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渠两岸灯火通明,中秋夜的热闹与狂欢,将要持续到第二日的凌晨,方才散去。
月亮还没有出来,河面上少了银波涟漪的清冷,多了金光荡漾的热闹。
因为河渠两岸早已挂上了大红灯笼。
画船上五颜六色的彩灯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河面上,犹如一幅水墨画卷。
人们纷纷涌出家门,迈着轻捷的脚步,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长桥上,灯光映照下的人流如织,熙熙攘攘。
偶尔还会有几条小船从桥下划过。
戌时初,皇城外的街道上已是人头涌动,刚吃过晚饭的京城百姓,从家里走出来,穿过大街小巷,往靠近皇城南门的城市中心区而来。
因为今晚皇城南门外有各种表演,临近长桥一带,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是人流最为稠密的区域,四面八方的庶民百姓,都会聚集过来,所以这里是最热闹的。
街道上的小朋友大都提着一只小花灯,如同天穹下的万点繁星,浩浩荡荡。
灯火闪烁间,他们欢快地跟在家人身旁,如同精灵般穿梭于人群之间。
青楼里的姑娘们妆扮得花枝招展,在门口招揽客人。
隐隐可以听见有渺渺歌声,从楼里面飘出来,悦耳动听,不时有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河面上有风吹来,但是不冷,整条大街热火朝天,摊贩们的火炉上热气升腾。
小贩们沿街叫卖,舞狮的队伍敲锣打鼓,有人踩着高跷,有人口喷烈火,各种杂耍艺人齐聚街头。
入夜之后,一片繁华。
戌时初刻,写着各种灯谜的花灯,将整个夜市照的犹如白昼。
人们赏着花灯,看着热闹,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听一听才子佳人的风流故事,为茶余饭后增添一些谈资。
位高权重、腰缠万贯的人毕竟是少数,芸芸众生之乐,不过如此而已。
这个时代的好诗其实是非常受人追捧的,只看太子杨勇、晋王杨广对诗的热衷程度便可见一斑。
只是太子杨勇如此爱好诗词,后世竟然一首都没有留下,杨梓的心中,唏嘘不已。
那个神经病可是有不少传世之作的,当然这些也可能和他后来当了皇帝有关。
这时候的词体虽不发达,尚在形成阶段,但正如前面梓公主所写的诗词“字字动人心”那样,美的词句,无论是用在诗词中,还是嵌在文章里,都能撼动文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
诗词中华美的词藻,动人的字句,总能引人入胜,叫人听之难忘。
简短、容易记忆,是诗词能让人喜欢的一个特点。
所以词这种开创性的文体,也很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词暂时没能作为主流流行起来,杨梓认为,和这个时代缺乏传世名作大有关系。
诗词究竟有没有用,眼下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只是如果你能写出一首好的诗词来,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追捧,不会缺乏尊敬和礼遇。
通过诗词,人们能感受到美的存在,上层社会崇文的儒雅风气,在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岸边的柳树仿佛在轻吟,是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远处的楼阁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山水画卷。
才子和佳人们都喜欢置身于诗词的氛围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还有那浓得抹不开的情意。
杨梓从未去过谈诗论酒的风月场所,不知道一首好诗好词,究竟受追捧到什么程度。
听说一旦有上好佳作出世,才子们便会相互切磋较劲,热血上涌,卯足了劲儿想要弄出一首,更上一层楼的作品来名垂青史。
佳人们则将这些诗词,套上各种带有绮丽梦幻色彩的外衣,演绎成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自己前世那个世界,诗词之道要到唐朝时才开始兴盛,此后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兴盛至巅峰。
但杨梓觉得,诗词最辉煌的时代,是自己前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说人人都能写诗作词,但欣赏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无论是诗的盛世——唐,还是词的华朝——宋,诗词都不过是少数人消遣娱乐的工具,并未走进天下庶民百姓的心里。
谈何辉煌?!!
但不管是哪个朝代,朝廷取士的考核中,都少不了诗词。
写文章时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引用的也多有诗词里的名句,这就可以说明诗词的魅力无穷,流传面广,人们的接受度高。
自己前世的那个时代,也不例外。杨梓可以肯定,自己的中考、高考,里面都是有诗词的。
诗词文化一直在沉淀、在升华,是华夏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数经典名作便如天河流沙,形成了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文化底蕴。
是东方世界的一颗明珠。
……
大隋仁寿元年,八月十五,中秋。
皇城,菁华苑。
苑子里的道路两旁挂满了彩灯,灯火辉煌,将青石铺砌的路面照亮如白昼。
远处是一堵筑在水面上的白墙,约高一丈,上覆青瓦。
墙头高低起伏,如波似浪,正中的红漆大门虚掩,有琴音和着丝竹声隐隐传来。
一个个鳞次栉比的院落,分布着各种园林式建筑,池塘与假山星落其间、美仑美奂,从众人眼前延伸开去。
亭台楼榭分散开来,由建有朱红栏杆的长廊彼此相连,山石鱼池、小桥流水、花木矮树错落有致,颇有一番江南的韵味。
皎月高悬,漆黑的天幕上,繁星点点,清冷而又寂寥地散发出柔和的光辉。
站在这里朝最中央的大庭院望去,有一排由三十六扇大屏风隔出的区域,这里是今晚的饮宴场所。
屏风上装饰着金铃一般的花朵,花萼洁白,泛出犹如陶瓷般半透明的光泽。
饮宴场所是露天的,就是为今夜赏月而设。
东宫负责举办宴席的官员,应该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杨梓的心里这样认为。
大庭院前方有月台荷池,池中有小亭、假山,以一道石桥飞跨于碧水之上。
庭院宽阔达二百五十步,遍植山茶花、香桂,此时桂花盛开,桔柚飘香,红白相映,一派争奇斗艳的景象。
菁华苑南面有一片园林,林木池沼,假山亭台,颇为幽美。
一道小溪,从园中流过,有数道小桥跨越溪流,两畔有好些楼阁房舍,都是为来此玩乐的达官贵人们准备的。
这座雅苑,杨梓还是第一次来。
杨梓和杨玉儿走了许久,穿廊过院,经过一处小园,绿水、假山衬着吐新的绿叶,以及不知名的矮树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景色甚是宜人。
园子里有几处闲游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当然,可能以前自己是认识的。
一个人的学识、经验,都在记忆里。
记忆何其珍贵,可杨梓“自己的”记忆,没了。
杨梓有些无奈。
她没有继承琼花公主的记忆。
那是不是可以说,真正的琼花公主还是死了。
那如果自己拥有琼花公主的记忆,那是否可以说琼花公主还没有死?
杨梓希望琼花没有死,那样自己就不会背上鸠占鹊巢的心理包袱。
杨梓有些理不清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等等,因果关系!因果环!
杨梓似乎把握到了什么,但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
“秀宁见过公主,见过玉郡主!”正行走间,一道清泠的声音在前方响起。
杨梓眼前一亮,女孩的年纪看上去和杨玉儿差不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犹如一朵粉色的莲花,降临于世间。
正疑惑着,耳畔传来杨玉儿的声音:“唐国公府的千金!”
“秀宁是一个人来的吗?表兄呢?”杨梓恍然大悟。
“父亲已经进去了,秀宁自己在苑子里走走,没曾想能遇见小姨,小姨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真是太美了。”女孩的眼睛很亮。
“哪里,秀宁过奖了!”杨梓俏颜微红,她还有点不好意思。
“小姨还不知道吧?这段时日,坊间诗会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小姨的那首诗了,许多才子都说要是能一睹小姨芳容,……三生有幸!”女孩将声音压得很低,笑容温柔妩媚。
“呃…,有那么夸张吗?我们也进去吧!”杨梓压下颇为复杂的心情,微笑着挽起李秀宁的手,慢慢变得自然起来。
她在想,很多电视剧里,这李秀宁都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没想到自己现在成了那个月亮,以前自己应该和她关系不错吧。
这琼花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辈分又高,要是没有那个神经病,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呃……尼玛,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都没有说,我就那么一想好吧!
来不及了,杨梓拉着二女想要回避一下,对面的男人已走到了她们面前。
这是她最不想见到的男人,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心中都是以神经病男人来指代他。
晋王杨广。
“哦……秀宁小姐也来了!皇妹和玉郡主怎么才来,这筵席要是少了你们,可要失色不少哟!”杨广肆无忌惮地打量着她们,笑呵呵地说道,竟没有一点违和感。
这神经病,拍起美女的马屁来,可真是有一手,杨梓的心里一阵抽抽。
偌大的大殿堂里,已经坐了不少人。
今年的中秋晚筵主要由东宫负责张罗。
雪薇引导杨梓三女入席后。自己也加了个位置挨着坐下,悄悄地为姑姑介绍着席间的众人。
文武百官,携带家眷,因此晚筵的规模很庞大,分了好几个区域就餐。
她们这个区域,对面是杨梓几位皇兄,以及各自携带的家人。
自己这一边坐的是两位皇姐及家眷,还有太子府的美人和小辈们。
上席是四皇姐,广平公主,相貌清丽秀雅,正转过脸来,看着杨梓浅浅一笑。
左侧下席是长宁王杨俨,面色苍白,身材高瘦,二十出头的年岁,顾盼之间眼神颇为锐利。
神经病男人就在对面,脸上始终挂着人畜无害、天真烂漫的笑意,杨梓很想换个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