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月光温柔地洒在工坊的青石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杨启和郭婉并肩走着,方才热闹的喧嚣似乎还萦绕在耳畔,如今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得心神不宁。
“圣上有请?”杨启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被朝廷关注的兴奋,又隐隐担忧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未知的变数。
“这…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吴供应商搓着手,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精光。
他唯利是图,只看到了工坊背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丝毫没察觉到杨启的忧虑。
周工头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虽然经验丰富,但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显然毫无准备,只能不安地看向杨启。
新来的李劳工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他刚进工坊不久,就被这突然降临的“圣旨”吓得面色发白。
不安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工坊中蔓延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没过多久,一队身穿官服的官员便在众人的簇拥下,趾高气昂地走进了工坊。
为首的是一位身形富态的中年官员,他轻蔑地扫视着简陋的工坊,鼻孔里发出不屑的冷哼。
“你们就是这工坊的主人?”官员的声音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傲慢,仿佛他不是来视察,而是来审问。
杨启上前一步,拱手道:“正是,下官杨启。”
官员并未理会杨启的客气,直接开门见山道:“朝廷听闻你这工坊颇有奇巧之物,特来视察。但经本官看来,这工坊的规制实在简陋不堪,难以入目。”
官员语气严厉,指出了工坊的种种不足之处,例如工坊的建造材料过于粗糙,工人的操作不够规范,甚至连防火措施都不到位。
杨启听着官员列出的种种苛刻要求,心里感到一阵无力。
他深知现代科技在宋朝的特殊性,有些标准在现阶段根本无法达到。
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据理力争道:“大人,我这工坊初创,资源有限,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请大人明鉴,有些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然而,官员根本不听杨启的解释,只是冷冷地说道:“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岂能容你随意搪塞?本官只看结果,若不能在限期内达到朝廷要求,休怪本官不客气!”说罢,官员甩袖而去,留下一脸无奈的杨启。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郭婉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看来……我们要好好规划一下了。”
夜风微凉,吹拂着工坊外新栽种的柳树,发出细细的婆娑声,仿佛在低语着这间工坊所面临的困境。
杨启紧紧地捏着手中的账本,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昏黄的烛光映照在他眉头紧锁的脸上,投下一片阴影,让他看起来更加疲惫。
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如同顽皮的精灵般跳动着,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为了达到朝廷官员苛刻的要求,工坊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恰恰是目前工坊最为欠缺的。
他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看不到前方的道路,只能凭借着心中仅存的希望,在黑暗中摸索。
“需要多少银子?”郭婉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她走到杨启身边,她的出现,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杨启冰冷的心房。
“至少……还需要五百两。”杨启的声音有些低沉,他知道这笔钱对于现在的工坊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吴供应商早已不见踪影,看来是见情况不妙躲了起来,唯利是图的小人真是令人厌恶。
周工头愁眉苦脸地站在一旁,不时发出叹息声,而李劳工更是早已吓得躲回了自己的住处,不敢再出来。
“五百两……”郭婉秀眉微蹙,沉吟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我有一个办法!”
杨启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期待,“什么办法?”
“与其让他们在外面指手画脚,不如直接让他们看看我们工坊的真实实力。”郭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我们邀请那些朝廷官员,让他们亲自参观我们的生产过程,让他们亲眼见识我们工坊的潜力!”
杨启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用实力说话。
他用力点了点头,脸上的阴霾也消散了不少,“好,就这么办!”
当他们将这个提议告诉那些趾高气昂的官员时,他们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料到杨启会采取这种方式回应。
为首的官员面色阴晴不定,最终还是答应了杨启的要求,毕竟,他们也想看看这所谓的奇巧之物,到底有何玄机。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因为这个提议,稍稍缓和了一些。
“明日巳时,请各位大人移步工坊。”杨启的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官员们带着疑惑与好奇,鱼贯而出。
只留下杨启与郭婉两人,在月光下相视一笑。
“那么,明天,就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们工坊的力量。”
次日巳时,阳光洒满大地,工坊的大门敞开,迎接朝廷官员的到来。
杨启和郭婉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官员们一进入工坊,便被眼前景象所震撼。
原本简陋的工坊焕然一新,各种新奇的机器有序地运转着,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服,井然有序地操作着机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混杂着木材的清香,形成一种奇特而令人振奋的气息。
杨启亲自带领官员们参观工坊,详细地讲解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台机器的功能。
他深入浅出地解释着电力驱动的工作原理,以及流水线生产带来的高效益,让官员们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对工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精湛的工艺赞不绝口。
当官员们看到一件件制作精良、功能强大的产品时,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亲手触摸着光滑的金属表面,感受着机器运转的强劲动力,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妙啊!妙啊!”为首的官员抚掌大笑,脸上堆满了赞赏的笑容,“杨启,你的工坊果然名不虚传,真乃国之栋梁!”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对杨启的才能和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朝廷决定,给予工坊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授予你‘大宋首席发明家’的称号!”官员郑重地宣布道。
听到这个消息,杨启心中充满了感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像是久旱逢甘霖。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工坊里顿时沸腾起来,工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周工头高兴地安排新工匠的工作,李劳工们也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杨启和郭婉相视一笑。
随着朝廷的支持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工坊的规模迅速扩大,订单也如雪花般飞来。
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地赶工,整个工坊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杨启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工坊的宁静。
“杨师傅,这批货……好像有点问题……”一个工匠拿着一个零件,面色凝重地走到杨启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