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夜晚,看似安静,但暗潮涌动。张维平的锦衣卫开始了秘密行动,他们分批前往沈正华、许文端以及其他清流派官员的住处附近,搜集这些人日常往来的信息,试图找到他们的软肋。
一名锦衣卫校尉低声道:“沈尚书与翰林院赵青云来往甚密,这赵青云不过是个新科进士,行事却十分活跃。”
指挥使刘坤冷笑:“越是这种人,越要小心对待。盯紧他,查查他与太子是否有联系。”
与此同时,张维平派出心腹,潜入一些中立官员家中,散布流言:“听说太子最近频繁接触清流派,还在密谋‘直谏’,恐怕是想插手朝政,架空陛下。”
第二天一早,流言便迅速在京中传开。
礼部侍郎吴启泰听闻此事,皱眉道:“太子年纪轻轻,怎会如此行事?”
另一名官员摇头:“谁知道呢?如今清流派声势渐涨,恐怕真是太子在背后支持。”
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虽然皇帝表面上没有流露情绪,但内心对太子的不满悄然滋长。
太子听闻流言后,将心腹文臣程立之召入书房。太子斟了一杯茶递过去,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这些流言显然是张维平的手笔,他在父皇面前挑拨是非。你怎么看?”
程立之接过茶,沉稳道:“殿下,此时不宜大动干戈。张维平急于制造混乱,说明他心虚。我们应将计就计,表面上装作无动于衷,暗中继续联合清流派。”
太子点了点头,叹道:“程先生,你一向智谋过人。我担心的是,若这流言传得更远,父皇迟早会对我生疑。”
程立之劝道:“殿下,陛下虽多疑,但若无实证,他不会轻易动摇。何况,清流派官员皆是陛下倚重之人,只要我们步步为营,张维平的诡计迟早会露出破绽。”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好,我便依你所言。但这期间,清流派官员务必更加小心。”
另一边,沈正华府上灯火通明。沈正华召集了赵青云、许文端等人,一同商议对策。
“张党动作频繁,流言四起。各位对此有何看法?”沈正华沉声问道。
许文端第一个开口:“沈大人,如今京中人心浮动,许多人已经开始疏远我们清流派。若不尽快行动,恐怕张党的势力会更嚣张。”
赵青云点头附和:“许兄说得对。但我们现在的关键是找到张党的致命弱点,比如边疆通敌的证据。如果能将这些呈到陛下面前,张维平便无从辩解。”
沈正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赵青云,你与薛逸风联络颇密,可有从边疆传来新的消息?”
赵青云答道:“有些线索,但仍需时间整合。薛逸风那边正在设法运回更多证据。”
沈正华点点头:“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京城内的防备。张党已开始反扑,务必确保我们的人不受威胁。”
张府内,张维平正与刘坤密议。
“流言已经传开,但仍不足以让皇帝彻底对太子失望。”张维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刘坤拱手道:“大人可否借边疆之事,继续施压?若让刘世安制造些边疆不稳的假象,再让皇帝认为太子背后干扰朝政,或可一举让他失宠。”
张维平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你的主意不错。传信给刘世安,让他在边疆制造些‘敌军骚扰’的动静,再安排锦衣卫将消息带回京城。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清流派和太子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难当大任!”
刘坤点头:“属下这就去安排。”
第二天清晨,张维平的书房内烟雾缭绕。他的谋士陆彦跪坐在案前,脸色凝重。
“张大人,锦衣卫传回消息,太子近期频繁与沈正华接触,意图拉拢清流一派。”
张维平冷笑一声,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在桌上:“果然,他坐不住了。”
陆彦点头:“殿下锋芒毕露,却忘了您在朝堂的根基之深。依属下之见,这正是我们扳回局势的机会。”
张维平眉头微皱:“说说你的想法。”
陆彦低声道:“太子尚未立稳阵脚,若能让皇上对他失去信任,他的所有谋划便成空。而沈正华,虽说清正廉洁,却也难免有把柄可寻。只要找到他的弱点,便可一击即中。”
张维平缓缓点头:“你的意思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瓦解他们的联盟?”
“正是如此。”陆彦拿出一封密信,“据可靠消息,沈正华的长子沈文海,曾因失职被地方百姓上书弹劾,此事虽未波及沈正华,但若将其旧事翻出,定能让他声誉受损。”
张维平目光一沉:“好,就从他入手。让锦衣卫彻查沈文海的过往,一旦找到确凿证据,立即呈报御前。”
张维平召集了一干心腹,在密室内布置反击计划。
“刘坤,沈正华与太子的关系愈发密切,你派人密切监视,同时派锦衣卫查探沈文海的底细,务必要在半个月内有所突破。”
“属下遵命!”锦衣卫指挥使刘坤躬身领命。
“韩中丞,”张维平看向礼部尚书,“扩建皇宫的计划已经通过,你的任务是借此机会加强对清流官员的牵制,尤其是那些还在观望的中立派,务必让他们靠向我们。”
韩中丞沉声应道:“请大人放心,此事我会亲自操办。”
张维平站起身,目光锐利:“太子想扶植自己的势力,却忘了朝堂从来不是年轻人玩的地方。我们要让他明白,任何反对我的人,都要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刘坤派出的锦衣卫迅速行动,秘密查访沈文海的旧事。他们潜入当年弹劾案的所在地,查阅地方档案,并威逼利诱与案件相关的知情者。
“指挥使,这里有些地方账册与沈文海失职的举报信,看起来确实有问题。”一名锦衣卫低声汇报。
刘坤翻看着手中的账册,眼中寒光一闪:“很好。这些证据足以引发波澜,将沈正华推向风口浪尖。”
几日后,一封匿名奏折悄然出现在皇帝的御案上,指责沈正华包庇长子沈文海,意图掩盖其失职罪行。皇帝看罢奏折,神色复杂。
“传旨,让刑部与都察院彻查此事。”
消息一出,朝堂上下哗然。一时间,沈正华的清廉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连带着清流一派的势力也被迫低调。
张维平得知消息后,露出一抹冷笑:“兵不血刃,就让他们乱了阵脚。接下来,该轮到太子了。”
夜深时分,东宫书房灯火通明,太子坐在案前,眉头微锁。沈正华端坐一旁,神色凝重。两人面前摊开着几封密信,字里行间尽显张维平党羽的动作和意图。
“张维平近日频繁调动锦衣卫,显然已经察觉我们在暗中布置。”太子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不耐。
沈正华捋须思索,缓缓开口:“殿下,这正是他焦虑的表现。说明我们施加的压力已经开始奏效。但张党势力盘根错节,若要一举扳倒,必须找到更具杀伤力的证据。”
太子点了点头,转而问道:“沈大人,可有进一步的计划?”
沈正华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边疆军报,递给太子:“薛逸风已成功将部分边疆证据送回京城。这些账目中清楚记录了刘世安与张维平在边疆的勾当。如今关键是将这些证据交给监察司苏文,让他在朝会上质问张维平。”
太子目光一亮:“苏文素来刚直,若由他出面,张维平定会难以招架。但这证据传递的过程恐怕凶险重重。”
沈正华点头表示赞同:“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一支可靠的人马护送证据,同时制造混乱,让张维平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太子沉思片刻,抬起头说道:“本宫可以利用东宫的密探,在暗中保护证据的传递。同时,我会散布一些假消息,让张维平误以为我们的目标是夺取他在礼部的核心文件。”
沈正华露出赞赏的神色:“殿下英明。这不仅能迷惑敌人,还能拖延时间,为我们争取更多的筹码。”
两人继续细化计划:沈正华安排密探与薛逸风接头,将证据从隐藏的地点转移至安全屋,最后交给监察司苏文。太子的密探则负责沿途保护,确保无纰漏。
太子下令安排东宫心腹,将“沈正华计划偷取礼部文件”的消息散布到张党的耳目中,让张维平的注意力集中在礼部。
沈正华表示,在朝会上将以边疆军费和粮草问题为切入点,继续对张维平施压,进一步削弱其党羽的支持。
计划敲定后,太子站起身,郑重地对沈正华说道:“大人,这次行动关系重大,若能成功,朝堂必将迎来新的局面。本宫对您寄予厚望。”
沈正华拱手行礼,目光坚定:“殿下放心,臣必全力以赴,为大周清理门户。”
朝堂之争如同暗潮涌动的深海,稍有不慎便会掀起滔天巨浪。张维平作为深谙权谋的老狐狸,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张维平坐在府邸的书房内,面前是一张京城关系网的图册。他目光冰冷,手指轻敲桌面,沉声道:“沈正华、赵青云,这些人虽势力薄弱,但若任其发展,终究会成大患。”
他召来心腹刘坤和几位张党要员。张维平开门见山:“最近朝中局势对我们不利。沈正华那边频频动作,赵青云又借翰林院之便,暗中联络许文端等人。他们是太子的暗棋,必须迅速瓦解。”
刘坤低声道:“大人可有计划?”
张维平点头,冷笑道:“先打击外围,斩草除根。刘坤,你带人查翰林院内部,看赵青云与谁往来密切。同时安排锦衣卫搜集沈正华的把柄。必要时,制造些‘证据’,让他无从辩驳。”
第二日,锦衣卫的暗探分头行动,监视赵青云的住所和往来人员。他们发现赵青云与太子的幕僚有所接触,立即将消息回报张维平。
刘坤向张维平汇报:“大人,赵青云与太子幕僚来往密切,似乎正在策划什么。是否现在就动手?”
张维平思索片刻,摆摆手:“不急,太子那边如今并未暴露我们太多的秘密。但可以给他添点麻烦——散播些谣言,挑拨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父子离心。”
刘坤点头,阴恻恻地一笑:“属下明白。”
几日后,张维平在朝会上突然提议修订科举律例。他以“防止寒门学子借机扰乱朝纲”为由,建议加强对新科进士的审查,尤其是那些在翰林院任职的人。
赵青云听到此提议,眉头紧锁,暗中与许文端交换了眼神。他意识到,这分明是张维平针对自己的阴谋。
沈正华站出来反驳:“张大人,寒门学子入仕,本是为国之福。若因个别问题便以偏概全,不但有失公允,还恐失天下民心。”
张维平冷冷一笑:“沈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天下安稳才是根本。若有人假借科举之名,行谋逆之实,岂不更可怕?”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始终未置可否,仿佛对此事并不关心。
与此同时,太子在东宫得知此事后,拍案而起:“张维平步步紧逼,简直不把孤放在眼里!”
他的谋士徐景川宽慰道:“殿下不必动怒。张维平虽嚣张,但也不过仗着皇上的宠信。只要我们稳扎稳打,争取更多支持,他终究会有疏漏。”
太子点点头:“孤的确不能轻举妄动。传孤的意思,让沈正华暂且稳住局面,孤会另寻时机。”
张维平的动作并未逃过皇帝的眼睛。夜深时分,他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翻阅着奏折,目光不经意地落在一份关于太子与清流官员密会的密报上。
“太子啊太子,你到底想干什么?”皇帝轻声自语,嘴角却泛起一丝冷笑。他慢慢合上奏折,命人传旨:“将今日朝会的争议留存,择日再议。”
这看似平淡的一道圣旨,却让张维平和沈正华一方都暗暗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