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悄然迈入十一月,尽管那炽热的阳光仍旧毫不吝啬地倾洒大地,但空气中已然弥漫着浓郁的秋意。
秋风轻拂而过,带来丝丝凉意,宛如大自然轻柔的抚摸。道路两旁的树木纷纷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盛装,红的似火、黄的如金、橙的像霞,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落叶随风飘舞,像是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落在地面上,堆积成厚厚的一层,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金色地毯。
人们漫步其中,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首美妙动听的秋日乐章。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洁白如雪的云朵悠然自得地飘荡着,与这满目的秋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沈建珍兴冲冲的来找张红英:“阿英,明天我们班组织去栖霞山看红叶,你也一起去吧?”
张红英有点迟疑:“明天可是周末呀,一星期里人最多的时候,你叫我放下生意不做,去玩?”
平时一天只能卖四十到六十碗米线,周末可是可以卖到一百多了。
沈建珍扯她:“哎呀,你就去吧!你不也说了,要享受大学生活吗?天天在店里待着,别人玩的时候你最忙,哪还有什么时间享受生活?
年纪轻轻的,还是要有玩的时间才行。等我们将来工作了,可就再没有这么舒服的时光了。”
张红英还在犹豫:“我是让你享受大学时光,但是我也不是大学生……”
沈建珍不高兴了:“谁说只有大学生才能享受这种悠闲生活。你也可以呀。挣钱不就是为了好好生活嘛!”
张红英被说动了,跟马大姑说:“马大姑,我们明天休息一天?”
马大姑没有半分高兴劲。老板这么任性,这店得黄吧?
“小沈说得太对啦!年轻人嘛,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正是尽情玩耍享受生活的时候啊!
你现在不玩,将来会后悔的。
等你到了我这岁数就知道了。,一旦到了咱们这个岁数,那世界可就完全不一样喽!
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赡养,下有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别说是出去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了,就算面前摆着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恐怕也难以勾起食欲了!因为每天脑海里想的都是那些沉甸甸的现实问题:一家人的生活费从哪儿来?孩子们上学的学费该怎么凑齐?还有老人家生病住院所需的高额医药费用又要如何承担……这些压力如同大山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呀!
就算是没有这些压力,年纪上来了,体力,精力,也都不行了。
对世界,也再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好奇与激情。”
“所以老板,你去玩你的就行了,明天我来开门!”马大姑在张红英的强调下,已经知道张红英是真正的老板,并不是老板娘了。
“我保管不能耽误你的生意!你玩够了回来盘账,我保证一分不差!”马大姑信誓旦旦保证。
有一个这么敬业的员工,张红英也是很为难了。
店开的好好的,突然关门,让老顾客扑个空,确实挺影响口碑的。不过马红艳说的对,年轻的时间,就这么短。要好好珍惜。
沈建珍嗨了一声:“明天我们班里包了一辆大巴车的,十点半才出发。我跟你一起,把东西都准备好再走。
等马大姑来了,能卖多少算多少。
反正骨汤、棒骨,都在锅里保着温。
米线也泡好,大姑过来只要煮米线,然后添汤就够了。”
张红英狠狠的心动了。跟大学生们一起玩,让自己身上也沾点文化人的味道。
都是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等你有所感慨的时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式。张红英侥幸拥有两次机会,再不珍惜,那是暴殄天物呀。
“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去你们学校,怕来不及吧?”张红英心里打定主意,嘴上还有点顾虑。她就是这么个人,总需要别人再三给她坚定信心。
沈建珍笑道:“既然想出去玩,就花点钱呗,怕公交车赶不上时间就打车。一公里三块钱,有二十几块钱怎么着也够了。”
张红英没好气,:“你可真是财大气粗了。可再不是以前三毛钱买包榨菜吃三天的时候了。”
沈建珍笑眯眯:“这不是因为我有一个好姐妹嘛!你带我发财,我带你花钱。
再说了,我当年三毛钱买包榨菜,冲开水吃三天,并不是为了以后还这样过。
我只是坚信那种艰难的日子是暂时的,将来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才能撑下来。
如果怎么过都是节衣缩食的苦日子,谁傻了还要坚持啊。”
沈建珍就是,钱多多花,钱少少花。实在没钱,开水泡饭也能吃两大碗。
既然想好了要打车,还有大巴,张红英决定干脆多煮上一锅茶叶蛋,第二天带到车上。
大学生出去玩都是穷游,饿的要死也只是随便垫垫肚子。景区里的饭菜,哪里吃得起。
他们通常是买个面包包子什么的垫一点。但是景区,就算是有卖茶叶蛋的,也肯定比外面贵。
沈建珍数了数:“你干脆煮七十个茶叶蛋吧!我们班三十个人,一个人两个。
多出来十个,防止别人也带同学,老乡什么的。”
张红英本意是带茶叶蛋请他们吃的,沈建珍不同意:“你放心,我们出去,最后都会算好账,一个人多少钱交上来。你不用为难,也不用不好意思。”
张红英还是觉得,把生意做到同学头上,怕沈建珍为难。
沈建珍嘀咕:“那我们班同学经常叫我给他们带苏州的丝巾,绣花手绢什么的,我从来没有客气过。
苏州卖八块钱的丝巾,我带到南京,发现质量比我差的还能卖二十五。我也就按二十五的价格卖出去。
我们同学还有人进了方便面,贺卡,袜子,电池,在宿舍里卖呢。
我买的电吹风,租一次三毛钱。”
张红英目瞪口呆:“你还做生意呢?”
沈建珍:“啊?一个电吹风几十块钱,冬天头发如果不吹干就要结冰。花三毛钱租一次,很划得来的好吧。”
“不是,我就是觉得,都这么熟了,怎么好要钱……”
沈建珍笑:“在外面你要习惯呀,又不是鸭湾村,大家耻于谈钱,担心谈钱伤感情。
我们就要一分一厘都说清楚,省得老觉得别人占了自己便宜,自己吃了亏。
大家都是学生,都是吃国家的补贴,还有父母的生活费
算清楚挺好的。”
张红英:……所以我没有跟父母算清楚,也不完全是我自己蠢。而是那个环境就这样。沈建珍出来后,受到的影响就不一样了。就是要说清楚,要算明白。不能大家稀里糊涂,自以为心照不宣,实际上吃哑巴亏。
张红英表示:学到了。
在中国的传统社交文化中,谈钱往往被视为一件很羞耻的事。人们习惯于将金钱的话题隐匿在人情的幕后,认为过于直白地谈论报酬、花费或利益分配会显得不够大气或是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涉及到明确的经济往来,也更倾向于含蓄地处理,用“随缘”、“帮忙”这样的词汇来淡化金钱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避免直接讨论金钱的态度,有时却会导致面和心不和。事情过后,当事人才会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承担了更多的成本或是牺牲了个人利益,而这些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认可。
尽管如此,在公共场合下维持和谐、避免冲突仍然是许多中国人心中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
而张红英至今都没有开诚布公的跟李小芳和张小树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也是此种观念的深度受害者。
像上辈子,每次春节,张红星会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回家里团聚。
张红星一家,明明是收入最高的,回家却只带一箱水果,牛奶之类的。
张红英准备好所有年货,还要好吃好喝款待他们一家五口。
最要命的是过年,给晚辈发压岁钱的时候。
大家对于给孩子们多少金额的红包并没有事先沟通。然而又要保持一致。
这种时候,张红星因为收入较高,都会财大气粗,给每个孩子都包500元的大红包;
他掏出来两千块钱,一千五还是自己家孩子拿着的。
他们夫妻俩一共掏出来四千块压岁钱,张宇昊拿到一千。
张红英骑虎难下,也要跟沈永健一人出五百的红包。他们拿出去四千块钱,最后回来一算,张宇昊手里的红包只有两千。
而张红星家三个孩子,加起来有六千红包。
每次张红英都要吃个哑巴亏。
如果早点跟沈建珍学一学,,至少发红包的时候,她可以硬着头皮说:“姑姑和伯伯收入低,不像你爸妈收入高,我就意思一下,你们别嫌弃啊。”
盖房子的时候,她也可以跟张小树明确提出,这房子盖完了,到底是他张红英的,还是张红星的,还是各一半?
如果早就说明白了,房子是张红英的,就把房产证落张红英的名字。
如果是张小树的,将来两个人一人一半,那也要一个人出一半的钱,房产证分割开。至少要落在纸面上。
当然,如果将来要给张红星,她也不反对。但是她不会为盖房子出一分钱,并且自己会另外申请地基,盖一间自己的房子。
然后两个老人,她也不会一个人挑起重担。苏州医疗条件,可不比底下小镇子好多了?
城镇一体化之后,他们的医疗卡,去苏州也是能用的。所以为什么不让两个老人,去跟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享享福呢?
张红英那些年,除了上班,回家来还要帮忙干两个老人接回来的处理塑料袋的活。
塑料高温烫过之后,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一个塑料袋,不过能赚一分钱……张红英都记不清自己经手过多少个塑料袋了。
张红英感觉自己的观念一直在被刷新。
前世五十多年,都过的稀里糊涂,及不上跟沈建珍出来见世面的这一年多增长的见识多。
“建珍,如果我不借钱给你读书,你上了大学会不会带我出来?”张红英突然问道。她在为前世的自己找一种可能性。
沈建珍苦笑:“我的好阿姐,我有现在,一半是你的功劳。
你要是不借钱给我读书,我上高中还是有哭兮兮的吃酱油泡饭,榨菜泡饭。
上了大学,要拼命赚奖学金,拼命打工。
自顾不暇的时候,哪里还能想的到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基本上是中国每个读书人的想法。
在我的想法里,我首先要过好自己,第二是拉一下建兴,还有养好父母。
第三才是亲朋好友,对我有恩情的人。
第四才是去主动帮助其他人。
虽然实话说你可能不大爱听,但是,你如果没有借钱给我,没有带我赚钱,按我们的交情来算,你应该在第四批人里,但是第四批人里,你应该排第一。”
沈建珍一个字都没有哄张红英。张红英多少是有些失落的。在张红英心里,沈建珍老早就排到第一了。
原本正常人心里,都应该是父母排第一的。两世为人,新仇又加旧恨,张红英只能把亲人排倒数。
沈建珍前世虽然渐行渐远,除了童年一起长大的那点情谊,后来再没有多少交情,却是她这辈子重生后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沈建珍对情绪敏感,感觉到张红英有点失落,连忙解释:“阿英,我不是说你不重要。在朋友里,你是顶重要的。
但是养父母,那是我的责任。拉扯弟弟嘛,总归是一家人。我要是放着自己人不管,那除非是他们对不起我。否则我肯定要把他们放重要位置的。”
张红英没好气拍来沈建珍的手:“行了行了,我总不能跟你爸妈还有你弟弟争你心里的地位。你当你是什么香饽饽。”
既然说到亲兄弟明算账,张红英干脆让沈建珍再理理账,把他们这家店的开支也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