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经济学的本质与局限性
财经商学院以及现如今许多财商课程,都以西方经济学为蓝本。然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逻辑是基于资本和法治的框架下运行的。它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延伸,本质上服务于资本的增殖与分配。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严谨的逻辑架构和较强的实践性。然而,如果我们盲目地照搬这种思维,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中,很可能会走向偏路,甚至越走越远。
西方的法治体系非常健全,其核心是建立在人性单一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西方社会更多基于一种相对简单的人性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与责任通过制度来平衡。而中国不同,中国的人性是复杂多元的,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果。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奴隶社会、农耕文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甚至近代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这种多元化的人性特质,充满了弹性、诡辩与狡黠,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情世界”。
因此,无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财商课程,还是商业理论,完全脱离中国社会背景来生搬硬套,都是行不通的。
二、资本论的半成品与中国现实
马克思主义试图解决资本分配的不公问题,但即使马克思本人,也在临终前未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他深刻洞察到资本的血腥与剥削,但如何实现真正公平的财富分配却始终未能破解。恩格斯穷尽一生,也未能完善这一理论。因此,《资本论》本质上是一个“半成品”。
在西方,资本社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平衡资本的不公,维持社会秩序。然而,中国的社会运行逻辑并不依赖单一的法治,而是植根于“人情社会”的文化基因。中国人骨子里仍然深受农耕文明影响,虽表面上迫于现实顺从于社会规则,但内心却更倾向于钻营和变通。正因如此,许多事情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大的弹性。这种弹性既是中国社会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其复杂性的根源。
试图用“半成品”的理论去挑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和人性基础,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我们需要深刻认清这一点,避免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迷失。
三、财商培训的本质与骗局
近年来,各类商学院和财商课程层出不穷,许多人被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吸引,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通过学习实现财富自由。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商学院和课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韭菜”骗局。
这些机构通过贩卖成功学、大道理、所谓的商业模式和案例,吸引大量学员。然而,他们本身并不依赖这些理论赚钱,而是通过卖课、收会员费获利。
如果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真的如此有效,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实践和复制,而是选择靠“忽悠”他人来获利?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佛家有一句话:“不是你觉悟道理,就算给你,你也接不住。”这些所谓的理论,不仅并不适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让人陷入盲目追求成功的陷阱。一开始的路选错了,越努力、越快速地前进,反而死得越惨。
四、当下的社会矛盾与资本的异化
当前社会的许多矛盾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资本的异化。资本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入魔”,变得更加贪婪和无情。它吞噬的不仅是资源和财富,更是人的价值与尊严。
一则寓言:
悬崖边有一个养鸡场,狐狸在悬崖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打破禁锢,你不努力飞一次,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雄鹰!
于是,狐狸每天坐在悬崖底下有吃不完的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少喝点心灵鸡汤,因为这这些鸡汤大多有毒。或者大多把你当成鸡汤。
一则寓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社会的本质:吃人。很逻辑的吃人。
资本的逻辑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更加复杂和多变。正因如此,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思维方式,试图用资本逻辑驾驭中国的人情社会,无异于自取灭亡。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五、正确认识自己,认清社会
比起盲目学习那些“术”的东西,不如花时间静下来,盘点自己的人生过往,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事上练”的思想,正是强调实践中的自我认知与提升。所谓“事上练”,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实践,正确认识自己,认清社会。
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却始终没有认清自己。他们被外界的光环和成功所迷惑,误以为掌握了某些技巧和方法,就能改变命运。然而,真正的改变,必须从内心开始。只有解开过去的枷锁,才能真正认识到“我是我”,从而实现自我升华。
六、德行与底蕴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能力和权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德行和底蕴。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在力量去驾驭能力和权谋,最终只会被更高级的人“玩死”。那些整天追求术的人,终究会发现自己只是游戏中的一颗棋子。
德行和底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提升内在修养,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七、延伸与思考:如何走出迷茫
1. 反思教育与知识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成为理论的奴隶,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世界和自我。学习经济学或财商课程,并非完全无用,但我们必须明白,它们只是工具,而非真理。工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而不是盲目相信。
2. 重视实践与经验的积累
任何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正如王阳明所说,“事上练”是最好的修行方式。与其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不如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3. 培养长远的眼光与内在力量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短期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内在的力量。无论是面对资本逻辑的异化,还是社会的复杂性,我们都需要用更高的智慧和更深的修养去应对。
4. 回归本源,寻找初心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正如文章所说:“解开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只有回归本源,找到自己的初心,才能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八、结语
当今社会,许多人都被“成功学”和“术”的东西迷惑,误以为掌握了某些技巧和方法,就能改变命运。然而,真正的成长与成功,源于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认知。技术与能力固然重要,但唯有德行与底蕴,才能真正驾驭这些工具,走向更高的境界。
静下来,反思自己,认清社会,从内在的觉悟开始,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突破。正如那句古话所说:“道理在书本上,做人却在书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