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说道:
“因为公孙胜先生回蓟州去杳无音信,如今我奉晁盖、宋江二公的将令,派遣来蓟州探听消息。”
“寻找公孙胜回山寨,没想到却与您相遇。”
杨林说道:
“小弟虽然是彰德府人,但这蓟州管辖下的地方州郡都走遍了,如果您不嫌弃,我就跟随兄长一同走一趟。”
戴宗说道:
“若能得到您作伴,实在是万幸。”
“寻找到公孙先生,一同回梁山泊也不迟。”
杨林听了,大喜,就留住戴宗,并结拜为兄弟。
戴宗收起甲马,两人缓缓而行,到晚上就投往村店歇息了。
杨林置办酒席款待戴宗,戴宗说道:
“我施展神行法,不敢吃荤。”
两人只买了些素饭,结义为兄弟。
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生火吃了早饭,收拾动身。
杨林便问道:
“兄长施展神行法走路,小弟如何赶得上?”
“只怕同行不了。”
戴宗笑道:
“我的神行法也能带着人一起走。”
“我把两个甲马拴在您腿上,施展法术,也会和我走得一样快,要走就走,要停就停。”
“不然,您怎么赶得上我!”
杨林说道:
“只怕小弟是凡胎浊骨的人,比不上兄长的神体。”
戴宗说道:
“不妨事。我的这个法术,众人都能带,施展了之后,就可以和我一样行走。”
“只要我自己吃素,就没有妨碍。”
当即取了两个甲马,替杨林绑在腿上。
戴宗也只绑了两个。
施展了神行法,吹口气在上面,两人轻轻地走了起来,要快要慢,都随着戴宗行走。
两人在路上闲聊些江湖上的事,虽然只是缓缓而行,却不知走了多少路。
两个走到巳牌时分,前面来到一个地方,四周都是高山,中间一条驿路。
杨林认得,便对戴宗说道:
“哥哥,这里叫做饮马川。”
“前面那高山里常常有强盗,近日不知怎样。”
“因为山势秀丽,水绕着山峰环绕,所以叫做饮马川。”
两个正走到山边,只听到忽然一声锣响,战鼓乱鸣,走出一二百个小喽啰,拦住了去路。
当先簇拥着两个头领,各自挺着一条朴刀,大声喝道:
“过路的必须停下!”
“你们两个是什么人?”
“要到哪里去?”
“懂事的快把买路钱拿来,就饶你们两条性命!”
杨林笑道:
“哥哥,你看我如何收拾了那呆子!”
说完,便挺着笔管枪,冲上前去。
那两个头领见他来得凶猛,走近前来看了,为首的那个便叫道:
“先不要动手!”
“那不是杨林哥哥吗?”
杨林见了,这才认出来。
为首那个大汉提着兵器向前行礼,便叫下面这个大汉都来施礼。
杨林请过戴宗,说道:
“兄长快来和这两个兄弟相见。”
戴宗问道:
“这两个壮士是谁?”
“怎么认得贤弟?”
杨林便说道:
“这个认识小弟的好汉,他原本是盖天军襄阳府人氏,姓邓名飞,因为他双眼红赤,江湖上的人都叫他做火眼狻猊。”
“能使一条铁链,别人都靠近不了他。”
“我俩曾经多次合伙,分别五年,不曾见面,谁想到今天在这里相遇。”
邓飞便问道:
“杨林哥哥,这位兄长是谁?”
“肯定不是一般人。”
杨林说道:
“我这位仁兄是梁山泊好汉中神行太保戴宗。”
邓飞听了说道:
“莫非是江州的戴院长,能一天走八百里路程的那位?”
戴宗回答道:
“正是在下。”
那两个头领急忙行礼道:
“平日只听说过您的大名,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见到了尊容。”
戴宗看那邓飞时,长相如何?
有诗为证:
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
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
~~~~
原本是襄阳的赌徒,在江湖漂泊不想回去。
因为多次吃人肉双眼通红,火眼狻猊就是邓飞。
当下两位壮士行完礼,戴宗又问道:
“这位好汉尊姓大名?”
邓飞说道:
“我这兄弟姓孟名康,祖贯是真定州人氏,善于制造大小船只。”
“因为押送花石纲,要造大船,恼怒那提调官催促并责罚,他就把那官员一下子杀了,抛弃家庭逃走在江湖绿林中安身,已经很久了。”
“因为他身材高大白净,人们都看到他一副好身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戴宗听了十分高兴。
看那孟康时,是什么模样?
有诗为证:
能攀强弩冲头阵,善造艨艟越大江。
真州妙手楼船匠,白玉幡竿是孟康。
~~~~
能够拉开强弩冲锋在前阵,善于制造大型战船渡过长江。
真州的妙手造船匠,白玉幡竿就是孟康。
当时戴宗见到这二人,心中很是欢喜。
四位好汉说话的时候,杨林问道:
“二位兄弟在这里聚义多长时间了?”
邓飞说道:
“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多了。”
“就在近半年之前,在这正西的地面上遇到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
“原本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特别擅长刀笔。”
“为人忠诚正直聪明,丝毫不肯苟且,本地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
“也会持枪弄棒,舞剑挥刀,智勇双全。”
“因为朝廷派来一员贪婪无度的知府,找他的麻烦,要将他刺配到沙门岛。”
“从我们这里经过时,我们杀了押送的公人,救了他在这里安身,聚集了二三百人。”
“这裴宣特别擅长使双剑,因为他年长,现在山寨中便由他做主。”
“烦请二位义士一同前往小寨相会片刻。”
就叫小喽啰牵过马来,请戴宗、杨林都上了马,四匹马朝着山寨而去。
走了没多久,很快就到了寨前,下了马。
已经有人通报给了裴宣,只见他匆忙走出山寨,走下台阶迎了上来。
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是一表人才,长得皮肤白皙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自欢喜。
怎么看得出来呢?
有诗为证:
问事时智巧心灵,落笔处神号鬼哭。
心平恕毫发无私,称裴宣铁面孔目。
~~~~
询问事情时智慧巧思心灵,下笔之处神惊鬼哭。
内心公平宽恕丝毫没有私心,称裴宣为铁面孔目。
当下裴宣出寨来,走下台阶迎接,邀请二位义士到聚义厅上。
都各自行完礼,谦让戴宗在正面坐下,其次是裴宣、杨林、邓飞、孟康,五位好汉,以宾主之礼相待,坐定后摆开筵宴。
当天吹吹打打尽情饮酒,一片和气。
各位看官听我说:
这也都是地煞星的命数,时候到了,幸运地自然因为义气相聚相逢。
众人喝酒当中,戴宗在筵席上说起晁盖、宋江二位头领招贤纳士,结交天下四方豪杰,待人接物一团和气,仗义疏财,有许多好处;
众头领同心协力;
八百里梁山泊如此雄伟壮阔,中间有宛子城、蓼儿洼,四下里都是茫茫烟水;
更有许多军马,不必担忧官兵到来。
只管把这些话说给他们三个。
裴宣回答道:
“小弟的寨中,也有三百来人马,财物也有十多辆车子,粮食草料不算在内。”
“倘若仁兄不嫌弃我们卑微低贱,引荐到大寨入伙,愿意听从号令,效犬马之劳。”
“不知您意下如何?”
戴宗大喜道:
“晁盖、宋江二公待人接纳,没有二心。”
“若能得到各位相助,如同锦上添花。”
“如果各位真有这个心意,可以立刻收拾行李,等我和杨林去蓟州见了公孙胜先生回来,那时一同扮作官军,星夜前往。”
众人十分高兴。
酒喝到半醉的时候,移步到后山的断金亭上看那饮马川的景致并继续喝酒。
这饮马川确实是好地方。只见:
一望茫茫野水,周回隐隐青山。
几多老树映残霞,数片采云飘远岫。
荒田寂寞,应无稚子看牛;
古渡凄凉,那得奚人饮马。
只好强人安寨栅,偏宜好汉展旌旗。
~~~~
一眼望去是茫茫的野水,四周环绕着隐隐的青山。
许多老树映衬着残霞,几片彩云飘向远处的山峦。
荒芜的田地寂静冷落,应该没有小孩子看牛;
古老的渡口凄凉冷清,哪里有胡人饮马。
只适合强人安扎寨栅,正适合好汉展示旌旗。
戴宗看了这饮马川的一派山景,喝彩道:
“好山好水,真是秀丽!”
“你们二位怎么能得到这个地方?”
邓飞说:
“原本是几个不成器的小子们在这里屯扎,后来被我们两个夺了这个地方。”
众人都大笑。
五位好汉喝得大醉。
裴宣起身舞剑喝酒,戴宗称赞不停。
到晚上各自回寨内休息。
第二天,戴宗一定要和杨林下山。
三位好汉苦苦挽留不住,相送他们到山下告别,自己回寨里来收拾行装,准备动身。
暂且不说。
且说戴宗和杨林离开了饮马川山寨,在路上早出晚归。
很快来到蓟州城外,找了个客店住下休息。
杨林便说道:
“哥哥,我想公孙胜先生是个出家人,一定是在山间林下的村落中居住,不在城里。”
戴宗说道:
“说得对。”
当时二人先到城外,到处询问公孙胜先生的下落消息,没有一个人知道他。
住了一天,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去远近的村坊街市询问别人,也没有一个人认识。
两个又回店中休息了。
第三天,戴宗说道:
“恐怕城中有人认识他?”
当天和杨林就进入蓟州城里来寻找他。
两个询问年长有经验的人时,都说道:
“不认识。”
“恐怕不是城中人?”
“只怕是在外县的名山大寺居住。”
杨林正在一个大街上行走,只见远远地有一派鼓乐声,迎来一个人。
戴宗、杨林立在街道上观看,前面有两个小牢子,一个驮着许多礼物、花红,一个捧着若干段子、彩缯之类的东西,后面青罗伞下罩着一个押狱刽子手。
那人生得一表人才,露出像蓝靛般的一身花绣,两条眉毛直插入鬓,凤眼朝天,淡黄的面皮,细细地有几根胡须。
那人祖贯是河南人氏,姓杨名雄。
因为跟着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一直流落在此。
后来一个新任知府却认识他,因此就让他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的刽子手。
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色微黄,所以人们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
有一首《临江仙》词,专门称赞杨雄的好处。
只见:
两臂雕青镌嫩玉,头巾环眼嵌玲珑。
鬓边爱插翠芙蓉。背心书刽字,衫串染猩红。
问事厅前逞手段,行刑处刀利如风。
微黄面色细眉浓。人称病关索,好汉是杨雄。
~~~~
两臂上刺着精美的青色图案犹如嫩玉,头巾和眼罩镶嵌得精巧玲珑。
鬓边喜欢插上翠绿的芙蓉花。
背心上写着“刽”字,衣衫上染着猩红的颜色。
在问事厅前施展手段,行刑之处刀快如风。
面色微黄眉毛浓密。
人们称他病关索,好汉就是杨雄。
当时杨雄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举着鬼头靶法刀。
原来他们刚刚去市心里执行刑罚回来,众相识的人与他挂红祝贺,送他回家,正从戴宗、杨林面前迎来,一群人在路口拦住他敬酒。
只见旁边小路里又冲出七八个军汉来,为首的一个叫做踢杀羊张保。
这个汉子是蓟州守卫城池的军人,带着这几个都是城里城外时常讨闲钱花的破落户汉子,官府多次惩治他们也不改。
因为看到杨雄原本是外乡人来蓟州,有人惧怕他,所以他们不害怕。
当天正看到他得到许多赏赐的缎匹,带着这几个没头没脑的家伙,喝得半醉,恰好赶来要招惹他。
又看到众人拦住他在路口敬酒,那张保推开众人,钻到面前叫道:
“给节级行礼了。”
杨雄说道:
“大哥来喝酒啊。”
张保说道:
“我不要酒喝,我特地来向你借一百几十贯钱用用。”
杨雄说道:
“虽然我认识大哥,也不曾有过钱财往来,您怎么要问我借钱?”
张保说道:
“你今天骗得百姓许多财物,怎么就不能借我一些?”
杨雄回应道:
“这都是别人出于好意给我的,怎么算是骗百姓的?”
“你居然来耍无赖!”
“我和你军卫有关部门,各不相属!”
张保不回应,便叫众人向前一哄而上,先把花红缎子都抢了去。
杨雄叫道:
“这些家伙太无礼了!”
正想向前打那抢东西的人,被张保当胸抱住,背后又有两个人拖住了手。
那几个都动起手来,小牢子们各自躲开了。
杨雄被张保和两个军汉逼住了,施展不开,只得忍气吞声,挣脱不开。
正在吵闹当中,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看见众人逼住杨雄动弹不得。
那大汉看了,路见不平,便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劝道:
“你们为什么打这位节级?”
那张保瞪起眼来喝道:
“你这该打脊背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也敢来多管闲事!”
那大汉大怒,将张保当头只一提,一跤摔倒在地。
那几个帮闲的见了,正要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被打得东倒西歪。
杨雄这才脱身,于是使出本事来施展,一对拳头穿梭似的,那几个破落户,都打翻在地。
张保尴尬不已,爬起来,径直跑了。
杨雄愤怒之下,大步追赶了过去。
张保跟着抢包袱的跑,杨雄在后面追着,转到小巷去了。
那大汉仍然不停手,在路口找人打架。
戴宗、杨林看了,暗暗地喝彩道:
“真是好汉!这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正的壮士啊!”
有诗为证:
路见不平真可怒,拔刀相助是英雄。
那堪石秀真豪杰,慷慨相投入伙中。
~~~~
在路上见到不公平的事真让人愤怒,拔刀相助的才是英雄。
哪里想到石秀真是豪杰,慷慨激昂地投入到一伙人中。
当时戴宗、杨林向前拦住,劝说道:
“好汉请看我们二人的薄面,暂且罢手吧。”
两人把他扶劝到一个巷子里。
杨林替他挑起柴担,戴宗挽住那汉子的手,邀请到酒店里来。
杨林放下柴担,一同到阁楼里面。
那大汉拱手说道:
“感激承蒙二位大哥解救了小人。”
戴宗说道:
“我兄弟两个也是外乡人,因为看到壮士侠肝义胆,只是担心足下拳头太重,误伤人命,才特地做出这个举动。”
“请壮士喝三杯,有幸在这里相会,咱们结为兄弟吧!”
那大汉说道:
“多亏二位仁兄化解了小人的这场麻烦,又承蒙赐酒相待,实在不应该。”
杨林说道: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有什么关系!请坐。”
戴宗谦让,那汉子哪里肯僭越居上。
戴宗、杨林依次坐下,那汉子坐在对面。
叫过酒保,杨林从身边取出一两银子来,交给酒保说道:
“不必来问,只要有下酒菜,只管买来给我们吃了,一起结算。”
酒保接过银子去,一面摆下蔬菜水果、酒菜之类。
三人喝过几杯,戴宗问道:
“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家乡何处?”
那汉子回答道:
“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
“从小学得些枪棒功夫在身,一生执着,路见不平,只要去相助,人们都叫我作拼命三郎。”
“因为跟随叔父来外乡贩卖羊马,不想叔父半途去世,赔光了本钱,回不了家乡,流落在这蓟州,靠卖柴度日。”
“既然承蒙结识,应当如实相告。”
戴宗说道:
“我们两个因为来这里办事,得以遇见壮士。”
“如此豪杰,流落在这卖柴,怎能有发迹的机会?”
“不如投身江湖,下半辈子混个快乐也好。”
石秀说道:
“小人只会使些枪棒,没有别的大本事,如何能够发达快活!”
戴宗说道:
“这种时候别太较真!”
“一来朝廷不明,二来奸臣当道。”
“我一个浅见,因为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
“如今按秤分金银,换着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能做个官员。”
石秀叹口气说道:
“小人即便要去,也没有门路可进。”
戴宗说道:
“壮士若愿意去,我自当推荐。”
石秀说道:
“小人斗敢问一下,二位官人贵姓?”
戴宗说道:
“我姓戴名宗,兄弟姓杨名林。”
石秀说道:
“江湖上听说有个江州神行太保,莫非正是您?”
戴宗说道:
“正是在下。”
随即便叫杨林从身边包袱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给石秀做本钱。
石秀不敢接受,再三推辞。
后来见推辞不过,才收下了。
石秀感谢了二人,便把银子藏在身上。
正想要和戴宗、杨林说些心里话,投靠入伙,只听到外面有人打听着进来。
三人看时,却是杨雄带领着二十多人,都是当差的,赶到酒店里来。
戴宗、杨林见人多,吃了一惊,喧闹中,两人便趁乱急急忙忙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