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身相护是未婚夫君做的事
里里外外走了一圈,最后站在院中打量小院,她才注意到谢峥神情有异,她不过随口一说,没想到素来厚脸皮的谢峥脸上却闪过羞赧之色。
天下奇观啊。
若不是荒镇野宅,宋依依真想再打趣几句。
可身边有风渊还有石陵,宋依依努力控制住了。
矜持,矜持,时刻谨记,虽然现在她觉得矜持已经离她远去了。
自她决定接手占星令那一刻,她就已经不是过去的宋依依了。
思绪有些起伏,谢峥似是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了一句怎么了?
宋依依摇头。
“一团乱麻。本以为到了平阳城能解开谜团。
可真的置身平阳城,发现这谜团几乎打成死结了。”
谢峥以为宋依依真的在担心这个,风淡云轻的道:“死结才好,死结左右各一刀,再得新系一系就解决了。”
两人身后风渊挑了挑眉。
这大话放的,希望别被打脸。
至于石陵,瘫着一张脸,很想把自己的刀递给谢峥,让他立时来一场剑砍死结,一招解决的绝技。
鬼会相信谢峥的话!然后石陵眼睁睁看着宋依依一脸坦然的点点头,竟然还夸了句:“说的对。”
说的对?哪里对!
石陵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应该在……在车底也好过在这里被两人糊一脸。
谢峥敢说,宋依依敢信。
甭管什么难题,快刀斩乱麻,左右两刀,这世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宋依依深以为然,觉得谢峥这话颇合心意。
她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什么轻挑慢捻,什么徐徐图之……
现在都不适合。
这里的百姓,麻木,腐朽,甚至对外人带着隐隐的敌意。
对于他们这些外人,他们戒备怀疑。那些人宁愿躲在暗处,也不愿露面。哪怕满心好奇,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摆事实讲道理这时候不好用。
唯一有用处的就是手里的刀了。
道理不通,那就刀剑来说话。“等青儿回来,我们再决定。”谢峥点点头。
两人对话再次虎头蛇尾。在石陵听来,简直如同天书一般。
决定什么?
自从进城,他就跟在宋依依身后,很确定没有落下宋依依说的任何一句话。可他依旧不知道宋依依的打算。
石陵用手臂碰了碰一旁的风渊。
“风兄,主子这是心里有了主意?”
风渊比石陵还寡言少语。
而且他记仇,他可清楚的记得最初这个姓石的对宋依依可不太信任。
风渊淡淡看了石陵一眼,抱着剑换了个方向站。
用实际行动告诉石陵,他懒得搭理他。
石陵这个气啊,不说话就不说话,他也抱着剑换了个方向。
然后石陵似乎发现了点什么。
“远处好像有人。”石陵脸正对着大门。这是处街尾的小院,从大门望出去,能看到一条长长的街道。
远处似乎有身影一闪而过。
听到石陵的轻呼声,谢峥脸上神情都没变分毫。
“你才发现?”
言下之意,石陵太迟钝了。
“谢公子难道早就发现了?”
“自然。咱们刚进城,便有人暗中盯着了。你做为护卫,不会一直没发现吧?
石少东家,虽然押镖比给人当护卫轻巧些,可你也得对得起宋老太爷付的银子啊。”
对于打压潜在情敌,谢二公子绝对不遗余力。
石陵脸色有些难看,强撑着道:“我是护卫,如果有人行刺偷袭小姐,我一定以身相护。”
“大可不必,以身相护那是我这个未婚夫君做的事,你只要守在门外,别让歹人有机会进屋就行了。”石陵心道果然姓谢的都不是好东西。
奚落完假想敌,谢峥目光从门外远处的街道一晃而过。
小院很快收拾好。
小院有个小灶房,喜月烧了锅热水,沏了壶热茶。
坐在小屋中,雷威走到石陵身边,和他商量护卫轮职守夜。
自家公子说了,有苦工不用白不用。石陵和他带着护卫一组,负责入夜后值守。
大概等了一个时辰,其间护卫们陆续被派出,有的很快回来,附耳对谢峥说了什么,谢峥点头后,护卫又再次出门。
宋依依大概知道谢峥在做什么。
谢峥在动身前早就有所安排。
并不是脑子一热想着能建功立业就勇闯平阳城的莽夫。
他们到小院一个时辰后。
雷劲带着青儿回来了。
青儿眼睛又红又肿。进门前雷劲似乎还在好言劝她。
两人进了屋子,青儿扑通一声跪地。
还未开口便已经哽咽出声。
谢峥看向雷劲。
雷劲叹了口气。见青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便代她开了口。“我带着青儿回了她的老宅。
在城北。一路上青儿敲了几户人家的门。
只有一家给她开了门,见到是青儿,开门的女人抱着她大哭了一场。
青儿唤她婶婶。那妇人将这大半来年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青儿。
去年冬月,平阳城粮食告罄。
有的提前藏了一些,还勉强能糊口。大部分百姓都已经三餐不济了。
最终没法子,那些百姓只得举家逃难。
可走了十家,只回来两三家。不知道那些逃难离开平阳城的百姓是死是活。那妇人还以为青儿一家都死在了逃难途中。知道青儿兄妹还在世,也哭肿了眼睛。”之所以让雷劲陪着青儿,是他这人心思活络,而且极擅口舌。
有他跟着或许能打探到更多消息。
可这次,雷劲几乎是个隐形人。
这一路,就看到青儿和人抱头痛哭了。
青儿吸了吸鼻子,努力平复情绪。
雷劲说完这番话后,她才轻轻开口。
她管那妇人叫婶子,其实也不是本家人。大家只是老邻居,青儿算是被这一片叔伯婶子看着长大的。
以前平阳城也曾受灾,可大家勒紧裤带勉强还能活命。可去年灾情实在太严重了。
秋粮几乎绝收。
可朝廷依旧要征收粮税。
没有粮食可交,只能补银子。
可如今的平阳城……又有几家能拿得出多余的银子。
“我记得那年春天粮食产的也不多,除了上交朝廷的,我家只余下了几袋粮。勉强吃到秋后,如果秋粮丰收,除了上交的,我母亲说余下的掺些野菜也能熬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