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仁宗天子摆驾大庆殿,文武群臣分列两厢,朝拜已毕。咱们说到了后世明清时期,臣子不能抬头直视皇帝,叩头须得三拜九叩首,但是大宋年间没这么多规矩,所以文武群臣抬眼一看,就见当今天子面沉似水,但是眉眼之间隐约约带着杀气。
这时候皇上发话:众卿,适方才众卿家言道,对越国用兵,未知何人可以领命出征,众卿可有保举不成?
皇上话音刚落,枢密院颜查散就出班奏本:陛下,臣保举一人,堪当此任。
哦?严卿家保奏,必然无差,未知卿保举何人?
陛下,正是枢密副使狄青狄将军。狄将军沙场多年,胸怀韬略,腹有良谋,屡次大败西夏国主力,谅区区越国,弹丸之地,臣料想我大宋天兵一到,犁庭扫穴即刻扫平李家王朝。
嘶~嗯,仁宗天子微微一点头,但是呢他这心里头不那么乐意,说狄青这个人啊,很不简单,自打小出身贫寒,先是在军中当了个小卒,后来凭借文才武艺,一步一步晋升为朝廷的大将,仁宗年间要论将才,狄青可以说头一把。
但是呢您知道,有宋一朝因为太祖爷赵匡胤乃是军头出身,仗着手中兵权夺了人家老柴家的江山,所以老赵家就格外防着武将,任用文官统兵。随着狄青军功越来越大,朝廷加封英勇侯,就整个宋朝,武将封侯的屈指可数,也就后来的岳飞,韩世忠,水浒传里头经常提到的那位老种经略相公等,就这么几个。
所谓树大招风,朝中的老臣包括国丈文彦博,太师庞吉,前任宰相吕夷简,欧阳修等人,就开始联手排挤狄青,最终狄青被解除兵权,现如今封了个枢密副使,品级不小,权力不大,等于在京养老。
因为有这么个缘由,皇上不那么乐意,这朝堂上的群臣,一个个那眼睫毛都是空的,瞅着皇上光点头,也没个下文分解,诶另一位枢密副使韩琦,前者这韩琦去接任开封府尹,被房书安给摆了一道,就这位。
韩大人一看,往上拱手:陛下,臣有奏。
啊韩爱卿,有何本章,从速奏来。
谢陛下,陛下,老臣愿意即刻南下,不需朝廷兵马,只需边关将士,扫平越国,斩李公蕴之首,悬之国门,以儆效尤。
好~皇上连个崩儿都没打:朕就任命韩爱卿为越国招讨使,充行营都统制,兼河北河东路巡边宣抚使,节制诸军,命枢密院文吏,监察御史随军,、赏黄漆铁牌,一为调兵令,一为斩立决。特赐镇边佩刀,文武百官出京三十里,在誓师台为韩爱卿送行。
好么,百官一听,对韩琦这是格外的恩宠啊,不过可也是,人家韩大人,多年镇守西疆,屡败西夏,确实有两把刷子。
简短节说,仁宗天子打定主意,这一回啊,非但要平灭越国,与此同时,他还留了个后手,怎么着呢,、散朝之后,他把包大人给留下来 。
君臣二人聚在一处,仁宗天子劈面就问:包卿家,朕有一事不明,当面领教。
包大人还吓了一跳,向来也没听过皇上这么说话:啊呀陛下,老臣愧不敢当,陛下有何吩咐,不妨当面讲来?
嗯~包卿家,朕虽为九五之尊,然则近年来屡次三番遭遇绿林贼人的算计,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上说着话,啊啪啊~一拍桌案,是龙颜大怒。
包大人听出来了,皇上这个意思很明显,对开封府对我包拯,是极为的不满。包大人也是满头冒汗,推金山倒玉柱噗通,拜倒在地:陛下,老臣领罪。
皇上是怒气难消,好一阵这才微微叹了口气:包卿,方才朝堂之上,你道朕因何留下狄青狄将军吗?
嘶~哦?包大人往上拱手:陛下,莫非有意派狄将军,扫荡绿林群寇?
不错,狄卿在外统兵,朝中人心不安,但是要在我朝之内,扫平内患,相信以狄卿之才,荡平匪患,不在话下。
包大人一听,眼前就是一亮,原来皇上早有打算。啊呀~包大人这个痛快劲儿就甭提了,民间传言,包拯是文曲星,狄青是武曲星,在真实的历史上,包大人曾多次为狄卿撑腰,反对打压狄卿。《资治通鉴》就有记载,当时有朝臣弹劾狄青,说狄青此人出身市井,目不识丁,不配进入枢密院。
包大人据理力争,就说将有功于国者,当论其实,岂可以门第 废之。最终狄卿进入枢密院。所以两个可谓是一文一武,君子之交。
今儿一听皇上当真要重新启用狄卿,包大人眼窝子都有些湿润了,忍不住往上叩头:陛下英明,吾皇万万岁。
罢了啊~包卿家,近年来朕那狄卿家备受冷落,此一番要他挂印出征,可还得劳动包卿家登门拜望才是。
啊呀,此乃是老臣职责所在,自当如此。呃~陛下,那事不宜迟,老臣这就动身。
且慢,来啊。
皇上吩咐一声,当值的宦官手捧着早就准备好的一只紫檀木匣,走上前来:陛下。
嗯,包卿家,你且带着这只木匣同去。
嘶~这,包大人虽然不知道匣子里头装的什么玩意,但是看这个茬架,皇上竟然是早有准备。当时谢恩已毕,伸双手接过。
书说简短,包大人回在开封府,小心翼翼打开木匣,诶,发现这里边,头一个竟然当年狄青征西夏,平大理的战功记录,装订成卷,在匣子里头封着。再一个是一把旧刀,这刀一尺来长。包大人明白,当日狄青被夺兵权封兵刃,今儿啊皇上赐下旧刀,这是锋芒再用之意。第三个是一小坛子御酒,上写着梨花春。最后一个是仁宗天子亲笔手书,封皮上写着八个字:社稷艰难,卿其念之。
包大人看完了,真就是颇感意外,不知道皇上何时变得如此心细,嗯,本阁这就动身。
当时由蒋平展昭相随,另有王朝马汉,董平薛霸李桂娄清等等一干老儿护卫左右,上了文华大轿,一路出离了东京城,去往京城的西郊,有一座青砖灰瓦的旧宅子,隐藏于一片槐树林中,大门口四个大字:镇国将军府,但是字迹经过雨打风吹,已经看不太清楚,门前两尊石狮子布满尘埃,朱红大门深掩着,显见着是许久也没个人登门。
包大人看罢了多时,是无限的感慨,下了轿,走上台阶,亲自叩打门环,诶门后头传来一声苍老低沉的吆喝之声:谁呀?
滋呀呀房门一开,探出个须发皆白的头颅:嘶,我~你,您是包相爷。
包大人谁不认得,但是包大人格外谦恭:啊呀老丈,敢请您给通报一声,就说故人包拯,前来拜望。
呃~这老家人吓坏了,他就以为开封府这是来捉拿狄老爷来了:呃~我说相爷,您~
探着脑袋往后头一看,连同轿夫七八个人,他这才微微放下心来:相爷,那,那您就请进来吧。
轰隆隆~中门大开,包大人迈步而入,这府里头庭院不大,但是打扫的还算干净,可刚进来就见廊檐下戳着一杆锈迹斑斑的大枪。
这杆大枪可有来历,字号破阵龙牙枪,长了不下一丈二尺,用乌金精铁所铸,通体黝黑,枪杆上隐约有淡红色的火焰,犹如暗夜龙鳞。这枪头,龙首开口,牙似倒钩,三锋并列,锋刃皆灌注银星钢铁。枪尾倒挂流苏,采用猩红马鬃制成,随风而动,如血旗飘摇,威震三军。
啊呀~包大人微微一叹:破阵龙牙,当初一日狄将军持此枪横行西北,无人可当,所谓天将下凡,龙牙饮血,想不到今日雨打风吹,成了这副模样,唉~
抚今追昔,包大人是真难过啊。
诶,这时候,正当间的客堂门帘一挑,一条高大的人影由打正厅缓步而出,见此人一袭深青色的袍袖,腰间系着一条破旧的牛皮带,袖口敞着,往脸上看,面若铜铸,鼻直口方,浓眉阔目,但是鬓角带着几绺的白发,脸颊的左边带着一道浅浅的刀痕,显得是倍感沧桑。
这人一见着包大人,愣了一下,随即快步上前,啪啊一抱拳:啊呀,相爷,久未谋面,哪一阵香风把您刮到我这儿来了,哎呀,快快快,屋里请。
说来人是谁呀,正是威震边疆的一代名将狄青狄汉臣。
哎吆~包大人几乎都说不出话来了,两个人携手揽腕进入正厅,分宾主落座,狄青一眼看到,哦,蒋平南侠手中提溜着大包小包,甭问呐,大宋朝有难,这是趁着我狄青没死,又来传旨来了。
因为事在燃眉,狄青那是聪明人,包大人也不隐瞒:啊呀将军呐,将军之忠,天地可鉴,现如今大宋内忧外患,试问宝刀安在?
哈哈哈哈哈~狄青一笑:相爷,宝刀再快,武功再高,也敌不过有心人的一句,心怀不轨啊。
嘶~将军,包拯深知,朝廷愧对将军,然则,大宋百姓何辜,万里江山何辜啊,将军有通天之志,所作所为不过为国为民而已。百年之后,青史之上只记得将军之功,至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正应了杜工部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啊。
包大人断案如神,嘴皮子也好使唤,他从家国大义出发,最终凭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就打动了狄青,二人取出御赐梨花春,来了个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