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兔子啦!分兔子啦!”
“村里各户快点儿到大队食堂集合!!”
吴丰收跟着几人累死累活的将三百多只兔子用驴驼出来之后,一口气都不想歇的直奔广播台。
对着破喇叭就是一顿嗷嗷叫唤。
而不知不觉中,村里的氛围早已发生了变化。
昨天之前,秋收之后就天天闲的没事干的村民,大多都猫在家里。
而昨儿分过兔子之后,现在每天天刚亮,各家各户就先后老鼠出洞似的往林子里钻。
这会儿要分兔子了,喇叭嗷嗷了好一阵子,这才有零星几个人从大老远的老爹山里回来。
“相互招呼一声啊,今儿分两只兔子呢!”
吴丰收察觉回来的村民不仅没啥热情,还都一脸扫兴似的,他只能这么再催催。
“两只?那感情好,不亏咱这么特意跑回来一趟。”
村民肚子里都是有秤的,一只兔子的价值是十二块钱,而他们在岭子里捡松塔,一天就能捡几十上百斤,这就是一百块钱了。
虽然还得拆啊剥的,但反正比兔子挣得多。
吴丰收在食堂里外忙活了大半天,结果却是奇了,根本没吆喝过来多少人。
算熊,今儿就不开集体会了,吴丰收又回了趟广播屋,对着话筒一顿骂骂咧咧之后,才最后来一句正题:
“都别过来了!不开会了!”
随后他对勉强过来了的那十几个村民说道:
“那啥,你们这些个对照着登记单,一户一户地给送兔子过去,哪户领了就叫哪户在后头签个名儿。”
在他乱七八糟忙活的这段功夫里,林默和俩发小已经又进山了一趟,不仅把陷坑给收拾好了,还又多挖了十来处。
回程时还又各挑了二十麻袋偃松塔回去。
要是明儿也这么运气好的话,就能一口气完成村里任务了。
然后去打鹿子!
这趟忙活清了再去食堂时,吴丰收那个磨叽,一家两只兔子,这都好几个小时了,还没分完。
相比浑身腰酸背痛的林默,最高兴的反而是苗青松和苗旺。
三百只兔子给村里均分之后,那65只就是他两家平分。
这些天他们两家的兔子已达到惊人的七十多只了,多到连他们的屋子都被收拾一空,只能跟他们爹娘一起挤着睡。
林默跟村长吆喝了一声:
“趁今儿天还怪晴,叫上些村民一起去打个鱼呗?”
这话直接戳在了村长的心巴上。
吴丰收寻思,手里得有鱼,才能去联络那渔场。
空着手去的话,人家肯定不搭理咱。
“好!”他先应了一声,随后才说出疑惑:
“可是,咋打啊?咱都不会。”
“这简单啊,”林默随口道:
“那黑尖子是个吃荤腥的,先设法在中央拉起一道大网子,再进山里掏些鼠洞,连皮带脑地砸碎。”
“一股脑儿扔河里打窝就成了。”
吴丰收很认真地听,结果他就这么三言两语地说完了,说得好像打鱼真这么简单似的。
他不禁眯起质疑的斜眯眼。
“哼,分兔子叫不来人,打鱼应该能叫来人了。”
或许是分兔子大会的吆喝居然没能把所有村民吆喝过来,这实在有损他村长的威信。
来到广播屋里,他对着喇叭又是一通吆喝:
“各家各户的!晌午了!回家吃过饭之后!验收一下兔子!”
“然后来村里开大会!开集体大会!”
“集体捞鱼啦!”
不知是晌午的原因,还是捞鱼的原因。
这通吆喝果然叫村里村民陆陆续续都跑了过来。
而与此同时,那些知青也清清楚楚地听见了。
“许哥,他们又开始作死了。”梁振国远远地瞅着生产队的热火朝天,嘴上阴嗖嗖地在许镇庭耳旁吹风。
许镇庭则眯着冷笑眼转头看向供销社里头,陈刚正一动不动地坐在办公桌旁边。
虽然瞧着没啥反应,但是他的余光早就捕捉到了许镇庭的目光。
“没事,你可以不管,”许镇庭朗声着,近乎直白挑衅地微笑道:
“到时候,连你都得是被管的那个。”
“哼!”
许镇庭起身离开,其他知青也都跟着走了。
陈刚这才火急火燎地站起身来,小跑出来瞧他们往哪儿去了。
见知青都在往知青宿舍走,陈刚心里又升起了一层浅浅的侥幸心理。
“老是拿上头威胁我,却不见真往县里去,该不会是吓唬人的……”
陈刚这么侥幸地想着。
抬眼,吴丰收已经带着头地领着所有村民,跟林默学着咋用麻绳交叉打结搞粗网。
网子已经绑出了十几米那么长,人多速度就是快。
眼瞅着已将天寒地冻,打鱼对村民来说,诱惑力比兔子大得多。
因为鱼能腌着存放,要是能打到很多鱼,那么今冬这贫瘠的冬天,家里将不再那么贫瘠。
至少猫冬有鱼吃了,多好啊。
林默带着一些村民去将早前撂水里近乎废弃的竹篓都从水里提溜了上来,又招呼各家各户都弄个竹筐过来。
忙活间,他终于瞧见了苏筱筱,还有她爹苏木匠。
苏筱筱也在挥汗如雨的结网呢。
林默寻思,她该不会是避讳着咱呢,不然为啥这么长时间了,也难得打个照面儿。
其实是他多想了——
自从村里鼓励家庭养殖之后,村民其实都很积极,只是无奈,想养也得有得养才行啊。
不过这不妨碍各家各户都在为家庭养殖的事儿做前提准备——
搞养殖,你得有笼子吧?
大冬天的,兔子得在室内养吧?
那就得打笼子。
村里就苏大爹一个木匠。
可别小看木匠的活计,需要的零碎多了去了,比如洋钉、铁丝、合页啥的。
寻常人家根本没有这些小零碎,也就木匠家因为天天需要才大量地有。
反正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缝隙里,苏家可谓是第一个因为家庭养殖的风潮而受益的。
今儿这家要打个木笼子,明儿那家要打个高脚笼,竹筐子啥的更不用说了。
往时编好了堆在家院里的竹筐,一下子突然被买了个精光,虽说大部分人都是打的欠条。
但是有事儿忙碌总比没事做强。
反正,忙就是了,连带着苏筱筱也很忙,天天在家帮父亲打下手。
“走着!打鱼去喽!”
随着林默一声吆喝,村里村民各背着个竹篓,风风火火地朝嫩江走去。
忽然空寂下来的生产队,几颗眼珠子却从隐蔽处透露出来。
许镇庭目送村民往西去之后,直接牵走了生产队的一头驴。
骑上就往县里蹄踏而去。