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自有边陲的风味,甘州自是不同于内地府县啊!何福属下的将领们忙不迭斟酒布 菜,马云哪有说话的机会,手不停,口不停,小半个时辰就吃了个滚肚溜圆,酒也有了六七分。 他想着不能再喝了,可哪经得起边将们苦劝,又下了几杯,干脆趴在桌上不动了。何福老 于世故的人,知他佯醉也不拆穿,命人扶去后院安歇了,又吩咐亲兵头目何健武派人好生看护,安排次日到甘州、肃州名胜游玩和土产购置,并为随行的每个人备了一份厚礼。
最让永乐欣慰的,还是何福忠实奉行他的旨意、大批远人慕名来归的感动。 原来,蒙古瓦剌部和鞑靼部常有冲突,自鞑靼部杀掉坤帖木儿、鬼力赤继为可汗后,双方矛盾加剧,开始了更大规模的仇杀。前日,鬼力赤和阿鲁台纠集数千之众准备偷袭大 明边镇,瓦剌得知,暗布伏兵,在迤都山设伏大败鞑靼部。气急败坏的阿鲁台亲自冲到阵前,虽连斩了几个瓦剌将领也未能扭转败局,眼见着瓦剌部截获数千头牛羊后扬长而去。 可汗鬼力赤责怪阿鲁台走漏消息,阿鲁台把眼一瞪,抽出佩刀,看了看身边的百余个颓丧的士兵,又把刀收了回去,大声道:“欢颜帖木儿,高举旗帜,聚拢远方走散的士兵, 伟大的长生天会庇佑他们的。”
亲兵头目欢颜帖木儿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虽已无力叩打明边,阿鲁台还是要充充胖子。不一会儿,这百余个人散开,张起了无数面旗帜,远远望去,真不知来了多少军兵,打散的人见了旗帜果然陆续归回本队,瓦剌 也远远地走了。
鞑靼部的王子、国公、司徒等十几个人于乱阵中借机率所部三千多人乘机脱离鬼力赤, 移驻到大明边境的亦集乃,请求归附大明,领一块草地,过自由自在、没有征战的日子。 这边情便和阿鲁台战败后虚张声势的军情由一个叫拔图的斥候一起报给了何福。
几年来,何福不知接纳了多少鞑靼或瓦剌的内附者,因为他的恩信,徘徊在降与不降间的不少部落也纷纷归附,按照皇上的旨意,分发粮草、牧地、牛羊,一一给予安置,然后上奏。今天的这点事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对方的官位稍高些。听完拔图的禀告,何福犹豫了很久,想起皇上千里之外的提醒,心中盘旋了好一阵:“既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 事,先上奏朝廷,等皇上有了旨意,再予措置不迟。”
永乐接奏后,也反复斟酌着,想着何福于边政上的自专已招致非议,又知道阁臣、左庶子杨荣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何不一举两得,让杨荣去边疆历练历练?于是,才以杨荣为钦差到亦集乃帮助何福经理降众。
杨荣到后,听了何福的描述,反复商度推议,感觉鞑靼部的国公、王子是诚心内附, 但也不能排除诈降的可能。一想到危险,二人都要亲去。何福怎能让钦差去冒险呢,万一是诈降,钦差被抓或被杀,朝廷的颜面何在?他何福的脑袋一样搬家,所以,自己去冒这个险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他说服杨荣坐镇甘州大营,严兵为备,又悄令甘州前、后、中、左、右五卫往来策应,以应急变,之后,只率亲兵卫队百十号人往亦集乃抚绥降众。十天过去了,没有一点消息,杨荣正等得焦急,一身戎装、威风凛凛的何福已率鞑靼部头领到了甘州城外。
杨荣迎进城中,相互见礼,头领们拜见了大明钦差。由何福的通译帮忙,杨荣问过了对方人马、牲畜境况,与何福议定先从军中播出一部分粮草,待皇上降旨后再予细细安置, 几个人都点头同意。杨荣让他们各回本营,改日将率头领去京师晋见皇上,众人欢喜。晚间,他便将受降经过绘声绘色描述出来上奏皇帝。永乐见了,欣喜异常,命杨荣即军中封何福宁远侯,节制西北边防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