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二,算好了吗?”
林之书稳稳地站立在那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的青石板上,八月份那炽热的骄阳仿佛将整个大地都置于熊熊烈焰之中。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那件玄色锦袍上洒下一片片细碎的金色光斑,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此刻,林之书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正遥望着远方那堆积如山、密密麻麻的麻袋。
这些装满粮食的麻袋就像一座座小山丘一样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这喧闹的蝉声与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在不远处,工部侍郎张延年正焦急地站在一旁。
只见他不停地用手中那条洁白如雪的汗巾擦拭着自己那油光发亮的额头,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他的衣领。
而户部尚书李明则紧紧握着手中的象牙笏板,由于过度用力,他的手指关节已经微微泛白。
太子和二皇子也不遑多让。
两人静静地负手而立于一棵巨大的樟树荫下,太子身上那件明黄色的蟒袍随风轻轻飘动。
“太子哥哥,这下子三弟出风头了”
太子:“这是好事”
“太子哥哥就不怕三弟在民间的威望超过你吗?”
太子陷入了沉思
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蟒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使得那上面绣制精美的四爪金龙时隐时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威严之气。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际,终于听到了一声清脆响亮的回答:“回殿下,算出来了!”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聚焦到同一个方向。
林之书的侍卫崔二上前回道
此时,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把算盘,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
崔二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殿下,经过仔细核算,此次玉米的亩产量约为 2500 斤,土豆的亩产量更是高达 5300 斤!”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紧接着便是一阵惊叹声和欢呼声响起。
当他说出\"玉米亩产两千五百斤,土豆五千三百斤\"时,空气仿佛被烈日烤得凝固了。
一只蜻蜓突然撞进死寂,翅膀擦过御史大夫闻人礼的乌纱帽,在众人头顶划出凌乱的弧线。
\"荒谬!\"
一声怒喝骤然响起,瞬间划破了原本的沉寂氛围。
只见张延年面色铁青,率先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手中紧握的笏板被高高扬起,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拍在了那个装满玉米的竹篓之上。
刹那间,金黄色的玉米粒仿佛受到惊吓一般,纷纷簌簌地滚落下来,如同一场小型的金色雨幕。
“大庆粮食最高亩产不过四百斤,你这小侍卫是不是算错了?”
张延年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那名小侍卫,眼中闪烁着质疑。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在场之人耳朵嗡嗡作响。
“张大人息怒。”
说话者正是林之书。
只见他缓缓抬起手来,轻轻一挥,便轻易地截断了张延年即将脱口而出的斥责之言。
随着他手臂的动作,其绣着暗云纹的宽大袖口顺势滑落而下
林之书步履从容地朝着粮垛走去,脚下的靴子不紧不慢地踩踏着地面上那几粒零散的玉米粒,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细微声响。
待到走近粮垛之后,他随意地伸手扯开其中一个麻袋,刹那间,一个个饱满肥硕的玉米棒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噼里啪啦地砸落在青石板上,并迅速堆积起来,宛如一座小巧玲珑却又金光闪闪的小山丘。
\"这就是事实\"
\"诸位还不信吗?\"
林之书突然提高声调,两名侍卫抬着特制的铜秤来到场中。
秤杆上錾刻的青龙在日光下泛着幽光,这是先帝为称量边疆贡马特制的千钧秤。
“李尚书,闻人大人,你们要亲自称重吗?”
看着两人问道
“好,就让我和闻大人亲自来验证”
说着走到了前面
闻人礼那花白的胡须却开始微微颤动起来。
这位向来以耿直刚正而着称的老臣,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儿时那段跟随父母四处逃荒的艰难岁月。
那时,饥饿如影随形,死亡近在咫尺。在最困苦的时候,是那位慈祥的祖母,将最后的半个馒头塞进了他的手中,然后默默地吞下那难以下咽的观音土,最终离开了人世。
回忆至此,闻人礼不禁眼眶微红,心中感慨万千。
“好,下官这就和李尚书一同亲自称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沉声应道。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整个场面紧张而有序。
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更没有人缺席这场至关重要的称量工作。
几位负责司农事务的官员们手捧着厚厚的账册,在那一个个高耸的粮垛之间来回穿梭忙碌着。
他们早已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衣衫,在后背上洇出一片片深色的痕迹,仿佛一幅生动的劳动画卷。
每当有人高声报出一个新的重量数字时,司农寺主簿便会迅速提起手中的狼毫笔,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重重地一顿,留下一个醒目的墨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墨点越来越多,逐渐汇聚成了一串长长的数据链。
起初,在那不绝于耳的反对声浪之中,“定是算错了”
这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然而,随着一袋又一袋粮食被准确无误地称重记录下来,这些声音渐渐地弱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这袋还没称呢”之类焦急的催促。
到了最后,整个现场只剩下了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所有人都被眼前惊人的数量所震撼。
\"两千四百八十七斤......\"李尚书扶着粮袋起身时踉跄了一下,夕阳将他佝偻的身影拉得老长。
闻人礼正盯着秤杆末端的星刻,浑浊的眼中映着最后一缕霞光:\"五千三百一十二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