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安苒没拒绝,给他们俩也量了,甜甜松了一口气,安安的脸上的松气没有甜甜这么明显,但也还是看得出来。
刚刚安安也以为妈妈不给他做衣服了,也着急了。
但安安脸上的着急没有甜甜的那么明显,那么急躁,但脸上的着急还是能看出来的。
不出所料,当天晚上安安和甜甜还是要闹着跟庄辰溪和庄辰宇睡。
知道他们昨天晚上没有打架,安苒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而俞毅看着他们两个这样若有所思,既然已经分开睡了,那是不是等庄辰溪和庄辰宇走后也可以直接让安安和甜甜他们两个人自己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安苒将给四人的书包准备好就去上班了。
俞毅将家里收拾好,将四人送出门之后也锁好门去上班了。
至于要补课的四人自己去老师家里补课就行,反正昨天已经上过门了,庄辰溪和庄辰宇也知道地方了。
而安安和甜甜早就是轻车熟路了,根本就不需要人带。
而蔡萍自然是早就在家里等着的,知道俞毅和安苒是要上班的,所以补课的时间肯定比昨天早。
因此也起得特别早的,因为她知道安安和甜甜来的时间会比较早的,因为安苒上班要早去的。
说实话,昨天安安和甜甜到得那么晚,刚开始的时候,蔡萍还是很惊讶的。
而这边安苒提前出门,提着东西,没有直接去上班,去了安家。
来到安家,安家人也刚吃完早饭,刚准备要去上班,至于小孩子,则还在吃饭。
看到安苒来了安家人一点都不惊讶,毕竟安苒隔三差五就会上门的。
看到安苒手里的东西,白秋挑了挑眉。
“你这是打哪来的?咋搞到了这么多东西,哟,不错,还有樱桃,这东西种的人可不多,这搞了这么多,运气不错啊,咋都拿来了?咋不给安安和甜甜留着。”
听到这话安苒摆了摆手,“家里多的是呢,自然不会落下他们两个的。
我昨天没上班,去了一趟周边的集市,看到有卖的就买了不少。”
特别是这樱桃,她可是足足买了十斤,全放家里,即使家里这么多人也不可能吃得完的。
即使吃的完,安苒也不会放任他们这么吃的,过犹不及,一样东西吃多了对胃不好。
听到这话白秋还有些惊讶的,她可知道她这个闺女可,可不是个随便请假的人。
“这咋了?咋还请假了嘞?今天也不是周日一啊。”
“我大姑子两个孩子过来了,我公公这两天有一些旧伤有些复发,要休养一段时间。
我婆婆要照顾我公公,刚好孩子放暑假了,就送过来玩一段时间,等开学了再回去。”
听到这话白秋连忙道,“那亲家公没啥大事吧?”
安苒摇了摇头,“没事,都是老毛病了,休养一段时间就行了。”
听到这话白秋也松了一口气,俞毅他爹没事就行。
之前几年,虽然对那个亲家母有些不太满意,但对这个亲家公还是没有的不满意的,不止不没有不满意,还非常满意。
每年人虽然没过来,但每年的钱可是打到了的。
在白秋心里,人来不来不重要,毕竟人家也有工作,也忙,钱到了就行,钱毕竟钱也是心意。
就俞松给的那些钱,拿着那些钱找个人照顾安苒不好多了,自己找的人,有哪不合适,有哪不满意,提出来就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要是安苒她婆婆来了,啥都只能听她婆婆的。
毕竟婆婆来伺候你,来照顾你,给你带孩子,你还敢有意见。
在白秋看来,还不如给钱来的实在,这也是白秋对安苒嫁给俞毅没有一点儿意见的原因之一。
白秋对安苒的婆婆有一点不满,就是啥事都没表态,但她也知道安苒公公和婆婆是一起的,有一方拿钱就行了。
因此即使有不满也从来没有在俞毅面前表现出来过,只是私下和安苒嘀咕嘀咕。
但对于安苒的这个公公,从各个方面来说,白秋都是希望他好的。
只有那种既是负担又不希望年轻人好的老人才会讨人嫌,才会没人希望他们好。
但这哪一点俞松都不符合,都沾不上边。
俞松既不是负担,对于俞毅他们这个小家庭又挺关心的,还各方面的支持。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白秋都是希望俞松好的。
俞松没事白秋就放心了,又想到安苒说了另一个事。
“你说你大姑姐家那两个孩子来了?”
安苒点了点头,“来了,在这住个暑假,玩两个月再回去。”
听到这话白秋嗔怪了自家闺女一眼,“那你咋把四个孩子扔家里面,安安甜甜还好说。
你大姑姐家的两个孩子人家一过来就扔家里。到时候别人怎么说你,明天带孩子过来玩玩呗。”
关琳也连忙道,“是啊,小妹将孩子送过来呗,我在家能帮你们照看一下。”
这话关琳说的是真心实意的,毕竟无论是安苒也好,俞毅也好,她帮忙带孩子给的东西都不会少。
从这几年帮忙带安安和甜甜就知道,给他们带两个孩子给的比她自己现在挣的一点都不少。
虽然说表面上就那么多钱,但除了给钱,私底下给的东西也没有少过,那些东西才是大头,路乐他们也一样。
因此给安苒和路乐带孩子,关琳是非常乐意的。
不像她娘家大哥和二哥他们,她帮忙给带了两个月的孩子,一分钱没给她不说,她还要倒贴东西。
就这样,她娘家人还觉得她不帮衬娘家,对婆家的孩子更好。
也不看看他们给了多少,而她婆家这些人,她帮忙带孩子人家给了她多少。
看到她娘家的做派,关琳只庆幸她婆家的人是不在乎这些东西的。
要是换户人家,关琳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知道该怎么她婆婆了,也不知道会怎么被婆婆针对。
这些年越看白秋是怎么对安苒的,越看路乐的母亲是怎么对路乐的,关琳就对娘家越来越不满,也越来越不听她娘的话了。
安苒摇了摇头,“不用了,他们两个也补课去了。”
听到这话安家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特别是白秋。
“啥玩意?你把你大姑子家的孩子也送去补课了?
人家过来玩,你送人家去补课,你就不怕俞毅说什么吗?到时候你婆婆对你有意见咋办?”
安苒无所谓的道,“说什么呢!俞毅怎么可能会有意见,是他们两个自己要求去补课的。
看安安和甜甜在补课,他们自己提出他们也想要补课的。
他们要去,我不送他们去,不准他们去,到时候他们反而还不高兴了,人家也会还以为我舍不得钱呢!”
这倒是事实,毕竟这是庄辰溪和庄辰宇自己提出来要去补课的。
虽然说她引诱了一会儿,但其实即使她不引诱,知道安安和甜甜在补课,两人到时候肯定也是希望去补课的,只不过是早几天去和晚几天去的区别而已。
到时候要是她不同意的话,安安和甜甜去了,他们俩人就留在家里,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舒服的。
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一不小心说漏嘴了,或者不小心说了什么,别人还会以为她舍不得那个补课的钱。
毕竟虽然没明说,但大家也心知肚明,补课肯定是要钱的。
俞毅是不会这么想的,因为俞毅知道她不会缺这点钱,也不会舍不得这点钱。
但外人可不会这么想,特别是大院里还有很多那种见不得别人好的人。
即使庄辰宇和庄辰溪不会说什么,那些人见不得人好的人都有可能会引诱着他们说什么。
安苒挑了一个樱桃放嘴里,“再说补课有什么不好的,学习不好吗?我还巴不得他们多学。”
这话安家人无话可说,确实多学点好,他们也希望家里的孩子多学点,但偏偏安家的孩子并不想。
当初知道安安和甜甜在补课的时候,他们也希望家里的孩子去补课的,但偏偏安家的孩子都不想去补课。
平时是挺喜欢学习的,毕竟那是学习的任务,但要他们放假还去学习,那他们做不到,也不想做。
他们见孩子这样安也不好说什么了,因为他们也不能拿着棍子逼孩子放学后还补课。
再说孩子的成绩也挺好的,都是班上的一二名,在年级也是一二名,再补课也就那成绩了。
咋俞家的孩子就这么认真呢,安安和甜甜的成绩挺不错的,那俩孩子,之前他们也听安苒提过,成绩也非常好,都是一二名。
为什么人家就这么乐意学习,他们安家的孩子就这么不乐意学习?
安苒没和安家人说下学期安安和甜甜就上三年级了。
虽然大家平时关系挺好的,小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挺好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比较,在学习方面还是会有比较的。
要是路乐和关琳知道安安和甜甜下学期就上三年级了,那安锦城、安锦华和安锦江的补课之事就逃脱不了了,被即使被棍子压着也得去补课了。
她也知道安锦城和安锦华在放假的时候不想补课。
补课这事也得遵循孩子的意愿,对于学习的事情,其实只要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能认真学习,在家里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
这种课外的补课,如果孩子想要补,喜欢补的话也可以补。
但安锦城和安锦华以及安锦江都是完全不乐意的,也就没有必要强迫的必要。
带着不愿意不乐意的心态去学习,也没有多大的效果,也没有有必要多此一举,搞不好还可能到时候闹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不好。
要是到时候他们之间关系闹僵了,她这个补课的提起者肯定会被波及的。
不过即使他们目前不知道,以后还是会知道的,但这事不是她提起的就行了。
白秋看向安苒,“这么远的路程,那俩孩子自己过来的,还是小毅去那边接过来的?”
白秋觉得应该是俞毅接过来的,毕竟那俩孩子太小了,这么小的孩子,这么远的路程,就让他们两个人单独过来,想来都不放心。
“我公公的警务员帮忙送过来的。”
听到这话安家人就没说什么了,俞松的身份他们是知道的,也有警务员也不奇怪。
每到这里关琳就有些感慨,她这小姑子的命真的是非常好的,在家里备受宠爱,结婚也是嫁入豪门,投胎真的是一门技术活。
安苒又看向关琳,给了她一张条子,“对了,二嫂这是那俩孩子的尺寸,麻烦二嫂给他们做几身衣服。
那女孩子做两条裙子,男生做三套衣服,女孩子加上裙子也做三套吧,安安和甜甜也一样。
布料的话,你看着来,我相信你的眼光,钱的话到时候一起给你。”
关琳接过条子点了点头,“行。”
要她说,她这小姑子真的是很大方,这安安和甜甜今年可一人已经做了两套衣服了。
虽然是春装,但夏天穿也行,将袖子撸起来就行了。
而且去年夏天安安和甜甜也做了夏装的,但安苒就是不乐意孩子穿旧衣服,每年必须得做。
不过她家孩子每年也是这样,即使她不做,她婆婆和男人也会要求做,在看大嫂家也是这么做的,她也不好不做。
照她看来,小孩子捡上面大孩子的衣服穿就是,哪有必要这么做。
而且衣服做大一些就是,哪有必要这么年年做。
刚嫁过来那两年她真的是有些不适应的,就没见过这对孩子这么大方的家庭。
但经过这些年,她也慢慢习惯了,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反正他们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毕竟无论是她小姑子也好,大哥大嫂也好,她男人也好,婆婆也好,公公也好,都对她挺好的,肯定不会害她。
安家人就是比她有远见,他们做什么她跟着来就行,铁定不会出错,反正也不会吃亏,因为他们不会让她吃亏。
白秋看自家闺女要给她大姑子两个孩子做衣服,点了点头,这才像样嘛,这才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