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甲……
见到挚友赵清廉对这个张一甲这么感兴趣,和珅就又继续多说道了一些。
他也知道。
如今万岁爷莫名其妙扶持出来一个张一甲,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培植相对势力。
万岁爷知道,如今大清需要依靠汉人,需要依靠汉八旗,但他不想眼睁睁看着赵清廉一家独大,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都自己挖坑的存在。
所以,费尽心力但他,培养了张一甲。
而这个张一甲不用猜,一定是非常忠君爱大清的。
他能够被挑选成为第二个赵清廉,想必有他的独到之处。
和珅知道张一甲的位置。
他带着赵清廉决定过去拜访拜访。
能够得到万岁爷赏识,倒要看看他是个什么人物。
不知不觉,两人来到了张一甲的房子。
还是搭的轿子。
不知道走了多远。
只看到轿夫在放下轿子后,整个人累的瘫倒在地,轿夫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这种情况还真是少见,一般不是特别累,不会这样。
如果说一个轿夫这样还好说,问题是四个皆是如此,可见这路途之遥远,再看周围,繁闹的街市是没有的,有的只有荒凉和没落。
整个京城最荒凉的城区,小东门。
从来没想过,一个武夫能够屈尊住在这样的小破院里,怎么说,他曾经也是朝廷四品轻车都尉,现如今更是一方大员,堂堂总兵!即将手握雄兵,位列朝堂的男人!
如此寒酸。
不是装的,就是装的。
“和宝,这四品轻车都蔚……我记得你祖上就是吧?”
和珅点点头。
他的父亲,常保,就是四品轻车都尉,每年的年俸虽然说不多,但一家子也能过得勉勉强强,勉强维持住大户人家的体面。
自己父亲从来不贪污,一粒银子也不贪,即便这样,家里也没有过的像眼前这样凄惨和落魄过。
这张一甲不应该啊……
听说他家里就一妻,一子,一家仆,这几个人,本就没身花销,还住的这么破旧,即便不贪不占,也不该如此。
所以,当和珅看到这个不匹配身份的楼砖烂瓦的楼阁的时候,第一反应也觉得这个张一甲是装的,绝对是装的!
连个带民名字的牌匾,都没有。
实在是不符合一个朝廷大员的规格。
“赵兄,我记得你家就很破,但再破,也得有个牌匾挂在上面吧,这张一甲装的太彻底了。
正所谓,越有什么越藏什么。
绝对,绝对是个真人不露相。”
两人也不再乐呵呵的开玩笑。今天过来,主要目地就是看看这个张一甲,他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能不能和自己结为一伙。
未来朝廷征集的汉人军队都要交到这人手里。
若是能够联合起来,和和气气还好说。
若是不能够联合起来,跟仇人似的,那两支汉八旗军队互相牵制,不就正中了乾隆老儿的圈套。
咣咣咣——!
敲响张家的门。
半会儿都没有动静。
好半晌儿,才有个年仅六十的老头子姗姗来迟,不知道为何,张家的门上特地开了个洞,赵清廉与和珅二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洞,才看到院子内有老人过来。
老人看到门口有人,又折返。
“我家老爷说了,凡是当官的都不相见。”
“二位大人就不用等了,手上的礼也都提回去吧。”
这可把和珅给弄急了。
咣咣咣,推着门。
“老头!
我们不是当官的!别看我们穿的华贵!”
“那你们是啥?”
“反正不是送礼的。”
和珅摊开双手,证明自己是两手空空。
院中白胡子老汉也有些迟疑了。
因为这些天,来的客人都要把门槛踏破了,提来的礼物,那都是一马车一马车的。
今天这两个穿的倒是有模有样,但手上确实没有礼物。
开了门,迎入院内。
肉眼可见的萧条。
整个院子中,最值钱的就是庭院中央这一口大水缸,大水缸中生长着茂盛的莲花。
水缸通常都是装满水,用来预防火灾,若是再往水里种植莲花,那就是寓意着自己清廉如水,出淤泥而不染。
朝中的贪官都是如此,尤其赵清廉,他家的水缸就是,又大又圆,里面的莲花茂盛极了。象征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以说,整个张家大院,除了这口大水缸再无一个值钱的东西。
整个院子,也就一处主房,一处偏房,连四合院的四个院子都凑合不齐。
整个地面也是斑驳,铺在地上的青砖有缺失的,有裂缝的,都没有更换。
这演戏演的全套好啊。
比赵清廉演的还好。
赵清廉的家里看上去穷,但也没有现如今这张一甲的家里穷。
“赵兄,你好好学学。
这才叫专业!”
赵清廉却摇摇头,经过他的仔细判断,这张家……貌似真的很穷。
他让和珅往堂屋里看。
饭桌上,只有简单的青菜豆腐。
再看这张一甲家的孩子,面黄肌瘦的,体内没有啥营养。
但凡孩子胖一点,一切还好说。
可这家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透露出两个字,贫穷!
不是,还得再加上三个字‘极其的’。
对于这样身份的人来说,这里的配置,实在是格格不入。
老管家进入屋内,几秒钟后,屋内走出来张一甲。
张一甲年纪不大,也就才三十出头的样子,浓眉大眼,手上的穿戴也很简单,只是简单的青色粗布衣服,脚下踩着普通的布鞋。
张一甲是刚刚被任命为总兵的,上朝的资格也是刚刚有,加上还是外地的官,所以跟和珅等人完全没有任何交情。
这也就导致几人在第一眼看到后,都互相不认识。
张一甲本人虽然素来不愿结交朋友,也不喜欢什么客套,但他该有的礼貌还是有的。没有立刻赶客走。
“几位,如果想要攀附奉承张某,大可不必,张某只是一介总兵,战场上还兴许有些能耐,但要我去徇私枉法,可没有,有这些碎银子,还不如找找京城其他的官。”
“好一个张一甲,武状元到底是武状元,早就听说乾隆二十一年的那位姓张的魁首,是历年来功夫最高,人品最高,却也是混的最差的。就你这个待人接物,也难怪如此。”赵清廉张嘴说道,之所以知道都覅那个是二十一年武状元,这些都是从和珅的口中了解到的,至于人品啥的,是自个感觉出来的。
张一甲不由得愿意再说上两句。
没办法,人性如此,谁都愿意被夸上两句,不管他是个好人还是恶人。
张一甲也不例外。
他不由得有了些许耐心。
“敢问二位是。”
“兵部尚书赵清廉。”
“军机大臣,和珅。”
这两个人得名号,在京城是响彻云霄的存在。
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清,都是响当当的。
可张一甲闻听是这两个名字,不由得内中鄙夷,只因为这二人的名声,和他的为人是两个极端。
就说这赵清廉,乃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存在,曾经听闻过很多他的传说。
至于和珅和大人,也是一样。
两人被称为大清双蛀虫。
多少钱财都被二人给吞噬了。
不然大清至今也不会沦落于此!
他张一甲曾经地位微小,所以没有资格。
如今,身居高位,对于这两个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折子,痛斥二人的污点,只是这折子刚刚投上去,今天他俩就来了。
莫不是……折子被发现了?来问责的?
不应该啊。
张一甲摸不着头脑。
加上嘴笨所以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
还是赵清廉先说话。
“张将军如今正在忙着招募新兵,这队伍建立起来之后,咱们汉人就又多了一支队伍了,我的汉八旗,加上你的汉八旗,可以说,未来要撑起大清的一片天呐!”
“大清的一片天,我一人足矣。
赵大人的汉八旗,握在赵大人你的手里,那就是生锈的刀。也出不了什么力。”
这一句赵清廉也算是看出来了,好家伙,这是瞧不起自己,外加忠于大清,又是一位大清忠臣。
乾隆老儿果然没有选错人啊。
专门选了张一甲。
“张将军怕是对赵某人有什么偏见?”
张一甲也不装了,他原本还想客客气气,但是感觉是越发浪费时间,尤其是和赵清廉和珅这样的奸臣浪费时间,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于是,噌的站起身,摊开手:“张某还有事情,麻烦两位大人先行离开。”
被这么无理驱赶离开的赵清廉与和珅嘴角抽抽。
这家伙真是个愣头青似的,也不怕老子给他穿小鞋!
站在路边的和珅回望背后这寒酸破败的小武不由得牙根咬咬。
多少年了,还没一个人像姓张的这样说话嚣张过。
“娘希匹!”
“今天他可是让我和某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嚣张,等着,以后有他小鞋穿的,我一个军机大臣,还治不了他了!”
和珅这边还在发骚发誓。
赵清廉这边却还在思索,“只怕我们想要对付,对付不了啊。这张一甲背后有靠山!”
靠山?
谁?!
整个朝廷我的官最大!
他靠谁去!
靠谁都不好使!
我一个手指头捏死他我!
“万岁爷!”
啊!
刚刚还信誓旦旦的和珅一下子瘪了气的气球一般,双腿只感觉一软。
万岁爷怎么成了他张一甲这小子的靠山了。
“张一甲并不知道,他的靠山是万岁爷。
准确的来说,是万岁爷挑中了他,为什么挑中他,可能与他的品格有关,你发觉没有,刚进入院子没有自报家门的时候,他还客客气气。
自从报上我们的大名之后,就跟恶狗一样,脸上的表情肉也可见的憎恶起来。
这足以说明,他天生就是和纪晓岚那种人一样,对于品行不端的官员十分痛恨。
这也正是万岁爷挑中他的原因。
如果我猜测的不错的话,如果仔细翻阅,可以找到他参我们的折子。
这小鞋你怕是穿不了,万岁爷会给他撑腰的。”
和珅觉得赵清廉这一波分析十分之正确。
于是也是当即找来属下人,去军机处调阅,调阅这个张一甲自为官以来,所有的书信往来,还有履历。
查的彻彻底底,菊花都给他翻出来看清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匆忙回到军机处的和珅,即刻命令手下人都调动起来。
这一调动不知道,调动起来是吓了一跳。
好家伙!
这张一家当初才高中武状元任职之后,就因为举报上司贪污受到嘉奖,但后来因为被新上司忌惮,所以调到了偏远地带。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更让人惊讶的还有一件事。
当初的大小金川之战,这张一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家伙把朝廷的尚银全给了死去的部下,其本人也是经常在经济方面帮助属下,这才导致手上拮据。
这样看来,几个时辰前看到的破败的张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切都是有据可循,有据可查的。
大清的一个好武夫……
怪不得万岁爷能够看上他呢……
啊切~
乾隆打了个喷嚏。
身在养心殿的他刚刚收到张一甲的折子。
太监李玉要撑开给乾隆看。
“不用了。”
乾隆摆摆手,表现不想的欲望来。
别人的折子或许还有点新奇的事,但这个张一甲,从来就只有一件事,举报贪官,训斥贪官,如今他升为了朝廷大员,有了上朝的资格,有了直接向皇帝奏报的资格,便时常参和珅与赵清廉的两人来。
此前也是因为无意间看到此人参上级贪污受贿,发现是个好苗子,心中有了一个印象。
如今为了避免赵清廉一家独大,这就给提拔了上来。
是提拔对了人选。
这个张一甲为人正直,和贪官一流不对付。
他是不可能和赵清廉穿一套裤子的。
用他,比用赵清廉放心。
臣子的折子上来了是要回的,即便很多臣子每天写折子就问‘吃了吗’‘皇帝早上好’‘我这里大丰收’‘我这里有芒果,希望皇上可以尝尝’等等诸如此类的问候折,废话折,但也还是要回。
不能磨了臣子们的热情。
乾隆想了一会,让太监李玉代笔回到:“就说朕知道了,让张一甲多忙活操心招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