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坐在雕花梨木椅上,目光落在不远处正低头沉思的宝玉身上,只见他神色间透着些许郁郁寡欢,仿佛心头压着千斤重担一般。
贾母见状,心中不禁暗暗叹息一声。
她深知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期盼着宝玉能够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从而光耀门楣,为家族增添无尽荣耀。
然而,自从族学进行改革以来,这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种种反响却令她感到有些失望。
如今的族学每隔两三天便要举行一次考试,不论是文科还是武科,考后都会张榜公布成绩和名次。
如此一来,自家那几个孩子在族学中的真实表现,贾母等一众长辈们可谓是了然于胸。
面对这般残酷的现实对比,贾母近来对于宝玉的宠爱之情也稍稍有所减退。
相比之下,那些在族学里表现还算不错的贾琮等人,则逐渐引起了贾母的关注,开始得到她的另眼相待。
不过,转念一想,宝玉终究是自己最为疼爱的孙子,即便日后他未能取得太大成就,也无甚要紧。
大不了到时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私房钱来,保他一世平安富贵,衣食无忧也就是了。
想到此处,贾母那颗失落的心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丫鬟进来回报,说是赖嬷嬷想要求见贾母。
贾母听了甚是高兴,急忙让人把赖嬷嬷请进来。
年纪大的人越发念旧,赖嬷嬷是从小贴身伺候贾母的丫鬟,虽然只是个奴才,但如今出入贾府的时候仍然相当有排面。
不仅现在伺候贾母的心腹丫鬟如鸳鸯等人都要笑脸相迎、奉承着她,等到她进门之后,就连宝玉、黛玉和三春等人都不敢托大,纷纷起身见礼。
赖嬷嬷也是人精式的人物,趁机好生夸赞了宝玉、黛玉等人一番,奉承贾母教养了一批模样出挑、聪明伶俐的孙子孙女。
自己疼爱的孙子孙女得到赖嬷嬷的称赞,贾母比自己受到赞美奉承还要高兴,假意谦虚了几句,但其实话里话外还是夸耀着自己的孙子孙女,特别是之前受到皇后嘉奖的黛玉和三春,更是被她引以为荣。
赖嬷嬷满脸堆笑,嘴里不停地说着夸赞贾母的话语,但眼神却时不时地游离,透露出一丝心不在焉。
她极力想要掩饰内心的不安,可那略显僵硬的笑容还是让人察觉到了异样。
贾母心情愉悦地与赖嬷嬷闲聊了几句后,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赖嬷嬷那不寻常的神情。
她微微皱起眉头,关切地问道:“我瞧着你今日似有些心神不宁,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烦心事?不妨直说,若能帮得上忙,我定不会坐视不管。”
听到贾母这番话,赖嬷嬷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她一边抽泣着,一边哭诉道:“老祖宗,您可要为我们作主啊!想我们赖家,世世代代都是贾家的奴才,尽心尽力地为主子们办事,就算没有立下功劳,也总有几分苦劳吧。不知我的儿子赖大和堂侄赖二究竟犯下了何等滔天罪过,竟惹得赦大老爷和东府的珍大爷亲自带人打上门来,二话不说就将我们赖家给抄了个底朝天!我年纪一大把,也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主子有何不满,生受着便是。只是希望老祖宗您念及往日的情分,发发慈悲,饶过我的儿孙们吧!”
贾母听了赖嬷嬷的话,不由得大吃一惊。
这段时间,凤姐重新管家,又拉上了黛玉、李纨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姐妹几人一同参与其中。
这群女子可谓巾帼不让须眉,雄心壮志地对以往的管家规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与完善。
在这一系列变革之中,自然有不少平日里刁钻蛮横的奴仆撞到了枪口上。
他们或是偷懒耍滑,或是暗中偷取财物,种种劣迹皆被一一揪出。
对于这些犯错之人,凤姐毫不留情地下达了严厉的惩罚命令。
一时间,贾府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受罚的奴才们更是叫苦不迭。
然而,这些奴才怎肯轻易罢休?
他们纷纷四处奔走,想尽办法托各种关系,妄图能寻到贾家的当家人,好为自己说情求饶。
可贾母对此却是心知肚明,以往她或许因为嫌麻烦,而对这些奴才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此次既然已经放权给凤姐打理家务,并事先言明要全力支持她,那么便断不能在这个时候打她的脸,推翻她对这些奴才们所做的处置决定。
贾赦如今也是一门心思想要获取系统积分,整日里绞尽脑汁地搜寻着这些奴才们的罪过把柄。
他巴不得借此机会好好整治一番,又怎么可能会替这些奴才们出面求情呢?
至于贾政更是万事不管,对于这些奴才们的求情告饶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这些奴才们也只能认命,府里的风气倒是好转了许多。
这股整改风波,此前倒是一直未曾牵连到贾母身旁的人。
故而即便整个荣国府的后宅,时不时就会上演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但贾母所在的荣禧堂,却依旧如往昔一般宁静祥和。
然而就在近日,那贾赦却好似突然间鬼迷心窍般,开始四处搜罗起自家奴才们的罪责证据,并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抄家之事。
对此,贾母虽说是有所耳闻,但因那些遭逢抄家噩运的奴才与她并无太大关联,再加上贾赦手中确实握有确凿无疑的罪证,惩治这些奴才倒也恰好契合了贾母先前提出的拯救荣国府的那四条应对之策。
于是,贾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缄默不语,并未对此事发表过多看法。
然而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贾赦这把抄家的大刀,最后竟然砍到了赖家的头上。
正如赖嬷嬷刚才所说,赖家可是几代人都忠心耿耿的侍奉着贾家,赖嬷嬷更是贾母昔日的心腹。
现在若是一言不合,就被贾赦抄没了所有的家产,传了出去,岂不是会让人觉得贾母和贾家薄情寡义,没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