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行走的时候,远远地山凹里露出两间草屋。
李逵看见了,便跑到那户人家去。
只见后面走出一个妇人来,头发梳成髽髻,鬓边插着一簇野花,脸上搽着胭脂和铅粉。
李逵放下朴刀,说道:
“嫂子,我是过路的客人,肚子饿了,找不到酒食店。”
“我给你一贯足钱,请你给我做些酒饭吃。”
那妇人见了李逵这副模样,不敢说没有,只得回答道:
“酒是没地方买的,饭倒是可以做些给你吃。”
李逵说道:
“也行,多做一些,我肚子饿得慌。”
那妇人问:
“做一升米够吗?”
李逵说道:
“做三升米饭来吃。”
那妇人便去厨房生火,然后到溪边淘米,准备做饭。
李逵则转到屋后的山边去方便,只见一个汉子,手脚并用,从山后回来。
李逵转到屋后听时,那妇人正要上山去摘菜,打开后门看见了,便问道:
“相公,你的腿怎么了?”
那汉子回答道:
“娘子,我差点儿就见不到你了。”
“你说我倒霉不倒霉!”
“本来想出去找个单身的路人下手,结果等了整整半个月,都没遇到一个。”
“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你猜是谁? ”
“原来就是那个真黑旋风!”
“结果撞上了他,我哪里是他的对手!”
“被他用朴刀捅翻在地,差点要杀了我。”
“我假装喊道:‘你杀了我一个,却害了我两个。’”
“他就问我原因,我告诉他:‘家里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没人养活,肯定会饿死。’”
“那家伙居然信了,饶了我一命,还给了我一个银子做本钱,让我改行养活老娘。”
“我怕他醒悟过来追上来,就赶紧离开了那片林子,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睡了一觉,从后山走回家来。”
那妇人说道:
“别大声说话!刚才有个黑大汉来家里,让我做饭,难道就是他?”
“现在他坐在门前,你去看看。”
“如果是他,你就去找些麻药来,放在菜里,让他吃了,麻翻在地。”
“然后我们一起对付他,抢了他的金银,搬到县城里去住,做些买卖,岂不是比在这里打劫强得多!”
李逵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便怒道:
“这厮真是可恶!”
“我不仅给了他银子,还饶了他的性命,他竟然还想害我。”
“这真是天理难容!”
他立刻转身绕到后门边。
李鬼正要出门,被李逵一把揪住,那妇人见状慌忙从前门逃走了。
李逵抓住李鬼,将他按倒在地,从腰间拔出刀来,一刀割下了他的头。
李逵拿着刀,又跑到前门去找那妇人,却发现她已经不知去向。
李逵回到屋内,去房间里搜查,发现有两个竹笼,里面装着些旧衣服,底下还搜出了一些碎银两和几件首饰,李逵把这些都拿走了。
他又去李鬼身上搜出了那锭小银子,把所有财物都打包好。
接着,他去看锅里的饭,发现三升米饭已经煮熟了,只是没有菜下饭。
李逵盛了饭,吃了几口,看着自己笑道:
“真是个傻子!面前有好肉,却不知道吃!”
他拔出腰刀,从李鬼的腿上割下两块肉,用水洗净后,在灶里扒了些炭火烤着吃。
他一边烤一边吃,吃饱后,把李鬼的尸体拖到屋下,放了一把火,然后提着朴刀,独自沿着山路离开了。
那草屋被风一吹,很快就烧成了灰烬。
有诗为证: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
劫掠资财伤害善良之人,谁知道天道降下灾祸。
家园全部丧失自身遭遇杀戮,到这里反倒落得没有好下场。
李逵赶到董店东时,太阳已经西斜。
他径直跑回家中,推开门进去,只听见母亲在床上问道:
“是谁进来了?”
李逵一看,见母亲双眼已经失明,正坐在床上念佛。
李逵说道:
“娘!铁牛回来了!”
母亲说道:
“我的儿啊,你走了这么久,这几年在哪里安身?”
“你大哥只是在别人家做长工,勉强挣些饭食,根本不够养活我!”
“我常常想念你,眼泪都流干了,因此瞎了双眼。”
“你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的?”
李逵心里想:
“我要是说在梁山泊落草为寇,娘肯定不会跟我去。”
“我还是编个谎话吧。”
于是李逵回答说:
“铁牛现在做了官,特地回来接娘去享福。”
母亲说道:
“真是太好了!”
“可是你怎么带我去呢?”
李逵说道:
“铁牛背着娘到前面路上,再找一辆车来载着娘去。”
母亲说道:
“等你大哥回来,再商量一下吧。”
李逵说道:
“还等什么,我这就带娘走。”
正当李逵准备带着母亲离开时,只见李达提着一罐子饭回来了。
李达一进门,李逵便拜见道:
“哥哥,多年不见了。”
李达却骂道:
“你这厮回来干什么?又来连累人!”
母亲连忙说道:
“铁牛现在做了官,特地回来接我。”
李达反驳道:
“娘啊!别听他胡说八道!”
“当初他打死了人,害得我披枷带锁,受尽了苦头。”
“现在又听说他和梁山泊的贼人一起劫了法场,大闹江州,如今在梁山泊做了强盗。”
“前几天江州的公文发到我们这里,要追捕他归案,还要抓我去官府对质。”
“幸亏有财主替我打点官司,说:‘他兄弟已经十来年不知去向,也没回过家,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人冒充的。’”
“又替我上下打点,这才免了官司。”
“现在官府已经出榜,悬赏三千贯捉拿他。”
“你这厮不死,还敢回家来胡说八道!”
李逵说道:
“哥哥别生气,干脆你也跟我一起上山去快活,岂不是更好?”
李达听了大怒,本想动手打李逵,但又打不过他,只好把饭罐摔在地上,气冲冲地走了。
李逵心想:
“他这一去,肯定会报官来抓我,我就脱不了身了,不如早点走。”
“我大哥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在床上。”
“大哥回来见了,肯定不会追来。”
于是李逵解下腰包,取出一锭大银子放在床上,对母亲说道:
“娘,我背你走吧。”
母亲问道:
“你要背我去哪里?”
李逵说道:
“娘别问了,只管跟我去享福就是了。”
“我背你去,不会有事的!”
李逵随即背起母亲,提着朴刀,出门沿着小路匆匆离去。
却说李达跑到财主家报了信,带着十来个庄客,飞快地赶回家中查看,却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只见床上留下一锭大银子。
李达见了这锭大银子,心里琢磨道:
“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了哪里?”
“肯定是梁山泊有人来接应他。”
“我要是追上去,恐怕会丢了性命。”
“他背着娘走了,肯定是去山寨里享福了。”
众人见李逵已经不见踪影,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达对众庄客说道:
“这铁牛背娘走了,不知道往哪条路去了。”
“这里小路错综复杂,怎么才能追得上他?”
众庄客见李达也没了主意,便各自回去了。
这里暂且不提。
只说李逵担心李达带人追赶,背着母亲,只往深山密林中的僻静小路奔去。
眼看天色渐晚,只见:
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
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
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
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腐草。
茅荆夹路,惊闻更鼓之声;
古木悬崖,时见龙蛇之影。
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
~~~~
暮色中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峦,夜雾锁住了奇峰。
慈鸦慌乱地飞回林中,百鸟在树旁喧闹鸣叫。
成行的大雁从长空坠落,飞入芦花丛中;
点点的萤火虫在野径上闪烁,依附在腐草旁。
路旁的茅草和荆棘中,隐约传来更鼓的声音;
古老的树木悬挂在悬崖边,时而仿佛有龙蛇的影子。
秋风卷起金色的落叶,吹散了败叶,霜气弥漫在深山之中。
当下李逵背着母亲来到山岭下,天色已经晚了。
母亲双眼失明,分不清白天黑夜。
李逵却认得这条岭叫做沂岭,翻过岭去,那边才有人家。
母子俩趁着星光明亮、月色皎洁,一步步艰难地往岭上爬去。
母亲在背上说道:
“我儿,能不能找点水给我喝?”
李逵答道:
“老娘,等过了岭,借个地方安顿下来,再做饭吃吧。”
母亲说道:
“我中午只吃了些干饭,现在渴得受不了。”
李逵说道:
“我也渴得喉咙冒烟了。”
“你先等我背你到岭上,再找水给你喝。”
母亲哀求道:
“我儿,我真的渴得要命了!救救我吧!”
李逵说道:
“我也困倦得不行了!”
李逵好不容易把母亲背到岭上,在松树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放下母亲,把朴刀插在旁边,叮嘱道:
“娘,耐心坐一会儿,我去找水给你喝。”
李逵听到溪涧里传来水声,循声找去,爬过了两三处山脚,来到涧边一看,果然有一条清澈的溪水。
这溪水有多美呢?有诗为证:
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穿过山崖穿透山谷不辞辛劳,从远处望才知道源头很高。
溪涧怎么能留得住,最终归向大海化作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