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等我呀!”楚历年一边焦急地呼喊着,一边手上的动作不断加快。
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没几下便成功追上了前面的时瑜,迫不及待地接着刚才被打断的话题道:“你知道吧!咱们单位要分房子啦!”
听到这个消息,时瑜微微歪着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解,问道:“嗯,那我也有份儿?”
然而,面对她的询问,楚历年沉默起来。
毕竟,他不是负责后勤分配住房的那个人,对于具体的细节自然一无所知。
分房的消息,还是他从单位同事的口中听来的。
思索片刻,楚历年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对时瑜提议:“你跟局长的关系那么好,要不你亲自去问问?说不定能得到更准确的消息!”
时瑜其实对即将分配的房子挺感兴趣的,但让她直接去找赵局打听这事,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犯嘀咕。
几秒钟之后,她摇了摇头,对楚历年说道:“还是等正式的消息公布出来以后再说吧。”
尽管楚历年对时瑜的决定有不理解,但见她态度坚决,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两人返回办公室。
刚走进办公室,时瑜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当天报纸,随意翻看起来。
忽然间,一则醒目的新闻标题吸引住了她的目光——“一阶段文物发掘工作进入尾声……”而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标题下方那组照片。
男人拿着小刷子蹲在地上清理一个物件上的泥土。
这是?李宜年,他也回来了,还是说,他早就回来了。
看到这个男人,时瑜的心里有一丝丝的悸动,但此时的她不知道这一丝丝的悸动因何而来。
进入冬季,天越发的冷了,时瑜抓住时机申请了一间单身宿舍。
某天上班,时瑜突然被小黑板上的公告吸引了视线。
公告上一堆的字,时瑜就看到了分房。
“这分房是什么章程,之后会有专人给大伙解释!”贴公告的同志对围在小黑板的众人道。
不用解释,在这里的众人心里也是知道的。
职级,年限,为公安局所做的贡献;也会考虑家庭人口。
这个时候,单身人士就尤其吃亏。
时瑜想了想,回了一趟家。
“爸,你的人脉广,给我找几个相亲对象好不好?”
时瑜一回家就抛出了一个大雷,让走窝在沙发上看报纸的时正阳惊到了。
时瑜这个女儿受什么刺激了。以前说什么也不愿意,怎么突然想要相亲了?
时瑜向时正阳解释,“我们公安局有分房名额,我想要一套房子。”
时正阳腾的站了起来,对时瑜道,“找,我马上和你李伯伯联系。”
时正阳口中的李伯伯,是街道这边的一个小领导,哪家有适婚青年,他最清楚。
时正阳又看向正在择菜的霍丹秋,“小霍啊,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能拉出来让时瑜见见!”
霍丹秋早就听见时正阳父女之间的对话了,一直没插话,就是不想掺和进去。
听到时正阳叫她,这才道,“没有呀,我们单位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养老单位,都是些碎嘴老婆子!哪儿有年轻人啊!”
霍丹秋说的是实话,但不够实诚。
在街道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上班还能和人唠嗑,闲的无聊嗑瓜子,织毛衣。
她能有四十多块钱的工资,是干的时间长了,年资上去了。
她在街道工作这么多年,哪家的人好相处,问她准行。
霍丹秋为什么不愿意帮忙。
时瑜十八岁为了避免下乡,相了一阵子亲。
那段时间,她给时瑜介绍一个,时瑜得罪一个。
她可不敢接时正阳的这个话头了。
时瑜也看着她,万一霍姨这边有合适结婚对象,也是可以的。
听到霍丹秋的回答,时瑜失望了。
诶,还得看时正阳这边。
这时,时瑜的脑海又浮现起李宜年的样貌。
实在不行,这个人也是可以的。
大学生,收入不会低;长得好,看着他能下饭;做饭好吃,时瑜最满意这个。
不过,只是想想而已。
在京市那么多年,李宜年要是对她有意思,怎么一点没表现出来。
墓葬群,李宜年一连打了几个喷嚏。
几个单位的联谊如约而至,联谊的场所是市里的大剧院。
联谊当天,时瑜装扮了了一番,至少没穿一成不变的公安制服。
时瑜自己很满意。
时瑜一到会场,众人安静了一瞬。
“来,这儿!”说话的是赵局,他在人群中央叫时瑜过去。
时瑜来到赵局身旁,赵局立刻同另外几人介绍。
“这是我最得意的后辈,大学生,工作也拼,是个好同志!”
站在赵局身旁的除了时瑜,都是年轻男人。
时瑜冲他们点头,年轻男人回以微笑。
赵局见时瑜同他们交流,满意,“都是好同志,你们交流交流!”赵局说完就走,根本不知道时瑜一人面对三个大男人的尴尬。
赵局一走,时瑜立刻松懈下来。
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几人说了一遍。
三人中,其中一个在运输队工作,是司机。
司机,在这个年代是相亲市场上的香饽饽,看这人的脸,不年轻了。
怎么这个年纪还没结婚,不正常!!!
于是,时瑜主动问,“同志,你多大?”
司机,“27!”
时瑜点头,表示清楚,没再问细节。
时瑜再看另一个,这人看着很斯文。
没等时瑜问,他主动说。
“我今年25,大学毕业,现在是秘书!”
时瑜给了一个笑。
最后一个,是一个熟人,这人曾经采访过时瑜。
于是,时瑜主动说,“我知道,你是记者!”
对于司机和秘书,时瑜没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时瑜又主动和记者交流,这两人明显是认识的。
另外两个见状,主动离开。
“你怎么着也是青年才俊啊,怎么这个年纪还没结婚。”
25岁没结婚,不论男女,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记者28岁了,他家里人不得天天催他
对面的人无奈,“我从家里搬出来了,他们不懂我的想法!”
时瑜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