨大的云纹铜禁主体则采用的分体浇铸、再组合成型的制作方式。
主体分为五层结构,全部采用的镂空式设计,不然的话,如此巨大的云纹铜禁也不可能只有一百八十四公斤重。
支撑着云纹铜禁主体的腿也被设计成了十二条虎形附兽,使铜禁看上去更加的震撼了。
王修缘其实挺欣赏古人起名的方式的,这玩意要是放在现代社会的话,只会被称之为“超级昂贵的青铜酒桌”
现代人哪想得出云纹铜禁这么高逼格的名字啊。
任谁乍一听云纹铜禁这个名字都不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看到实物之后还是不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用的。
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这东西其实就是一酒桌。
要不是云纹铜禁的一个角落有铭文存在,王修缘也不知道这玩意叫什么名字。
除了云纹铜禁之外,最显眼、最震撼的肯定就是东吴皇家青铜龙柱了。
青铜龙柱高一百二十厘米,折合三国时期的五尺长,龙柱直径四十八厘米,折合三国时期的两尺。
这个龙柱和两汉时期的神龙差别比较大,汉代龙造型多变,主要有螭龙、蛇体龙、双身龙、夔龙和变形龙五种。
不像后世各个朝代的神龙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