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战鼓擂。
攻城之战的风终究还是吹到到了蜀郡城下。
原本因为携带五万老弱病残家丁的兆慧,一改往日之颓,自己这边差劲,对面城中起义军同样也差劲。
今天这场战斗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菜鸡互啄’,唯一不同的是,自己这边有五万菜鸡,而对面只有区区五千人,优势在我!
虽然兵临城下,但梁军双方状态却是极差。
满八旗这边。
有的老头子因为站在原地太久,导致双腿颤颤巍巍摔倒下去。
耳聋的因为感受不到号角和战鼓声响带来的激动震撼感,正在东张西望,时刻关注别人的动向,从而跟着别人的动作进行相应运动。
瘸子杵着拐杖,想到自己等会靠着一条腿在战场中生存之艰难,不由的泪流满面。原本自己在王府天天坐在凳子上给主家洗马桶挺好的,硬是被搞到这里来,牛马的命就不是命吗,呜呜呜~
他们这些都是家丁,大部分和主家都签订有终身契约,发的响银都给了主家,即便阵亡,抚恤金也会到主家手里。
加上大家平日都是干一些杂活贱活的,打仗什么的不懂。
眼看即将就要去攀爬那高耸的云梯,去扛着石头举着盾牌不顾一切的往前冲,心中不由惧怕起来,伤感带动泪腺,泪水不争气的就要流出来。
在看城墙上李狗儿这边,战端未开,一个个已经双眸满是绝望之色,为了凑人数,伤员缠着绷带病怏怏的都站到了城墙头上来。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密密麻麻的来犯之敌,眸子里满是崩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兆慧还有一丝丝的忧虑,这一点李狗儿也看出来了。
为了打消他的疑虑,他决定再施一个小伎俩。
李狗儿听了秀才军师的话,当即列阵出士兵,呈冲锋之势朝着外面。
身穿黄袍的李狗儿,白袍的白纯风,还有王大刀朱能等人一同朝着一个方向冲杀。
这可把兆慧来了个措手不及。
他敏锐的判断出,这是起义军知道固守城池死路一条,便做最后的突围。
一时之间也不由的兆慧犹豫和制定什么战略了。
双方交战在一起。
不过不良人的人马到底是少了些,才二千人。和兆慧得到的情报五千人还要少。
这不难解释,突围是一个体力活,那些伤员和老弱病残当然只能够留在城里等死。
只有丧且还有战斗力的,能够跟着主帅们搏出一条希望之路来。
两千人吗!
好一个猪鼻子插大葱装象,骗的我团团转!
兆慧也不犹豫了,都这种情况了,再不全力以赴更待何时!
而李狗儿这边,刚刚尝试突围就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只能命令个全军回城。
刚还轰轰烈烈的突围行动,顿时化身成为了龟缩行动。
但两军交战,十分胶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士兵相互混杂。
开城门容易,关城门可就难了。
在起义军改了突围命令退却城池中的时候,满八旗也陆续有少量人马冲入城门内,控制出城后,原本呈圆环包围态势的满八旗所有人开始往敞开的城门口鱼贯而入,但是城门到底狭小,每次能够涌进的士兵有限。
不过当第一批士兵满怀期待的涌入城中后,发现等待他们的只有站在高处城墙上,已经对准自己的箭矢。
“终于,终于上当了!”,刚从战场撤回主城内的李狗儿等人停住脚步躲在一排排弓箭手的身后。李狗儿跳下马来,得意的看着一切。撩了一下挡在面门散乱的发丝,嘴角勾起一抹邪笑。
只是可惜,兆慧没有随着一起跟进来。
嗖的一下!
一排密密麻麻箭羽射了过去,人群哀嚎,倒下。
一排排的人上来,一排排的人倒下,周而复始。
伴随着城门紧紧闭合,被关门打狗的众满八旗士兵更加慌乱了。
本来大家都是家丁组成的,第一次上战场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
聋的,老的,瘸的,全都在绝望中死去。
这时,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双方才看清楚。
原来所谓的满八旗,都是老弱病残。
而满八旗的人的死亡闭目的最后一刻也看清楚了。
这城内等待他们的不是什么饿了四个月,缺兵少粮的起义军,他们是一个个装备精良,体态饱满,仅弓箭队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人的一支精良部队!
密集的箭羽是对他们这次失误的惩罚。
……
败报如同疾风一般,传到了远在紫荆城的乾隆耳朵里。
面对损兵三万,战死两个副都统的惨败战绩,乾隆整个人的心情低沉到了谷底。
尤其是再听说,起义军是以一万人数,挫败掉他们整整五万人的队伍后,乾隆大怒:
“兆慧呢!
他到底怎么作战的!
真是越来越糊涂了!
阿桂也不行,兆慧也不行,我大清没人了嘛!”
此刻,所有朝臣都把战争归咎于一个问题。
满八旗的腐败和脆弱。
兆慧打仗自然是没问题的。
不然也不能一举彻底把噶尔丹湮灭。
而且根据消息,这次征集的家丁什么的都是各贵州老爷们不要的,他府中不中用的老奴才,残疾奴才一股脑送出来,完事还能拿军饷,抚恤金,正因为这一点,才能征集到五万的满人部队,但这样的部队要他有什么用呢。
一阵风吹过去,就得躺倒几个老的,一个沟壑,就能拦住几个残疾的。
刘墉率先站出来发言:“皇上,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住起义军啊,汉八旗裁撤了,满八旗大败,这一次起义军是又要卷土重来的节奏。”
乾隆知道,这起义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他不想让汉八旗再出来,不想让南方到汉八旗的手里。
满汉之分的成见,在乾隆心里就是大山一般的存在。
“皇上啊,还是赶快下令快快暂停汉八旗的裁撤工作吧,让他们赶快去镇压遏制住起义军。”
台下的诸多忠臣心急火燎。
他们为大清为皇帝着想是的对的,但错就错在他们是汉人!!!
乾隆目光微眯,看着台下张衔,耿炳忠,刘墉等人心里不是滋味。
他觉得,这是汉人在帮助汉人。
这些汉臣目的就是让汉八旗驻守南方,从而增加汉人在整个大清的份量!
是啊!
如今军机处除了和珅以外其余人都是汉人!
整个南方若再是汉人兵卒驻守,那么从此以后大清的军政两界,汉人就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了!
乾隆拼命往这方面猜忌。
虽然刘墉他们可能没想,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管有没有,一律按有,一律按最坏的方向考虑,准没错!
乾隆看向大清的地图,一幅完整的秋叶海棠图,这偌大的疆土可是在他手里缔造的,如今却在慢慢被蚕食。
南方地区是以秦岭至淮河为分界线而定,如今南方的院线驻守八旗都在南京城跟起义军对对消,没了。
现如今培养的新满八旗都是从满人里筛选出来的渣子废物,如今又是大败。
南方已无满人可用。
但乾隆还是膈应汉八旗,想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他的目光瞟向地图的上半部分,北方地区。
这里还有差不多八万人的满八旗队伍,动了他们北方地区就将动摇……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不行不行,左右为难的乾隆最后选择了最不考虑的,再等等,看蜀地局势。
群臣哀叹~
即便这样都不愿意让汉八旗重新回去。
果然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岿然不可撼动。
再等等,或许这只是一时的失利,兆慧能够力挽狂澜的。
乾隆说完,也是无奈下朝。
眼睁睁看着汉人一步步壮大,势力在朝堂蔓延,和眼睁睁看着南方地区的起义军一步步崛起,都让他头大。
这份焦虑演变成了头疼。
头疼的乾隆不得已下朝。
群臣即便再想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即便这样的情况,乾隆都没有重启汉八旗,是赵清廉没有意料到的。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迈出金銮殿的赵清廉心里骂了一句,眼睁睁看着起义军壮大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但乾隆都能够眼睁睁,那他也就无所谓了。
这场赌桌上的筹码无形之间加大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清廉害怕起义军的李狗儿会借着这僵持的时间,发展到一种汉八旗都抵挡不了的规模,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