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冒顿死后,匈奴王庭立刻拥立新的单于继位。但是由于这一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匈奴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型战争的能力,被迫开始向外蒙古迁徙。
当汉武帝得知匈奴大获全胜的消息后,他那睿智而果敢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地图上的河西走廊一带。这片土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不仅连接着中原与西域,更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关键防线。
经过深思熟虑和与大臣们的反复商议,汉武帝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一道诏令: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这一决策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无数的工匠、士兵和百姓被动员起来,纷纷奔赴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
首先动工建设的是武威郡,这里将成为汉朝军队屯驻的要冲之地。城墙高耸入云,防御工事严密坚固,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接着是张掖郡,它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迅速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基地,为前线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酒泉郡则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东西贸易往来的枢纽,商队络绎不绝,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最后是敦煌郡,这座位于边陲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化交流在此频繁发生,艺术瑰宝层出不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西四郡逐渐稳固下来,它们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汉武帝的这一英明举措,不仅加强了汉朝对西北地区的控制,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接下来长达十年之久的岁月里,汉武帝凭借着之前成功开拓河西四郡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毅然决然地在云州城部署了整整十万雄师。这十万精兵强将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牢牢守护着云州及其周边广袤无垠的草原区域,使得那些原本动荡不安、时常滋扰边境的草原部落逐渐变得安分守己起来。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雷厉风行地派遣大批能臣干将火速进驻东北地区。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将这片富饶而神秘的土地纳入到大汉帝国辽阔的版图之中。紧接着,朝廷在此设立了辽东郡,并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行一系列治理政策和发展规划。
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边疆防线并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汉武帝又下令在黄河河套地区大规模开展屯田戍边活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终于在这里成功建立起了朔方郡。而在黄河河套的下游地带,同样也通过不懈的努力建成了宁夏府。这些新设立的郡县不仅成为了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据点,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繁荣。
因为汉武帝知道,只有通过屯田戍边这种方式才能将卫青霍去病他们战争获取的胜利稳固下来,而且通过屯田戍边才能长久的占领这些区域。
而话说郭涛这次穿越成为东方羽,胜利之后自然是回到了大月氏。
虽然目前没有了匈奴的威胁,但是河西走廊已经整体纳入大汉的版图,对于大月氏来说,郭涛说动大月氏王东方宏进行了迁徙,因为有前面帮助卫青和霍去病的功劳,大汉不但没有为难,汉武帝还亲自下诏,给与了绿色通道,同时大汉还给大月氏提供了足额的粮草、马匹以及各类武器装备。
大月氏顺利的迁徙到了西域,此后的数十年间经过不断地扩张,成为雄踞西亚的贵霜王朝,此后数百年间,大月氏都成为大汉最佳的盟友!可靠的联盟。
而作为穿越者的郭涛,并没有随着父亲东方宏迁徙,而是将王子之位传给了弟弟东方云
自己则留在了大汉
汉武帝邀请东方羽做官,但是东方羽并无心做官,最终汉武帝无奈,只好给东方羽挂了一个翰林院学士,太子太傅的称号,邀请东方羽每年给自己的皇子们上几天课,东方羽欣然答应。
而东方羽则带了自己最初从大月氏带过来的6名大月氏族人留在了大汉的首都长安。
郭涛开始着手考察长安的房地产市场。他带着那六名大月氏族人在城中四处奔走,观察各个地段的人流量、房屋布局等情况。
他们发现靠近皇宫和学府的地方地价极高,但郭涛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打算建造一种既适合官员居住又方便学子求学的复合式住宅。于是,郭涛拿出自己在大月氏积攒的部分财富,购置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地皮。
接着,他按照现代的建筑理念设计图纸,引入排水通风系统,这在当时可是极为新颖的概念。族人们虽疑惑但也全力协助。
然而,施工过程并不顺利。一些保守的工匠认为他的设计违背传统,拒绝参与。郭涛只好耐心解释新设计的好处,还亲自示范。慢慢地,工程得以继续推进。
几个月后,第一批住宅落成,独特的样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许多官员和富裕人家前来询问,郭涛的房地产事业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开启了,他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在长安的地产界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